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193061
  • 博文数量: 949
  • 博客积分: 10126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21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6-16 10:5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49)

文章存档

2013年(1)

2012年(4)

2011年(4)

2010年(12)

2009年(342)

2008年(586)

分类:

2008-08-04 09:00:26

 

  太子李瑛是玄宗为藩王时的宠姬赵丽妃所生。玄宗刚即位为帝时,赵丽妃宠冠后宫,玄宗便立李瑛为皇太子。这时候的太子李瑛,已经年近三十,聪明好学,有才识,一向安份守己。但他有时看见生母赵丽妃受武惠妃的气,不免愤恨,背地发几句牢骚怨言。李林甫听到后,立即去报告武惠妃。武惠妃向玄宗跪下哭诉:“太子阴结党羽,意欲害我母子。”
  玄宗不问青红皂白,第二天上朝,立即提出想废黜太子及两个弟弟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宰相张九龄谏道:“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昔晋献公听骊姬之谗杀申生,三世大乱。汉武帝信江充之诬罪戾太子,京城流血。晋惠帝用贾后之谮废愍怀太子,中原涂炭。隋文帝纳独孤后之言黜太子勇,立炀帝,遂失天下。由此观之,不可不慎。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玄宗无言以对,脸上露出愠怒之色。
  武惠妃知道后,深恨张九龄,与李林甫串通一气,设法向玄宗进谗,大力排挤张九龄。玄宗本来很赏识张九龄的文才,但禁不住武、李二人的内外夹击,加上张九龄经常直言进谏,为玄宗所不喜,便日益对张九龄冷淡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李林甫终于找到了机会,促使玄宗贬张九龄为荆州长史。张九龄罢相后,李林甫被任为中书令,坐上了宰相第一把交椅。
  张九龄为人十分豁达,晚年以文史自娱。玄宗虽然因信任李林甫而放逐了张九龄,但常常念及张九龄风范,每每用人,必先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旧唐书·卷九十九·张九龄传》)这便是“九龄风度”的来历。晚年经安史之乱的磨难之后,玄宗才彻底悔悟自己不该贬黜张九龄。
  张九龄离朝之后,武惠妃与李林甫更无顾忌。两人密商如何加紧谋害太子。太子李瑛这时候已经感到了极大的危机,心里忧愤而恐惧,但却无能为力,只好经常借酒浇愁,愁闷之色一览无遗。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境遇相同,便与太子走到了一起。三人常在一起游乐,借酒私下议论武惠妃。酒的力量让三位皇子的情绪变得激昂,言语之间无不对武惠妃充满仇恨。武惠妃得知后,自然要加紧下手,以除后患。
  一天,武惠妃派人对太子和鄂王、光王诡称玄宗宫中有贼,要三人穿上衣甲,入宫防卫。三人关心父皇,信以为真,依言入宫。武惠妃立即报知玄宗,说太子与二王串通谋反,已身裹衣甲。玄宗派内侍去探察,果如所言,大为震怒,立即废李瑛、李瑶、李琚三子为庶人。不久,又赐三子自尽于长安城东驿,并牵连三子舅家数十人。
  至此,武惠妃已经实现了她的野心,悉数铲除了竞争对手,为儿子李瑁册立太子和自己册封皇后扫清了道路。她原以为这样就能如愿以偿,谁知她的胜利非常短暂。玄宗风闻太子之死有冤,且朝臣对武惠妃颇多异议,一时不敢轻易册李瑁为太子,便借故把立储册后之事一推再推。武惠妃日夜焦虑,积忧成疾,竟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她心中有鬼不安,每每梦见太子三人冤魂向她索命,便像一个狂人,常常大叫:“三庶人饶命!”(三庶人即为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闹得宫中鸡犬不宁,最终导致精神失常。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武惠妃病势越来越重,如癫如狂,语无伦次,没挨过残冬就死了,死时才四十岁,距“三庶人”冤死仅七个月时间。事见《旧唐书·卷一百零七·废人瑛传》。
  武惠妃虽然生前死后享尽恩宠,她绝对想不到的是:忠王李玙(后改名为李亨)因“长幼有序”、“推长而立”等冠冕堂皇的理由被立为太子。她生前辛苦经营的一切都化作了泡影,仅仅为他人作了嫁衣裳。

阅读(2374)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唐王忠嗣案

下一篇:张居正“夺情”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