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812)
分类:
2008-05-03 18:44:09
Sorkin握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博士学位,他透露2000年左右,因为微软一位高阶经理推荐,微软公司主动找上他,请他到位于华盛顿Redmond的总公司上班。但前往面试时,考官似乎没把他当成亟欲拉拢的难得人才(Sorkin的专长在于设计操作系统与保护计算机安全),反而临时出一些技术性考题刁难他。没有人游说他,极力向他推销微软的优点或这份工作的好处,于是他打了退堂鼓。
众所周知,微软征人时态度傲慢又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因而让一些新人裹足不前。现在微软发现,人才供不应求,自己必须和一些新创公司以及老字号的大公司抢人,所以态度有了改变。
去年微软打电话给Sorkin,表示已安排好和他电话面试的时间,但他事前并未应征微软的工作,微软也没有先打电话探询他的意思。
他说:「由此可见,微软态度傲慢、自以为是。」结果Sorkin再次拒绝了微软,改而奔波于加州Los Gatos与亚历桑纳Mesa两地,担任顾问。
微软并未对Sorkin的说法置评,不过他是多位进出微软近距离观察微软的应征者之一,质疑微软征人与留人的方式。此事之所以浮出台面,部份是因为在微软负责招兵买马的专员Gretchen Ledgard这个月公然对公司的高层呛声,批评这些人「被宠坏了、自以为了不起、只会发牢骚」,自认所有人都想替微软工作。
Ledgard的言论引爆广泛的讨论,针砭微软的人事管理。微软发现自己不仅得和一堆新创公司抢人,也得和Google、IBM、Sony等大公司竞争。
冲着盖兹、Ballmer等人而来的批评包括:求职者受不了微软的傲慢态度,选择求去;想法新颖的应征者碰到冗长的面试过程,只有拂袖而去。
负责招聘工作的总经理Abilio Gonzalez说,微软已开始改变行之已久的傲慢之态,努力让求职者相信,身为全球最大软件公司的微软的确值得托付,一改以前「认定大家一定会选择微软不可」的姿态。微软夸称,最近受到微软心仪的应征者约九成答应到微软上班,超过以往数字,可见努力有了成效。
微软开疆拓土
毋庸置疑,微软有意捍卫自己在操作系统的地盘,同时也将触角伸向桌面搜寻等新领域,不过说到抢人,微软不是唯一一个吃到苦头的公司。
大型科技公司整体而言都面临类似的挑战:人才不足。美国学生对于计算机领域兴趣缺缺,主要是因为眼见科技产业由盛而衰,营运纷纷转给海外承包之故。微软董事长盖兹最近亲自披挂上阵,到校园游说学生考虑计算机事业。
老字号的大型科技公司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是不断冒出的新创公司。随着达康市场泡沫瓦解,大型公司有一阵子轻轻松松网罗到所需的人才,也不怕他们跳槽琵琶别抱。硅谷高阶人才中介公司Spencer Stuart总经理Jonathan Visbal说,越来越多新创公司渐成气候,「不少人选择他们以求稳定」。
创投资金又开始动起来,意味喜欢追求风险或偏爱小型公司的人有了更多机会。去年投入新创公司的创投资金仅是达康高峰期的五分之一,不过证据显示,科技界有钱有影响力的大型公司遭遇更严峻的挑战。
旧金山人力中介公司Coit Staffing总裁Tim Farrelly说:「求职者舍弃甲骨文、微软等大公司而就中小型公司,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微软也得开始抢人了。某些人对微软印象不佳,视其为「邪恶帝国」,部份是因为微软滥用它在市场的垄断优势,再者是因为微软对于开放码程序运动无动于衷。
虽然微软一再被《财星》杂志列为全美工作环境最优的一百大企业之一,但今年的排名跌到历来新低。1998年名列第八,2002至2004的排名落居20多名,今年则掉到57名。
微软高阶主管坦承,最近几个月招兵买马的确不怎么顺利。微软的窗口部门主管Jim Allchin说,Google抢走了微软若干菁英。同时Allchin也承认,微软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不若从前。
Gonzalez说,微软的员工汰换率持续攀升,2003年6月为止是8%,次年则上扬至9%,今年也将微幅上扬,但数字还不到12%-15%令人忧心的程度。Farrelly说,微软的汰换率应该是科技界的平均值。
Sorkin握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博士学位,他透露2000年左右,因为微软一位高阶经理推荐,微软公司主动找上他,请他到位于华盛顿Redmond的总公司上班。但前往面试时,考官似乎没把他当成亟欲拉拢的难得人才(Sorkin的专长在于设计操作系统与保护计算机安全),反而临时出一些技术性考题刁难他。没有人游说他,极力向他推销微软的优点或这份工作的好处,于是他打了退堂鼓。
众所周知,微软征人时态度傲慢又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因而让一些新人裹足不前。现在微软发现,人才供不应求,自己必须和一些新创公司以及老字号的大公司抢人,所以态度有了改变。
去年微软打电话给Sorkin,表示已安排好和他电话面试的时间,但他事前并未应征微软的工作,微软也没有先打电话探询他的意思。
他说:「由此可见,微软态度傲慢、自以为是。」结果Sorkin再次拒绝了微软,改而奔波于加州Los Gatos与亚历桑纳Mesa两地,担任顾问。
微软并未对Sorkin的说法置评,不过他是多位进出微软近距离观察微软的应征者之一,质疑微软征人与留人的方式。此事之所以浮出台面,部份是因为在微软负责招兵买马的专员Gretchen Ledgard这个月公然对公司的高层呛声,批评这些人「被宠坏了、自以为了不起、只会发牢骚」,自认所有人都想替微软工作。
Ledgard的言论引爆广泛的讨论,针砭微软的人事管理。微软发现自己不仅得和一堆新创公司抢人,也得和Google、IBM、Sony等大公司竞争。
冲着盖兹、Ballmer等人而来的批评包括:求职者受不了微软的傲慢态度,选择求去;想法新颖的应征者碰到冗长的面试过程,只有拂袖而去。
负责招聘工作的总经理Abilio Gonzalez说,微软已开始改变行之已久的傲慢之态,努力让求职者相信,身为全球最大软件公司的微软的确值得托付,一改以前「认定大家一定会选择微软不可」的姿态。微软夸称,最近受到微软心仪的应征者约九成答应到微软上班,超过以往数字,可见努力有了成效。
微软开疆拓土
毋庸置疑,微软有意捍卫自己在操作系统的地盘,同时也将触角伸向桌面搜寻等新领域,不过说到抢人,微软不是唯一一个吃到苦头的公司。
大型科技公司整体而言都面临类似的挑战:人才不足。美国学生对于计算机领域兴趣缺缺,主要是因为眼见科技产业由盛而衰,营运纷纷转给海外承包之故。微软董事长盖兹最近亲自披挂上阵,到校园游说学生考虑计算机事业。
老字号的大型科技公司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是不断冒出的新创公司。随着达康市场泡沫瓦解,大型公司有一阵子轻轻松松网罗到所需的人才,也不怕他们跳槽琵琶别抱。硅谷高阶人才中介公司Spencer Stuart总经理Jonathan Visbal说,越来越多新创公司渐成气候,「不少人选择他们以求稳定」。
创投资金又开始动起来,意味喜欢追求风险或偏爱小型公司的人有了更多机会。去年投入新创公司的创投资金仅是达康高峰期的五分之一,不过证据显示,科技界有钱有影响力的大型公司遭遇更严峻的挑战。
旧金山人力中介公司Coit Staffing总裁Tim Farrelly说:「求职者舍弃甲骨文、微软等大公司而就中小型公司,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微软也得开始抢人了。某些人对微软印象不佳,视其为「邪恶帝国」,部份是因为微软滥用它在市场的垄断优势,再者是因为微软对于开放码程序运动无动于衷。
虽然微软一再被《财星》杂志列为全美工作环境最优的一百大企业之一,但今年的排名跌到历来新低。1998年名列第八,2002至2004的排名落居20多名,今年则掉到57名。
微软高阶主管坦承,最近几个月招兵买马的确不怎么顺利。微软的窗口部门主管Jim Allchin说,Google抢走了微软若干菁英。同时Allchin也承认,微软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不若从前。
Gonzalez说,微软的员工汰换率持续攀升,2003年6月为止是8%,次年则上扬至9%,今年也将微幅上扬,但数字还不到12%-15%令人忧心的程度。Farrelly说,微软的汰换率应该是科技界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