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的老祖宗,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比如天气,就有很多谚语: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等等等.
这些谚语就是经验在总结,在中医来讲就好比是中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实际的. 但是,这些都只是现象而并非是理论,谚语汇总并不能自动成为气象学,草药使用的经验汇总也不能自动上升为医学,但是,仅仅知其然是不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人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一切运做的机理.
因此,当掌握了很多经验的时候,古人就开始本能地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只不过,当人类的认识能力还不足以揭示气压,空气对流等天气变化因素的时候,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某种草药人吃了会有发热的效果的时候,就只能用他们所能想到的,最朴实自然的道理来进行诠释,并且尽可能地作到无懈可击.
因此,阴阳,五行这些来源于自然的概念出现了,阴天,阴风,阴雨,阴霾---不仅是天气的名词,甚至还带有了属性,类似的还有"上火","伤风"等概念,这些概念就建立对自然现象的类比上,一旦使用了这些概念,推论就会自然出现,而且基本无法反驳,因为一切都被意象化了,虽然其真实的意思已经被扭曲.
起初,中医就是这些被扭曲的概念所组成的理论,和那些实践经验,也就是草药的混合体.但这并不是结束. 一个理论,无论它是什么,但它只要一产生,就必然会对实践产生作用,否则就根本没有存在的理由.当天气理论一旦出现,它就会指导着人类对已经发生的和未发生的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好.忽然的大风将是作战失败的前兆,久旱不雨的原因是朝中奸臣作恶,六月飞雪----天下有冤情! 可想而知,这样的气象理论必然会导致出这样的结论.而当类似的医学理论指导医学实践的时候,带来的也必然是牵强附会的比喻和推测,其后果远远甚至坏于毫无理论的纯粹经验.
于是,中医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种不断重复的循环游戏---依照古人的话进行实验--得到实验结果---重新对古人的话进行解释----重新进行实验.最后,中医成为了对少数基本古籍的皓首穷经和无尽的诠释,以及盲目实验的混合体,由于这种试验性治疗搀杂了最初的经验和后来的推论,因此效果也变得非常不稳定,介乎于有效和无效之间,更增加了其神秘色彩,很多情况下,仅仅是如何解释这种病症,在西医出现之前,都是一个非常值得不同中医医生辩论的问题.
我们现代人都已经知道些气象学的基本原理了,因为有更加准确和便捷的方法来预测天气,也少再有人把那些谚语挂在嘴边了,虽然这些谚语依然还是有道理的. 那么? 幸侥? 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使用这种类似于天气谚语的手段和方法,来判断和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阅读(602) | 评论(1)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