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国务院出台了一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这个规划。会议首肯了“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强调当前电子产业形势严峻、市场需求下滑,对此,应“化自主创新,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
与以往类似会议相比,这次会议更重实效、重目标,提出并确定了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二是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三是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针对这三大任务,还有些具体的战术,概括起来是5个词:拉动内需、加大投入、自主创新、发展外包、政策扶持。都听起来不陌生。在此,笔者衷心希望中国的电子产业能走出困境,联想这样的所谓支柱企业尽快走出亏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将借着2009年的这股东风,讨论下美国企业的退出机制。相信,有了这种退出机制,才有了真正的创新能力,有了真正的行业领导力。
什么是退出机制?简单说,就是新陈代谢的机制。任何一个生命体或者国家经济体系,都需要有这种代谢机制。人体每天有数以亿计的细胞在死亡,又有数以亿计的细胞在新生。人体就是借助这种机制,保证了成长和强健,一旦这种机制减缓或者损坏,人体就会衰老而至死亡。人体如此,一个经济体系也是如此,必须有新陈代谢的机制:让那些没有活力的企业尽快倒闭,支持有活力的企业尽快占领市场。
本文将以Sun公司的兴衰,来解读美国的这种企业新陈代谢机制。
“太阳”的衰落
不久前,Sun公司发布了其最新一季的财报,截至12月28日的第二季度财报表现好于此前分析师们的预期,虽然Sun花费了其将近一半的现金在推广其开源存储战略之上。
本季度,Sun公司的销售收入为32.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1%,但高于华尔街分析师们普遍预计的31.6亿美元的预期收益。但是 Sun的现金数却削减了一半以上,其现金在本季度削减了1.13亿美元,而在去年10月时这个数字还是2.42亿美元。目前,Sun截止到2008年年底拥有超过30亿美元的现金和资产,但是也面临着12.6亿美元的债务,其中5.5亿美元的债务将在2009年8月份到期。
第二季度财报的详细情况显示,Sun的净亏损为2.09亿美元,每股亏损为0.28美分。这一业绩同比有较大幅度下滑,2008财年第二财季,Sun的净利润为2.60亿美元,每股收益为31美分。Sun第二财季的营收为32.2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6.15亿美元低出10.9%。
由于财报显示亏损低于预期,2月1日股市早盘交易中,Sun股价上涨了10%。但这种上升,恐怕难以阻挡“太阳”的落山之势。就在上个财季,SunMicrosystems公布了将近20亿美元的季度亏损,人们对这家高科技公司的担忧转为失望。
然而,SunMicrosystems只是经济危机这出大戏中的一个小角色而已,如果我们点数那些已经消失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家手中还有30多亿美元现金的既存公司还有希望。但还有类似因特网这样的大机遇等待Sun去抓取么?这家技术公司到底因为什么而衰落?
在技术的躺椅上死去
当英特尔和AMD在多核、低功耗上争得尘嚣甚上时,人们误以为这些先进的处理器理念就来自于它们。但大家都错了。
13年前,产业内把焦点放到如何提升单个处理器运算速度时,Sun Microsystems的技术天才马克·川伯雷(Marc Tremblay)就已经前瞻地发现,这一技术策略的致命缺陷。处理器运算越快,散热越大,当达到一定极限时,处理器将因为无法解决散热问题而停滞在某个速度上。
1995年,川伯雷提出多核理念。既让每个核的运算频率降低,多核一起工作,使得运算效率提升。与此同时,他还提出让一个核运行多个应用,以提高处理器的运算能力。这样,就可以研发出低功耗的高效能处理器。这些理念比英特尔和AMD都要早。当年,他决定开发名为“MAJC”的多核低功耗处理器。
作为Sun的顶级处理器设计师,川伯雷名下有130项专利。经过10年的研发,2005年12月,基于川伯雷理念处理器的Niagara服务器终于上市了。每个处理器的功耗是70瓦,但运算效率比同样功耗的处理器提升了3倍。但此后不久,AMD和英特尔的多核处理器纷纷面市,10年的漫长研发周期让Sun失去了主宰市场的机会。
因为,在这10年的前6年中,Sun一直沉迷于网络的蜜罐中。1995年到2001年,是互联网的第一次大发展期,大量的投资涌入到这个行业里。Sun举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大纛,如日中天地存在着。那个时期,DotCom们每天从Sun那里购买大量的服务器,稍微落后的服务器甚至当椅子坐。
由于拥有世界顶尖的科学家,Sun在技术上拥有先进的技术理念,但在研发上却没有大的进步。如果Niagara能够早5年面市(英特尔一个新产品从研发到面市的周期),服务器市场的格局将不会是现在这样。
大约在20年前,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一前瞻性的计划,形成了一个肥沃的土壤,让多少产业种子在其中发育成长呵!Sun也是利用这一机遇,而有了最大的一次辉煌。但Sun在良机面前,一味抓眼前利益,而失去了前瞻的视野。
坐失良机的Sun没有抓住第一次互联网大潮的良机,年薪逾千万美元的CEO又接连犯下连串的错误。
其中最大的错误是低估了Linux对于市场的侵蚀力。像当年的Digital公司一样,Sun抱有很多先进的技术,但在策略上一直奉行技术保护主义,在定价策略上能多高就多高,争取利润最大化。的确,所有企业都在争取利润最大化。但你别忘了这是个双刃剑,你的利润越高,客户的满意度越差,给其他厂商的机会也就越大。
当形势被动,Solaris系统被很多Web公司放弃不用时,Sun才迷途知返,逐步开放了源码,但为时已晚。这迫使Sun退守在金融和行业阵地,据统计,Sun来自金融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但这次金融危机给Sun以致命一击。美国乃至全球很多金融公司自身都难保,更别提增加IT投入了。这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灾难让很多IT公司倒了霉,Nasdaq股指江河日下,Sun的局面更糟糕,10月一个月股票就跌了15%,近日Sun的市值同比去年缩水六成。由于大幅度亏损以及看不到明确的方向,Sun酝酿了大幅裁员计划。
Sun的股票代码是“JAVA”,这一伟大的技术曾被视为Sun的核发动机,能让这颗技术明星永远闪亮。但被免费的Linux咬了一口的Sun 成为杯弓蛇影症患者,它把JAVA开源了,把Solaris开源了,但没有获得什么实际好处。接着,它又破费10亿美元收购了免费数据库MySQL。结果,Sun更像一个养着无数高薪人才的公益公司,它真的像太阳那样散发着光彩,但没有明确的产品发展蓝图,主流客户在不断流失。难怪有分析家不无落井下石地说:“收购Sun资产就跟买包袱一样。Sun的问题是高昂的成本结构、缺乏产品路线图以及客户大量流失,鉴于这三方面的问题,只有傻瓜才会收购Sun。 ”
大约在一个世纪前,作为一个内心痛苦的中国思想家,鲁迅讥讽同样内心痛苦的西方思想家尼采时写道:“尼采曾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如今,这个技术产业里面的“太阳”也不得不让人怀疑如此。
现在,依旧每天有数以万计的用户下载Sun的开源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但从Sun全球董事会主席ScottMcNealy上个月来华访问所传递出的信息看,这家公司还没有搞清楚如何从这些技术上赚到钱。在这方面,Sun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看来它真的在技术的躺椅上睡熟了。
看似你死我活的争斗
当世界在几个核大国的操纵下,全球保持整体稳定,进入新的和平时期。没有了战争,技术和经济成了新的竞争焦点。在技术领域,根据韩国一家调研公司的分析数据,全球有影响力的核心技术中,美国把持着200多项,其次是西欧和日本,在50项上下。而韩国和中国没有一项有影响力的核心技术。
当然这个数据只是一种参考,但这也提示我们,基于国家的技术垄断局面已经形成,这势必造成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均衡,从而导致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然而,美国没有错,技术创新没有错。危机中总会有输家,但最终输家绝对不会是美国,甚至不会是欧洲和日本。
正趋盛行的“体系决定论”认为,因为美国有着健康的社会体系,因此不论谁上台、不论局部出现什么问题,都对全局不会产生影响。这是一种宏观说法。从微观上,美国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细胞代谢机制”,以保证整个肌体的健康。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每个企业就像一个细胞或组织,你必须让这些细胞保持鲜活才行。如果它的创新能力不行了,就要有合理的机制代谢它。
上文中,我们以Sun为特例来说明产业危机。这个有创新能力的“细胞”看来要被代谢出去了。我们拓宽一些视野,来看看整个网络设备业,你会震惊地发现,短短20多年时间,美国很多网络公司(或大公司的网络部门)都消失了,但领导世界网络市场的,依旧是美国的那些公司。
在网络设备业的历史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产业争斗,每次争斗几乎都有公司被“洗”了出去。这就像汹涌澎湃的大海一样,它用自身的方式吞噬着腐败,以保持干净有活力。
例如,在以太网与令牌环的争斗中,IBM输给了Digital,并由此最终退出网络市场。思科公司转向很快,放弃了100Mbps高速令牌环(HSTR)的研发项目,转向物美价廉的以太网。此后,在路由与交换的争斗中,Bay、3Com和Cabeltron向思科发起挑战,因为种种原因相继败北而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Cabeltron,它曾是拥有6800多名雇员的全球三大网络设备制造商之一。在与思科的技术抗衡中败北后,Cabletron曾向市场承诺说,它拥有思科IOS路由器软件的许可证,保证会提供质优价廉的思科设备的替代产品,并可在其集线器和交换机中销售思科的路由器板子。这相当于委身思科的屋檐下生存。中国人都知道,这时要低调,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
但此时在经营上已经没有多少创新思路的Cabeltron却是亡思科之心不死,在一次展会上,Cabletron播放了一段视频广告:有一台贴有Cabletron标记的碾碎机把一个身体虚弱、贴有思科标记的玩偶碾成了碎末。思科立刻撤回了IOS许可权。很快,Cabletron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并最终被收购后拆分成了4家公司,在网络圈基本销声匿迹了。
Cabletron的“熟睡”有很多启示的,它告诉我们,越是高级的企业管理者,心态越需平和。企业家不是“士”,“士可杀而不可辱”,企业家务必从全局、长远着眼,不可意气用事。
在网络界,最悲壮的事件还是美国司法部就反垄断与AT&T公司长达近10年的抗争。AT&T最终在1982年同意与政府和解。根据和解协议,AT&T公司可以保留其长途电话业务、西电公司和贝尔实验室,作为交换,它必须放弃对22家市话公司的控制。
当时很多评论认为,美国司法部太钻牛角尖,它试图把一个能向用户提供低价格服务的公司拆得七零八落,这对整个美国经济没有好处。但现在看来,美国政府的做法是正确的。它必须保持整个肌体间存在高度的竞争性和淘汰机制,才能保证整个国家平稳运行。
美国没有因为拆分AT&T而使自己衰弱,没有因为死掉了一个3Com,而亡了整个网络产业。3Com不能与思科竞争了,但Juniper又来了。
流水不腐
美国网络产业的变迁,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单独拿出,也可大书特书。今日抛砖引玉如此,是希望产业同仁能从美国的“细胞代谢”机制中得到启示。这种启示大可以治国,中可以管理企业,小可以治家。
总结起来,美国的产业环境退出机制有如下特征:
(1)坚决反对市场垄断,但支持领先技术上的“垄断”。美国一度是无线技术大国,但是了解无线通讯发展历史的人知道,正是因为第一代无线通讯技术、固话技术上的领先,而产生了固步自封,给欧洲一些有着先进理念的公司以迅速崛起的机会,诺基亚、爱立信都是在美国通讯巨人熟睡的时候,成为新的王者。但美国政府吃一堑、长一智,毅然分拆AT&T,打破这些通讯巨头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可谓亡羊补牢之举。此举的成效,举世皆见。微软、英特尔在技术上遥遥领先,并以此“垄断”大部分市场,美国政府虽然也有反对这两家公司的垄断提议,但都是只见风、不见雨。这也是一种明智态度。
(2)确保有创新意识的新公司有资金之源。在美国,各类投资公司林立,股票市场也十分健全,加上透明的社会舆论体系,使得在融资、上市、兼并、破产等诸多环节,都受到各方监控。想通过上市来洗钱的机会微乎其微,而那些有创新意识、有新技术的公司一定能得到社会支持。这种健康的社会机制,给企业诞生、成长提供了广袤而肥沃的土壤。简言之,整个社会制度上的健康、无腐败,才有产业环境的健康。
(3)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劳资制度,使企业破产后员工没有后顾之忧,社会保持稳定。这点在多数发达国家都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快乐生活的基础。
(4)国家性的技术前瞻眼光。支持电子产业、支持互联网建设,无疑是使美国在近几十年内更趋雄霸的战略决策。一个国家决策,绝对不能只抓细节而不识大体。国家的战略决策眼光,一定要领先当前技术十年或者几十年,这样才能为本国企业指明方向,才能铺展一个更合理的发展舞台。
(5)绝不为失去活力的企业提供“政策倾斜”。通用汽车要完了,数以百万人要失业了,经过几轮投票,才算勉强通过一个“汽车业拯救计划”,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几十亿美元贷款对于通用汽车来说,也就是料理后事的费用。美国政府当然不希望通用汽车这样的企业倒闭,希望它能健康活着。但如今的通用已非昔日生机勃勃的通用,美国的体制当然要代谢它,而不会让一个已经腐朽的企业还继续腐朽下去。
如此,我们可以反观中国的产业环境,便不难发现差距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是中国的至理名言。顺境时,很多人、企业会在躺椅上睡着,忘记了自身代谢。当逆境来临时,它便只有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
黑夜,也许总会要来的。但我们不能失去寻找黎明的勇气。
来源:zol
阅读(781)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