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分区的指南
a、表的大小
对于大表进行分区,将有益于大表操作的性能和大表的数据维护。通常当表的大小超过1.5GB-2GB,或对于OLTP系统,表的记录超过1000万,都应考虑对表进行分区。
b、数据访问特性
基于表的大部分查询应用,只访问表中少量的数据。对于这样表进行分区,可充分利用分区排除无关数据查询的特性。
c、数据维护
某些表的数据维护,经常按时间段删除成批的数据,例如按月删除历史数据。对于这样的表需要考虑进行分区,以满足维护的需要。因为删除(Delete)大量的数据,对系统开销很大,有时甚至是不可接受的。
d、只读数据
如果一个表中大部分数据都是只读数据,通过对表进行分区,可将只读数据存储在只读表空间中,对于数据库的备份是非常有益的。
e、并行数据操作(Parallel DML)
对于经常执行并行操作(如Parallel Insert,Parallel Update等)的表应考虑进行分区。
f、表的可用性
当对表的部分数据可用性要求很高时,应考虑进行表分区。
2.选择分区字段(Partition Key)
当确定分区字段时,有两个主要因素特别需要考虑:
a、增强表的管理和维护性
通过Partition Key,可以使数据维护基于某个分区进行,如Drop或Truncate一个或多个分区。通过Paratition Key可控制只读的数据存储在相应的分区中,且这些分区存储在只读的表空间里,这将提高数据备份的性能。这类Partition Key通常与时间相关。
b、提高访问表的性能
通过Partition Key,可使查询的数据定位在一个或少量的分区中;这需要考虑最常用的查询条件。注意在考虑提高查询效率这个因素的同时,还应兼顾数据维护管理的因素,尽可能地避免相互间地冲突。
阅读(2027)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