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撒下一粒善良的种_子, 会在暗中蔓延出一片灿烂的花海
分类: LINUX
2010-12-24 14:58:48
很多初学者应该都听说过:“pipeline ADC中最初几级MDAC的采样电容由热噪声决定,后续MDAC的采样电容由匹配决定。”这句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因为Vn^2=kT/C,热噪声受限的 电容值按级间增益的平方递减;而根据工艺手册,电容值的匹配精度与近似与面积呈反比,因此匹配受限的电容值按级间增益递减。理论上如此,但实际情况却要复 杂一些……
对于第一级MDAC,根据kT/C= LSB^2 / 12。假设为Vpp=1.6V的14bit ADC,计算得到的C已经是5.2pF了。但要注意这仅仅是考虑了采样电容。如果要仔细的考虑之前的T&H和backend ADC的噪声,以及T&H,MDAC都有采样相和保持相两部分噪声需要相加。其实需要的采样电容值已经在5.2pF的基础上翻了好多倍了。事实上 商用14bit ADC datasheet 上注明的输入电容一般也就在5~6pF的数量级,而SNR一般都不超过75dB。
虽然输入噪声无法满足ADC分辨率要求,但在线性度方面,学术界和业界的指标都在不断刷新。在业界,不使用额外的辅助、校准技术,14bit 100MSPS pipeline的SFDR就可以做到大约90dB。除了设计,这对制作工艺来说同样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根据smic18工艺手册,电容的匹配精度拟合式为sigma =79.2% / Area (um^2)。Chartered18好一点,sigma =27.8% / Area。而电容值大约都是 1fF / um^2。则对于典型的MDAC1的反馈电容Cf=500fF,以Chartered为例,sigma=0.056%,即当输入信号的量化余量在MDAC 的模拟输出端重建时,它的INL以70%的概率只相当于不到11bit的一个LSB了。
Notice:既然MDAC1的重建误差只与Cf和对应的每一个Cs单元的比值有关,而与整个MDAC1对信号的增益倍数无关,那么对于确定的工艺来说,把MDAC做成更高bit数直观上可以提升整个ADC的线性度。
P.S.:当然,个人尝试结果,实际上对于.18的工艺,两级运放做到3.5bit的时候第一级的电流已经开始超过第二级的电流了,因为反馈系数掉得厉害,4.5bit基本做不出来。而对于例如65nm的工艺库,虽然反馈系数不成问题,但是增益下滑严重,还是没戏。
先贴两张图对比一下2.5bit+2.5bit+1.5bit×7+3bit和3.5bit+1.5bit×8+3bit两种ADC架构。数据来自 于一个matlab系统级模型,电容值根据分布随机生成,结构不解释。回想自己的第一版14bit 100MSPS用的就是前面的架构(当年3.5bit的运放做不出来,只好退而求次),看来要悲剧了……
MDAC1为2.5bit的输出结果:
ADC Spec.: Resolution = 14 bits, Sampling rate = 100 Msps.
Input signal amplitude = -1.0006 dBFs @ Frequency = 12.9944 MHz.
----Calculated Results----
SINAD = 68.5125 dB
SNR = 69.1052 dB
SFDR = 82.6004 dB
THD = -77.4544 dB
MDAC1为3.5bit的输出结果:
ADC Spec.: Resolution = 14 bits, Sampling rate = 100 Msps.
Input signal amplitude = -1.0006 dBFs @ Frequency = 12.9944 MHz.
----Calculated Results----
SINAD = 73.9369 dB
SNR = 74.0892 dB
SFDR = 93.2041 dB
THD = -88.5641 dB
在不使用校准方法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动态元件匹配(DEM)的方法来改善SFDR(另一种改善SFDR的方法Dither由其dither幅度绝定 基本上只能改善运放的非线性,对DAC失配无效)。例如,MDAC1中,比较器-->采样电容 的对应关系使用最简单的随机桶形移位。
不使用桶形移位:
ADC Spec.: Resolution = 14 bits, Sampling rate = 100 Msps.
Input signal amplitude = -0.99938 dBFs @ Frequency = 12.9944 MHz.
----Calculated Results----
SINAD = 73.4356 dB
SNR = 74.2011 dB
SFDR = 87.0196 dB
THD = -81.3513 dB
启用桶形移位:
ADC Spec.: Resolution = 14 bits, Sampling rate = 100 Msps.
Input signal amplitude = -0.99996 dBFs @ Frequency = 12.9944 MHz.
----Calculated Results----
SINAD = 72.0936 dB
SNR = 72.2029 dB
SFDR = 97.5871 dB
THD = -88.1401 dB
最后在桶形移位的基础上再来点有趣的东西:
如果所有的采样电容构成一个环形队列,每次A/D转换连接到ref-TOP参考电压的电容依次轮
换:例如,第1次A/D转换的保持相,电容1、2、3接ref-TOP;第2次,电容4、5接ref-TOP;第3次,电容6、7、8、9、10接
ref-TOP;第4次,电容11接ref-TOP;第5次,电容12、13、14、15、16、1、2接ref-TOP;……
可
以看到,与不使用桶形移位相比,新的移位方法除了提升SFDR外,还具有噪声整形的作用,低频段噪底明显低于高频段。(为了让图像明显,特意加大了电容的
失配sigma。)本以为是无意中发现的事情,上网搜一下论文发现其实也有人研究过了,叫做mismatch
shaping。看上去似乎与sigma-delta的noise shaping有点关系,不过小弟表示不理解对于一个Nyquist
ADC来说这个特性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