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1301
  • 博文数量: 95
  • 博客积分: 7010
  • 博客等级: 少将
  • 技术积分: 25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1-16 17:2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5)

文章存档

2010年(4)

2009年(43)

2008年(48)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6-26 14:29:53

汉族的起源和演变

作者:  刘水龙

    一、地球生物发展史

     1、前生命史

    宇宙形成之初,通过大爆炸产生了碳、氢、氧、氮、硫、磷等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生物单分子包括氨基酸、脂肪酸、单糖、嘌呤-嘧啶、单核苷酸、卟啉、ATP等高能化合物。生物高分子是指蛋白质、核酸、高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是由生物单分子经过聚合而成的多分子体系。(蛋白质是由α-L-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核酸是由嘌呤和嘧啶碱基,与糖D-核糖或2-脱氧-D-核糖、磷酸脱水缩合而成;多糖是由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通过遗传密码的演化和前生物系统的过渡,地球上最终产生了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 从原核生物过渡到真核生物,完成了细胞演化中最重要的一步。原始的真核生物是微小的单细胞,它们进行有丝分裂,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原始真核生物逐渐演化为多细胞的后生动植物。

    2、地质与生物

    从地球形成起,地质史上可分为如下时期:冥古代(45--38亿年前)、伊苏瓦-斯瓦齐-兰德-休伦-安尼米克代(38—8亿年前)、震旦代(8--5.7亿年前)、古生代(5.7--2.45亿年前)、中生代(2.45--0.65亿年前)、新生代(0.65亿年前现在)

    古生代细分为寒武纪-奥陶纪(5.7--4.38亿年前)、志留纪-泥盆纪(4.38--3.55亿年前)、石炭纪-二迭纪(3.55--2.45亿年前)  中生代细分为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细分为老第三纪、新第三纪、第四纪。

    老第三纪细分为古新世(0.66--0.55亿年前)、始新世(0.55--0.37亿年前)、渐新世(0.37--0.24亿年前);新第三纪细分为中新世(0.24--0.06亿年前)、上新世(0.06--0.034亿年前);第四纪细分为更新世(0.0340--0.0001亿年前)、全新世(1万年前--现在)

    25--4.38亿年前。藻类是元古代海洋中的主要生物,大量藻类如蓝藻、绿藻、红藻在浅海底一代复一代的生活,逐渐形成巨大的海藻礁(又称迭层石) 寒武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大量涌现,但以三叶虫为最多,占当时动物界的60%。奥陶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已发展齐全,海洋呈现一派生机逢勃的景象。

    距今4.38--3.55亿年间。生物发展史上有两大变革,其一是生物开始离开海洋,向陆地发展。首先登陆大地的是绿藻,进化为裸蕨植物,它们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在变化多端的陆地环境生长,为大地首次添上绿装。其二是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志留纪时出现的无甲胄鱼类,是原始脊椎动物的最早成员,但却不是真正的鱼类;到泥盆纪时出现的盾皮鱼类和棘鱼类才是真正的鱼类,并成为水域中的霸主。

    距今3.55--2.45亿年,陆生生物飞跃发展。石炭纪时裸蕨植物已绝灭了,代之而起的是石松类、楔叶类、真蕨类、种子蕨类等植物,它们生长茂盛,形成壮观的森林。与森林有密切关系的昆虫亦发展迅速,种属激增,到二迭纪末期已有几万种昆虫。此外,脊椎动物亦在石炭纪时向陆上发展,但因为不能完全脱离水域生活,只能成为两栖类动物,到二迭纪末期,两栖类逐渐进化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原始爬行动物。古生代末期,地球上全部生物界发生了一次明显的衰退和淘汰,但各门类生物仍有不少科属得以延续。

    距今2.5--0.65亿年前。中生代生物界最大的特点是继续向适应陆生生活演化,裸子植物进化出花粉管,能进行体内受精,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更能适应陆生生活,形成茂密的森林。动物界中爬行动物也迅速发展,演化出种类繁多的恐龙,成为动物界霸主,占据了海、陆、空三大生态领域。 中生代末期,生物界又一次发生了剧烈的变革,极度繁荣的恐龙突然绝灭;海域里很多无脊椎动物如海蕾、海林檎、菊石、箭石等遭淘汰。

    0.65亿年前到今天。进入新生代,被子植物因种子在子房内发育,并进行双受精作用,完全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取代了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的新霸主。 哺乳动物在二亿年前的中生代初期由爬行动物中的下孔类中的兽孔类进化而来,进入新生代,哺乳动物爆炸性大发展,成了陆上霸主。 人类起源于新第三纪的森林古猿中的一支,经过腊玛古猿、南方古猿两个过渡阶段的演化,终于在第四纪初出现了真正的人类。

    3、人类

    人类的形成,是地球上事态发展的第二个大转折点;而生命从无机物中脱胎而出则是第一个大转折点。在第一个大转折点之后,各种生物的进化是在通过基因突变(自然选择)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实现的。但是,随着人类的出现,不再是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是人类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遗传因子。今天,第三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即将来临。随着人类对遗传因子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不久就有可能做到,在改造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遗传因子。

    人类,只有人类能创造预定的环境,即今日所谓的文化。其原因在于,对于此时此地的现实中所不存在的事物和观念,只有人类能予以想象或表示。只有人类会笑,只有人类知道自己将死。也只有人类极想认识宇宙及其演变,极想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将来的处境。

由于人类具备独特的、彻底变革环境的能力,所以不用经过生理上的突变便能很好地应付周围的环境。生活在北极离不开毛皮,生活在沙漠地带需有水源,生活在水中要靠鳍;所有这些,通过人类创造的文化,也就是经过新的非生物学的途径,都能得到解决。具体地说,人类文化包括纯粹科学、根据社会科学而设计的制度、根据自然科学而设计的工具、道德宗教、艺术。

    灵感智商是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的结果。  科学的发展来自于前人的积累、有目的性的实验、合作与交流的制度、灵感与智商、无目的性的生产实践。  语言起源于灵感智商,发展于生产实践、灵感与智商,完善并消融于科学。  道德宗教起源于灵感智商,发展于生产实践、灵感智商,消灭于科学。  艺术起源于灵感智商,发展于灵感智商、生产实践,完善于灵感智商、科学。

    4、人种

    在生物学上,现在世界上的人种只是一个种,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世界不同人种的的基因几乎相同,但DNA的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查明大部分人地理上的祖籍;不同人种间的遗传物质只有极小的差异,我们所看到的诸如肤色、头骨形状等的差异,只是源于占很小比例的那些基因;另外,DNA序列的99.9%也相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根据这些细微的不同遗传特征把智人种分为三个不同的亚种。

    (1).蒙古利亚人种(Mongoloid):又称黄种人、亚美人种。皮肤黄色、黄白色、浅棕色;头发柔软平顺而呈黑色;胡须和体毛不发达;面部扁平,颧骨较高;鼻梁的高度宽度中等,嘴唇厚度适中;眼睛棕色,眼裂很小、有内眦褶。

    (2).尼格罗人种(Negroid):又称黑色人种、赤道人种。皮肤呈黑色或深棕色;黑色卷发;体毛发达程度中等;颧骨不十分突出,颚骨呈下弯状;鼻梁宽而平,嘴唇厚而凸出;眼睛棕色。

    (3).欧罗巴人种(Europeoid):又名白色人种或高加索人种(Cavcasoid)。皮肤白色、白红色、浅棕色;波状或直状的柔软头发,颜色多金黄;毛发较浓密;颧骨不高突,颚骨较平;鼻子窄而高,唇薄;眼睛发蓝。

    5、白种人的分类

    从语言来说,白种人分印欧、高加索、闪米特含米特、乌拉尔共4个语系。  其中,斯拉夫、日尔曼、拉丁、凯尔特、希腊-阿尔巴尼亚、波罗的、吐火罗、雅利安、安纳托利亚、巴斯克属于印欧语系。(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高卢属于凯尔特,立陶宛-拉脱维亚-亚美尼亚属于波罗的,波斯-普什图-库尔德语-俾路支-塔吉克-奥塞梯属于西雅利安,巴基斯坦-印度斯坦-孟加拉-吉普赛-南尼泊尔-僧伽罗-马尔代夫属于东雅利安,赫梯-吕底亚-吕齐亚属于安纳托利亚)   卡巴尔达、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格鲁吉亚属于高加索语系。犹太-阿拉伯-柏柏尔-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的库施特-古埃及后裔科普特-乍得的毫萨属于闪米特含米特语系。

从人种来说,白种人内部同样差异很大,主要分北欧人种和地中海人种。北欧人种又分为波罗的海亚人种和巴尔干亚人种;波罗的海亚人种包括大西洋人(凯尔特人)、北欧人(日尔曼人)、东欧人(斯拉夫人);巴尔干亚人种包括南部斯拉夫人和罗马尼亚拉丁人。 地中海人种分为典型地中海亚人种和高加索亚人种。 典型地中海亚人种包括阿尔卑斯人(南部日尔曼人和凯尔特-日尔曼-拉丁混血的法兰西民族)、地中海人(拉丁人、希腊-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闪米特含米特人、帕米尔人(南亚雅利安人);高加索亚人种包括高加索人和西亚雅利安人。

黑白混血人种包括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库西特人、达罗毗图人。黄白混血人种包括突厥人。黄黑混血人种包括南岛人。

    二、人类文明

    1、文明的内容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首先面临的是吃饭问题,人类解决方式有两种:果实采集业和狩猎业。 由于长期的实践、灵感智商的触动,出现了农业革命,果实采集业演变为种植业,狩猎业演变为畜牧业,人类进入了农业社会。

    紧接着吃,人产生了对穿、住、用的需求,于是与之相应的纺织业、住宅建筑装修业、制造业出现于人类社会。用就是日用品,包括家用电器、毛巾纸张、桌子椅子等。统称工业。

工业其实就等于手工业+科学。古代中国之所以只能停留在农业文明阶段而未能将手工业发展为工业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古希腊发展出来的科学精神。科学不等于技术,技术是手工业的支柱。中国古代发达的是技术而非科学。科学需要我们认识事物的所以然,而技术只需要我们知道事物的之所然。因此,技术只需要我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总是可以总结出来的。但科学却不同,科学不仅需要实践,更需要我们有一种精神----求知的精神,认识事物的内在原因,而非只知道外在现象的精神。     

    接着人产生了对服务的需求,对应产业具体如下:

    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服务业都需要一个内部和相互之间的产品/服务交换,以达到发挥各自优势、满足自己多方面需求的功效,于是商业应运而生了。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厂房道路,于是建筑业(包括商用建筑、路桥施工等)显得必要;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工具设备,于是一个专业生产部门机械行业(包括网络通讯设备、运输设备、生产设备、动力设备、办公设备、安全卫生设备等)诞生了;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电力、石油、煤炭,于是能源产业应时而现;产业的源头都要追溯到矿产开采,它提供最原始的原材料(木、金属、石头)   可以说商业、建筑、机械、能源、采冶都是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支持行业。

    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经济)、社会政权组织程度(政治)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两大内容。

    2、人类最早的文明----苏美尔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山峦重叠。在那里,人们学会了驯化动植物,从而完成了农业革命。在那里,人们现在又开始第二次伟大的冒险,他们从山区迁移到大河流域,逐步发展起新的、生产率更高的灌溉农业和新的社会制度。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社会制度相互作用,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公元前4000年文明的出现。

    苏美尔人掌握了农业灌溉的技术,这是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学会了冶炼青铜,这是最早的冶金业;发明牛拉犁,牛说明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体力以外的力量作动力,犁说明了最早的机械行业的诞生。  3000年时,风也得到了利用,当时已有了制作粗陋的横帆,最先使用的地点是波斯湾和尼罗河上。风的利用表明人类第一次成功地利用人造的力量作动力;横帆的出现说明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最早的轮子只是一些圆形的板,和轴牢牢地钉在一起。前3000年时,已将轴装到手推车上,轮子不直接和车身相连。不久,又出现了装有轮辐的车轮。

    由于生产实践的需要,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最初的楔形文字由图形符号组成。书吏用简单的图形把牛、羊、谷物、鱼等画下来。不久,图形符号固定下来,不再取决于每个书吏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保证了书写和阅读的一致。但是,图形符号不能用来表达抽象概念。苏美尔的书吏们于是在图形符号旁加上别的符号以表示新的意义,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选择了表示声音、而不是表示物体或抽象观念的音符。到公元前2900年时,他们把图形符号从早期的2000个左右减少到600个。不过,楔形文字比起后来由腓尼基人和希腊人发展起来的字母文字,仍要累赘得多。书吏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书吏掌握了困难的书写艺术。

    文字使人们能记录和积累各种真实的情况,世代相传,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样,文字又使人们能以书面形式记载社会风俗、口头上流传的神话传说,使它们成为圣书、法典和古典著作而永久地保存下来,从而使各种独特的文化更其鲜明、更为巩固。文字成为使人类诸文明的文化结合成一体的主要手段。

    苏美尔人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的各种具体需要,不仅发展了文字,而且还发展了数学和天文学。发展了最早的计时、计量、测量距离和面积的各种方法。而且,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占星家们就在仔细地观察和记录天体的运动。

    3、世界诸文明

    闪含和哈拉巴文明是在向外传播的苏美尔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与其说是由于采纳了某些特定的技术和制度,毋宁说,是由于接受了某些基本思想或原则。 有关文字的概念虽说取自苏美尔,但各自独特的文字系统却是在埃及和印度逐渐形成的。国家组织、巨大建筑物等等的发展情况也同样如此。 华夏人跟苏美尔人有亲近的血缘关系,不过,华夏文明是自己独立发展起来的,跟苏美尔无关。

    到公元前1600年,世界诞生了三大文明:华夏文明、印度达罗毗图(哈拉巴)文明、闪含文明(包括巴比伦、埃及)  闪含文明包括犹太文明和克里特文明两个分支文明。

    由于中亚印欧游牧民族的冲击,克里特文明转型为希腊文明,哈拉巴文明转型为婆罗门-佛教文明。 由于罗马的武力,希腊文明演变为罗马希腊文明,犹太文明演变为基督教文明;而日尔曼人对罗马希腊文明、基督教文明的吸收融合,则形成现在最强大的西方文明(德英美法),广义上斯拉夫人、拉丁人也属于西方文明的范畴。由于阿拉伯的冲击,闪含文明演变为伊斯兰教文明。

    尽管诸多古代文明间程度不同地相互影响,但1500年之前,它们各自的发展一直是平行而独立的。1500年以后,各个地方文明之间的平衡存在状态逐渐为由新兴的西方文明促成的全球性一体化状态所取代。

阅读(86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