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196652
  • 博文数量: 949
  • 博客积分: 10126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21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6-16 10:5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49)

文章存档

2013年(1)

2012年(4)

2011年(4)

2010年(12)

2009年(342)

2008年(586)

分类:

2008-08-09 14:31:39

  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两千余人贡马,向明朝廷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瓦剌借机就制造衅端,于这年七月率大军向边境骚扰。明军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率五十万大军亲征,结果在土木堡惨败,明五十万大军“死伤过半”,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俘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
  当时局势十分危急,瓦剌兵锋极健,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在国家民族的危难关头,于谦力挽狂澜,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并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瓦剌进攻北京失败后,也先挟英宗逼和。于谦认为“社稷为重君为轻”,坚决不同意,由此也让英宗怀恨在心。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了英宗。英宗回来后,被弟弟景帝囚禁在南宫。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徐有贞、石亨等人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于谦被逮捕下狱,关在锦衣卫镇抚司。
  跟于谦一起被逮捕审讯的还有内阁大学士王文。法司给于谦和王文二人定的罪名是“意欲”迎立外藩(指襄王朱瞻墡的长子)为帝,意图谋逆。二人因此备受酷刑。于谦冷静而从容,似乎早预料到一切。王文则极力辩解道:“按照祖宗成法,迎立外藩必须有内府的金牌和符信;派遣使者,必须用兵部发的马牌。这些事只要到内府兵部一查便可明白,岂能平白无故地诬陷?”
  兵部主管马牌的是车驾司主事沈敬,沈敬却是个硬汉子,不肯做伪证,当场指出兵部从未发出马牌。内府的金牌和符信早就被孙太后拿去,一直在后宫中,大家心中有数,如果真的查验,反而应验了王文的话。
  王文见占了上风,更加据理力争。堂上堂下吵得不可开交时,于谦却笑道:“亨等意耳,辩何益?”萧维祯看见于谦是个明白人,终于忍不住说了实话:“于公可谓明白。事出朝廷,承也是死,不承也是死。”
  因为没有任何证据,三法司只好加上“意图”二字,给于谦和王文定的罪名为“意图迎立藩王”,“坐以谋逆,处极刑”。沈敬也跟着倒霉,被认为是于谦和王文的同谋,不过罪减一等,免死罪,充军铁岭。
  当案子的审理结果递到英宗朱祁镇手中时,英宗见到给于谦的定刑是一个“死”字,不禁犹豫起来,迟疑着说:“于谦实有功。”(《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
  但一向与于谦不和徐有贞马上攘臂直前,大声说:“不杀于谦,此举(指夺门之变)为无名。”于是,英宗下定决心,诏令将于谦和王文弃市,就是公开斩首示众。这已经是一些大臣极力营救的结果,其中新入阁的阁臣薛瑄(前面提过的宦官王振的老乡)更是据理力争。按三法司的定罪,于谦应该被凌迟处死,改为弃市,已经是罪减一等。
  正月二十二日,于谦、王文同日被杀,于谦慨然赴死,时年六十岁。据说于谦被杀时,“阴霾翳天,京郊妇孺,无不洒泣”。于谦家属也受到牵连,长子于冕充军山西龙门,于谦妻张氏发配山海关,家产也被抄没。当锦衣卫来抄于谦的家时,家中没有发现任何值钱的东西。只有正屋一间,大门紧闭,上面一把大锁牢牢锁着。锦衣卫大喜过望,忙撞门进去,但里面装的都是皇帝御赐的物件,蟒袍、剑器、圣旨等,一件一件地摆着,并没有金钱宝物之类。见此状况,就连负责查抄的官吏也涕然泪下。
  指挥同知陈逵感念于谦的忠义,冒险收藏了于谦的遗骸。天顺三年(1459年),于谦女婿朱骥将于谦的灵柩运回故乡,葬于杭州西湖三台山麓,后人称为于少保墓。
  成化二年(1466年)八月,遇赦回乡的于冕上疏为父讼冤,宪宗朱见深亲自为于谦昭雪,将崇文门内西裱褙胡同的于谦故宅改为“忠节祠”,遣官祭奠英魂。宪宗亲自撰写诰语:“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持,为群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弘治二年(1489年),明朝廷赠于谦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

阅读(1575)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胡惟庸案

下一篇:绝妙璇玑图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