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262192
  • 博文数量: 292
  • 博客积分: 10016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338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5-11-06 11:2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92)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4)

2009年(3)

2008年(6)

2007年(47)

2006年(63)

2005年(168)

分类: IT业界

2006-11-14 10:27:4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徐懋在国内一家知名的IT企业工作,虽然薪资并不低,但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如果考虑到劳动强度,我们跟民工没什么区别。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没有时间陪女朋友,没有时间做运动。”他抱怨说。

    在徐懋看来,中国源源不断的、廉价的劳动力恰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软件业的升级。“很多高管的认识就是‘人便宜,就是要用到坏掉,然后再找更便宜、更年轻的’。企业不愿意付出培训成本,劳动力的素质就很难提高,技术上主要靠个人。”

    第28届世界软件工程大会正在上海召开,这个会议的主题为“中国软件工程和谐融入世界”,这也是该国软件界顶尖峰会30多年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

    顶尖国际峰会高度关注中国软件业表明了我国产业潜力,但与会中外专家还是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中国软件业必须走出劳动密集型“赚血汗钱”和“搬进搬出”的发展模式。

    中科院院士、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芙清直言不讳地说,不走出手工作坊式的开发方法,未来既不能大、又不能强。

 

 中国IT业只是“搬砖头”?

    尽管新经济浪潮已经席卷多年,IT仍然是高技术含量的智慧密集型产业。把它与“民 工”这样一个承担繁重体力劳动的职业联系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软件业当下的尴尬现状——在整个软件工程系统中,大多数中国企业仍然只能承担低端的、 非核心的环节,与严重依赖OEM的中国外贸相似,中国软件业同样面临“劳动密集”的困扰。

    先执教、后创业的张丽霞认为,之所以有“IT民工”这种说法,是因为编程工作 很辛苦,有些公司每天都要加班到半夜。更重要的是,有些编程工作很少技术含量,只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工作性质跟民工没什么差别。“在这方面,外企比国内 企业好一点,他们提供的研究工作和大型项目的开发还是不错的。”

    对于广大刚刚从大学毕业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得到的第一份工作往往只能是 枯燥乏味、简单重复的“搬砖头”式的编程。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往往导致一个双向的厌倦情绪:一方面,企业抱怨这些高学历的大学生华而不实,实际应用能力 差;另一方面,不少工作其实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只需由大中专毕业的软件蓝领即可胜任,让大学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的人才从事这个层次的工作,显然存在人才浪费 和人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对技术人才的不尊重造成软件业留不住人,很多人最后都跑去做商业方面的东西。人才流动性非常大,其最终体现就是开发出来的系统缺乏连续性,自然而然产生很多问题。”一位姓陈的工程师说。

    中科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认为,由于生存环境的因素,中国软件 业染上了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毛病。绝大多数企业都满足于“快进快出”赚小钱。而且业内大量都是人员稀少、专业技术弱的小公司,他们的生存模式往往是买进 别人的方式改进一下立刻转手,根本没有心思搞技术研发,“搬砖头”发展方式根本没有出路。

 

 做软件等同于做鞋?

    说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人们很容易想起中国的纺织、轻工、制鞋等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赚取微薄加工费的产业。怎么也不可能跟以高技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为基础的软件业画上等号。

    但何积丰说,中国软件业如果保持现在这种作坊式的方式,跟做鞋没什么两样。

    说到软件业,就不能不提到中国的邻居印度。数据显示,2004至2005会计年 度,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象”,其IT外包行业贡献了173亿美元的营业额,雇用了69.5万名员工,占GDP的比重约为4%。估计到2007至 2008会计年度时,将可雇用150万人,贡献GDP近7%。而据我国信息产业部统计,2004年我国软件产值220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仅28亿美元。

    此外,我国软件行业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相比之下,印度的软件企业专业性强,分工组织明确,形成规模。我国虽然研发实力和人才都不缺乏,但落后的工作方式,让中国大量企业还是走不出作坊的套路,不能形成规模和团队生产力。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外包”才是中国软件业最应该摆脱的宿命。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在软件工程大会上说,中国跟印度情况不同,因为我们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不能走印度出口外包的路,不然没有出路。

    刚跳槽到新加坡一家企业的陈工说:“软件外包业其实就是一种高智慧的来料加工,只 不过不需要原材料,而是以廉价的脑力劳动者为支撑。它可以挣取大量外汇,但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这跟中国制造业的OEM是类似的,大部分利润都被别人拿走 了,咱只是分了一点点菜汤剩饭。”

    来自苏州海关的统计可以说明软件外包利润的脆弱性。今年1至4月,苏州地区出口软件1810套,比去年同期增长48倍。与此同时,出口金额的增幅却仅有5.8%。

    “中国软件业必须警惕,不能对外包形成依赖,否则就等于失去了大脑,永远被束缚在产业链的低端。”一位业内人士说。

向左走?向右走?

    在上海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聚集着大大小小的中国软件企业,但其集中度低,规模偏小,平均产值低,大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小舢板”的水平,缺少“航空母舰”级别的选手。

    据统计,我国员工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只占全行业不到1%,而50人以下的小企业却超过全行业的60%。反观印度,员工人数千人以上的软件企业有上百家,排名前五位的软件企业的人数都在5000人以上,软件企业的员工人数平均超过300人。

    但中国软件业远非一无是处。张丽霞曾经随学校到印度考察,她所在的公司也曾击败印度第二大软件企业Infosys,得到一家欧洲公司的订单。在她看来,印度软件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正规,软件项目已经工程化,但开发人员的水平远没有我国开发人员基础雄厚。

    中国市场的潜力和人才优势已经受到世界性的关注,本届世界软件工程大会主席Leon J. Osterweil 盛赞中国是21世纪初期软件产业迅猛发展的主要中心之一,中国的市场空间和人才优势让中国软件业融入世界舞台指日可待。

    全球软件著名专家、美国南加州大学软件工程中心主任Barry Boehm表示,中国人在软件方面很有天赋,他的学生中就有来自中国的博士生。中国软件业近年来的发展也表明,只要找对方向,未来就有无限机会。

 

阅读(1948) | 评论(1)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