一个不首先,从待遇上来看,自己认为,和自己的能力相比确实还有差距,但是和一同进公司,背景相近的同事比,还占有一定优势。为什么这样,我觉得态度、能力和机运很重要。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这是我最喜欢的座右铭,是我在二营的培训资料上看到的。在公司,态度决定了很多东西。有时候,看看这些年的工作,发现有些公司一直在强调的东西是很重要的,比如《说送给加西亚的信》,《没有任何接口》。在做工作时,首先要想到你是来打工的,主管给你分配的任务大部分是正确和可执行,你要做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保质保量在最短时间内把工作完成,你所需要做的思考工作是如何提高我现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只有当你到了一定的级别以后,你才需要对少部分有关整体的工作进行思考和提出质疑。但你要清楚的是,很多工作绝对是没有必要去质疑,需要的只是执行。很多人进来多年一直在抱怨待遇,抱怨领导,但是有没有想过你自己是否真的合格,你的态度是否让人满意。如果想不清楚的同事可以反过来思考,如果你是领导,你的下属经常说这个不作,这个不行,或者答应了不作,或者阳奉阴违,你会有什么感觉。有了工作态度,其实工作能力也不是问题,工作能力和个人智商关系不大,说白了,我们所谓的工作能力只要你读过大学,有一定学习能力你就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无非是有些特别聪明的人学的快点罢了。机运这个东西就很难说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公司工作不是买彩票,机运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你的工作态度,无论在哪一个部门,也许目前你的机会不好,但是如果你工作态度好,有能力,在公司机运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的。
谈完了待遇,谈谈除了钱我在这几年的其它所得。
在公司工作了这么久,发现公司很多领导还是很有能力的,特别是一线的领导,无论是工作方法还是为人处事都有很多值得自己去学习的地方。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些人理念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其它的方面还存在很多可学之处。说实话,在这几年中每一年我都新的收获,慢慢的感觉自己确实是在成熟,在为人处事上确实是在老练起来。很多东西,也许写在书上,写在小说里面很简单,但是真要能做确实是很难的。我看到很多同事经常在犯一些我也犯过的毛病,比如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身很完美,公司对自己不公。当你有一天能够跳出自己的岗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许你的贡献也许真的没那么多,你的能力也没有那么完美。所以说,在公司做事要谦虚,而且要善于观察和学习。如果把所有的人的长处都学会,你就超过了所有被你学习的人,升职和加薪就不是空谈。
在公司,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首先,我来的还不算晚,特别是没有碰到经济危机。同时,我又碰上了一个又一个赏识我的领导,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机会。其中还有很多直接领导成了我的好朋友,对我给出了很多非常中肯的建议和帮助,协助我自己的成长。我在公司有很多的朋友,很多人也觉得我是朋友。我对我的待遇虽然有些不满,但是我知道这需要等待和积累。我的前途应该有很清晰的道路,我知道我的发展方向。
虽然现在的状况让我很满意,但是我对公司的很多事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是总体来说我是希望公司能够变得更好。
我们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快速的改变自身以适应竞争的需求。但是,这个快速改变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政策经常是一年一遍,当我们刚刚适应一个政策时,公司的策略又变化了。我觉得公司在考虑一个新政实施的时候,是否考虑先小范围试点,边试边改,在推行新政时能否不要一刀切,而是考虑一个时间段。
对于公司的决策方向,我一直有个担心。我们一直在说老板很英明,做出了很多正确的决策,预言了通讯业的冬天。我们的政策往往和老板的某次讲话有关。如果这样,我非常担心公司的长远发展。我们不能一直依靠单个人来指明公司的运作方向,我们需要一个组织,一个制度来承担这个工作。我希望我的担心只是多余的,只是因为我还处在一个很底层的位置所以我看不到高层的运作。但我真的希望,公司的很多事情不要只是通过某位大领导或者老板的指使来决策。
我是公司社招的,进公司前我也在国内的一家友商工作过两年。当我比较华为和我原公司的时候,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华为是天堂。至少,在公司,每个人还都是在做事的,公司的风气还是积极向上的,你努力工作还是有回报的。如果你去一个公司,在那里,你的加薪你升职和你的能力无关,你努力换不来什么回报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华为一定是天堂。说实话,有时候我觉得公司是很宽容的,公司很多时候招人进来以后,一般情况下尽量不会因为你不适合工作来辞退你。很多情况下,公司会让你换个岗位。很多人,工作效率一直不高,成长一直很慢,但是公司还是会给你机会成才,也会容忍你的效率。如果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公司,很有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机会。之前,我也谈过效率的问题,公司大了,成本上去了,另外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开始控制成本。如何再去面对竞争,去获得更多的市场,很大程度上要在自身的效率上下功夫。提高了人均效率,就会进一步下调人力成本,进一步节省公司的运营成本。所以说,对于很多经常在各种场合发表不满情绪而不在自身找问题,想办法提高自身效率的人,将来在公司的发展会越来越难。
关于前面一位兄弟否定执行力的问题,我还要做几个答复。
一、如果你是领导,你是否看重执行力。我想结果是肯定的,因为没有执行力的组织是一个无法有效运作的组织,这样一个组织,工作上肯定是低效率的,是不适合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的。既然作为领导不希望这样,你当然可以理解领导为什么看重执行力了。其实,一个组织成员执行力差的后果有两个,一个是成员自己被淘汰,另一个是组织被淘汰了,这两个结果都不好。
二、公司把我们招进来是打工的,就是让我们按照公司的要求提供劳动,公司付给我们报酬,在哪里都是一样。如果你不想按照公司的要求做,可以选择离开,但是,你必须有起码的职业道德,你获得公司报酬你就要按照要求做事。
三、具有执行力不是让你放弃创造力。在任何一个岗位,你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你的创造力,来努力把你的工作做得接近完美。甚至有时候,不发挥你的创造力你就无法有效实现你的执行力。举一个例子,领导分配你和另外一个人工作,要求两天完成。另一个人按照正常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完成了,你想到了有效的方法在一天时间里就完成了,时间长了,你的绩效就会好,你的职位和薪酬就会有变化。所以说,执行力和创造力是不冲突,要把握好执行力和创造力使用的范围。
四、这个观点不是反驳你的,而是对很多主管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执行力不是靠高压或者口号来做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大家都能够通过自觉或者听口号就可以做到执行力,那么就不需要给大家发工资了,因为大家做事凭的是信仰或者信念,这些东西是不能长久的。靠什么提高执行力,靠的是制度和考评。要有对执行力的监控机制,要有对执行力差的员工的处罚措施,要有对执行力高的员工的奖励措施。没有这些,光靠每天去喊大家要提高执行力就提高了是不可能的。另外,公司现有的很多制度如绩效,如末位淘汰都是很有效的提高执行力的方式,不要因为不忍心而不用,如果这样,会让很多执行力不高的同事有一种窃喜的感觉,也会让这些人影响周围的同事的情绪,从而影响团队的效率。
所以说,提高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方向,而这些又要从完善管理制度和提高制度的执行效率开始做起。
因为我比较喜欢务实,也比较喜欢老板的一句话“小改进,大鼓励,大改进,不鼓励”,所以现在我希望能够以一个底层员工的层次去说说我所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共享一些我的方式给大家看看。
我最想谈的就是关于一个小部门的工作继承性的问题。我在总部待过一段时间,现在又在一线。总的来说,总部的工作继承性很好,国内的工作继承性比国际好。什么是工作继承性的问题呢,举个例子,我可以在国内的资料库上找到很多前人工作经验的总结,找到前人做过的案例,还有经常的更新的工作指导书。这个时候,我的感觉是华为不愧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但是,05年当我到了一线以后,我发现就不这样了。公司很多地方业务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人,这些人往往能力都非常的强,很适合做开疆拓土的工作,但是,这些人中间又往往很少有人有意思去给后人留下来一些东西。比如我刚到一些时,和我交接的同事急着回去,把我带着见了一遍客户,然后见了一遍同事,穿了几个合同模板,然后就走人了。很多工作,我是通过向周围的人询问才知道的。于是,当我到了一线三个月以后,我认为事情不能再这样发展。虽然那个时候我知道离我离开还有很远,当我开始着手做一些指导性的文档,也就是我说的继承性的工作。这些文档把和我工作相关的各项内容结合了一线的特殊情况做了一个描述和说明,同时还留下了很多工作相关的联系人。这个文档我还专门翻译了英文版给本地员工使用。同时,我还建立了部门的FTP服务器,建立了存档制度,设置了部门文档管理员,把所有有用的过程文档和业务文档全部存了起来。从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刷新这个文档,直到我离开这个部门为止。所有人看到这里,应该都以为我的描述就要结束了,其实我所作的继承性的工作的结果是非常的出人意料的。那就是,随着我的继任者的到来,所有的文档和制度都被弃之不用了。后面再来的新员工也再也没有看见过那些东西。结果是非常戏剧的,但是又是合理的。为什么呢?因为公司就从来没有想过鼓励一些做这些工作。或者是公司没有意识到在像我原部门一样小的组织里面是否需要这些东西。07年,公司开始在我所在的地方派人开始制定流程了。说明公司开始有了意识,可惜,流程制定了,但是看的人却不多。不过,幸运的是,这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现在,让我来总结一下这个问题,我认为,继承性的工作需要落实到公司每一个部门,就算是只有一个人的部门。公司要建立制度要求做到这点,同时也应该通过建立相应的奖励方式来鼓励做得好的地方。因为,这项工作是我们实现公司精细化运作的第一步,我们必须给我们留下我们自己的历史来做镜子来纠正我们在未来可能会犯的错误。
抱怨,不自满,一步一步,终有收获不抱怨,不自满,一步一步,终有收获中的基层管理
阅读(666)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