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62283
  • 博文数量: 73
  • 博客积分: 7176
  • 博客等级: 少将
  • 技术积分: 252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4-12-14 17: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1)

2011年(9)

2010年(20)

2009年(28)

2008年(15)

分类:

2011-05-21 01:10:11



  我曾經是個蘇軾筆下的賈誼式的人(FYI:《賈誼論》),於自己那點小小的讀書治學的坦塔羅斯式的遭遇,常常牢騷滿腹。 朋友們都知道我,總是在報怨──只是最近兩三年來好轉了些而已。 以本blog而言,開通於2004年,一直到2006年還經常有此類激憤文字。 也曾想過是不是把那些狀態下寫下的東西刪掉,至少是隱藏掉,卻畢竟沒有下手──似乎是覺得,那誠然是病態的,然而似乎也並不很值得博雅君子去嘲笑。

  我在大學裡讀書的時候,買書並不很多,但讀書往往很精。由此,常常對書產生頗為詭異的感情。 並且,在我即將畢業從事「IT民工」職業的時候,心憂如疢,知道自己落魄江湖時畢竟不可能始終與書俱──鄭康成「禮樂俱東」的傳奇,不是我們凡人敢希冀的。 那時的我,最愛吟詠李商隱的一首《流鶯》詩:「流鶯漂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風朝露夜陰晴裡,萬戶千門開閉時。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和劉過的一句話:「有書為患,幾不容於天地之間;無家可歸,但落魄於江湖之上。」 那時在國學論壇的簽名,是這樣的一首扭曲的「詩」──

我把帶血的頭顱,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可為什麼還是,
稱不出一點重量?

當前途黑暗的時候,
我拆下自己的肋骨,
點燃了持作火把;
可為什麼眼前──
仍是完全的黑暗?




  在這種情形下,在2004年6月或者7月的某一天,我把自己的書分成了3類:

一、最重要的
  隨身攜帶。 這些書是做了很多校勘記的,或者內容很熟的。 例如《莊子集解》、《韓非子集解》、《四書章句集注》等,還有自己讀書筆記一冊。 這類書數量不多。

二、次重要的
  寄往江蘇常州──我的第一份工作所在地。 這類書數量多一些。

三、不重要的
  寄往廣東中山我哥哥處。其實也不是「不重要」,只是覺得在即將惡化的讀書環境中既然必須有所舍棄,那麼最好舍棄這一些。


  其實介于二和三之間,還有一類,這類書的數量反而是最大的。這些書留在哈爾濱我一個畢業後做「考研專業戶」的同學處,等我到了常州,穩定下來再讓他寄給我。

  另外,畢業時有些日記、筆記、寫作的本子燒了,送人了;有些書賣了,送人了。都是在神情恍惚的狀態下幹的。 這些且不說。

  ──于是,這悲歡離合的故事便從此開始了。 我不介意在自己的blog上再增添這樣一篇心態不好的文章,畢竟,如開頭所述,這類文章已經頗多了,無所謂再多一篇,更何況,當初之所以要開通這個blog,也還是因為書。


   04年畢業,到常州後,從郵局取來包裹,然而很快就發現那個公司是不能呆的,需要立刻走人。于是留在考研專業戶同學那裡的書就成了大問題。 我當時的做法是,讓他繼續保管著,我看情況再說。 這情況就是,半年之後,我決定離開常州前來北京,于是讓他寄來一部分書,加上我身邊的一部分(包括一些在常州買的),寄了一部分到中山,寄了一部分到北京的同學處。然後我就來北京了。

  來北京是2004年底,記得是聖誕之後、05年元旦之前的某一天。在師大附近租了一個小房間,開始了手中無書的歲月。──因為我知道北漂的環境將不可能容許我攜帶太多的書。 到了2005年大約是5月份的時候,考研專業戶終于放棄考研了,要南下深圳參加革命工作了,于是我讓他把我想念的最多的幾本書寄到北京,其他書放到一個讀研的神人同學那裡──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幾乎是災難性的。 05年我在北京,曾經因為忍受不了思念的痛苦,又重複購買了兩種已有的書:一是吳則虞《辛棄疾選集》,一是上海三聯的《海德格爾選集》。 這兩種書都是在北師大南門附近的一個小書店裡以4折的價格買的。 其中《辛棄疾選集》後來送給了CLF上我所景仰的wheelz大俠,而《海德格爾選集》一直到現在還保留著。 2005年底,也是因為思念的苦楚,讓哥哥檢出《漢書》寄到北京。

  到了2006年時,讀研的神人同學也要南下深圳參加革命工作了,這時我還是在北京居無定所,只好再讓他幫忙寄往中山。 同時,我把自己購買的、朋友送的一些書,也寄往中山。 這是這一年。  年底的時候我到中山哥哥家過年,抽出半天時間來去翻了翻那些存放的書,也許你能想像那種心情? 我把其中的一大部分,主要是經學和諸子的,全部寄往北京──因為這時候已經有妻子照料我的起居了,不再是無助的流浪了,所以覺得能夠承擔讓更多書在身邊的壓力了。 這次檢視,我匆匆間覺得發現有一本書找不到了,這就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李清照集校注》(王仲聞著),但畢竟不能確定,因為查看的時間太短太匆匆。

  從2007年開始,我的讀書硬件環境大幅好轉:大部分學術類圖書都已在身邊,只文學類的有一些還在中山。 大約是2008年的時候,我的神人同學忽然在chinaren校友錄上說,我還有幾本書在他上海的家裡!並舉出了《文化苦旅》,且說:「好象還有一本《吳越春秋》」。 當時我就暈了! 《吳越春秋》一定是我的,因為這個家伙絕不可能自己買、從其他人那裡借這種書;但著名二逼教主的大作一定不是鄙人的,因為平生毀此類神棍不值一錢,怎麼可能收這種書! 更可怕的事實是,這個同學是個好人,但智力堪憂,做過無數著名的糊塗事情──鬼知道這個家伙還弄丟了什麼書啊! 當時他天天南美中東的全世界到處跑,好容易逮著他在國內,打電話給他敦促馬上把書郵到北京。 當然,他義不容辭──當然,他也記不得這事兒的……

  2009年,我在孔夫子舊書網翫競拍,看到一套上學時就想買下的《近代詩話叢編》還算便宜(¥240),但自己還是沒地方放,于是拍下來讓賣家寄到中山。 這是最後一次往哥哥家寄書了。

  2011年5月16日,終于,哥哥把我所有在中山的書(除了複本不要的如《文字學概要》、《漢語大字典》)寄到北京。我蹭同事的車從清華照瀾院拉到家門口,然後分批搬上樓。

  這天晚上很晚纔睡。 須知,這些書有的是2006年寄過去的,這意味著5年的不見;有的是2004年畢業時寄過去的,這便是,整整7年! ──七年!夠我人生的N分之一了! 說真的,那天晚上我沒哭,不過那心情真是……


  以今天的眼光重新審視大學時購買的這些書,頗有一些並不算好。 畢竟那時閱歷尚淺,雖然面向文獻本身的讀書頗有收獲,然而目錄學的功底幾乎相當於零。 這次寄來的書一共有這些:


一、2004年畢業時寄往中山的

1, 李白集校注
2, 陶淵明集校箋
3, 后山詩注補箋
4, 讀杜心解
5, 巣經巣詩鈔箋注
6, 人境盧詩草箋注
7, 山谷詞(宋詞別集叢刊)
8, 海德格爾選集
9, 吳孫子發微
10,存在與時間
11,石遺室詩話
12,知識考古學
13,宋詩三百首
14,戊戌變法人物傳稿
15,鴉片戰爭文學集
16,南社叢選
17,周秦道論發微
18,臨床醫學的誕生
19,稼軒詞編年箋注(精裝本)
20,魯迅散文·詩全集
21,隨筆佳作

注:其中,《宋詩三百首》和《隨筆佳作》是高中時買的。

二、2006年寄往者

1, 有閒階級論
2, 沈曾植集校注
3, 《邏輯哲學論·哲學研究》的英德對照版
4, 郁曼陀陳碧岑詩鈔
5, 喬姆斯基的句法結構
6, 老子(四部要籍注疏叢刊)

三、2009年kongfz競拍一種:民國詩話叢編


  當16日那天,我只發覺《李清照集校注》和《吳越春秋》丟失了。 結果今天一邊抄寫書目,一邊逐漸地想了起來──

1, 李清照集校注
2, 吳越春秋
3, 周易大傳今注
4, 福柯《性經驗史》
5, 筆記,高中時的寫作集數種
6, 老子指歸
7……待逐一回憶


  畢業之前我在學校外邊租房子住,也曾想過整理一份書目。但遺憾的是,那些日子散伙飯吃的太頻繁,酒喝的太多,整日不是忙于應酬便是昏昏沉沉,以致于直到要離開的時刻都還沒有整理。 此後分散在三數地方,更加不可能整理書目了──本blog的開博第一篇文章,乃是我憑自己的記憶整理出來的,必有遺漏。 如果說,我今後的人生中還可能有類似的經歷,這些年給我的教訓便是:整理書目,並盡量將書保存在一處,不分家。 ──當然,如果發生文革或者兵燹,那就聽天由命吧,說什麼都沒用的。

  在我大學的某一個寒假,偶然從一個高中同學的當時的大學同學那裡借了一本散文集,在家裡沒事就翻了翻。 那是一本普普通通的當代作家的散文選集,但其中的一篇文章,觸到了我內心深處。 這篇文章我曾在05年手工錄入到blog上:張中行的《孫楷第》
。 文章寫孫先生的藏書在文革中被「抄家」,在所謂的「恢復政策」之後也沒能找回來,而這時某領導恰恰又大談「恢復政策」的偉大光榮正確,以他為例,說「書都返給他了」,領導的訓話內容登在報上,不巧又被孫先生看到了──你能想像孫先生的感受嗎?他寫了一首詩:

世運何人值半千,數奇亦不怨蒼天。
少年往事貧猶憶,老子于今困可憐。
舊稿殘叢如敝帚,寒家古物是青氈。
他年與我俱灰燼,偶一思之尚惘然。

  我愛極了孫先生的這首詩。我也愛極了張先生的這篇文章。 雖然讀到這篇文章時,我尚不知道孫楷第是何許人也,也不知道自己將來會走一條與他相似的路。 很不謙虛地說,天下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讀懂這首詩,盡管它一點也不難懂。 只是對于一個曾經像守財奴臨死前盯著他的財貨說「這樣好教我心裡暖和」般的盯著那些即將別離的書的人,它真的不難懂。

  我真誠的祈求上蒼,不要再讓我再次經歷這些事──更加不要經歷孫先生那樣的事。

PS: 1)向所有幫助我郵寄、搬運過書的同學致敬,因為他們本身並不是愛書之人;2)有些書在這裡記載的事件之外流動的,如維特根斯坦的幾本書是05年春節專業戶同學從西安回哈爾濱路過北京時帶給我的,而福柯的幾本書是那時借給另一個同學、直到2009年取回的,《文子疏義》04年借給了一個朋友、直到2007年初取回的。


2011年05月21日,不繫之舟 於 味無味齋
阅读(1062) | 评论(2)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11-05-21 17:18:44

我发现你的藏书和我很相似,就连《李清照集校注》这样一本不起眼的书我们也同时藏有。 一个漂泊的人,带书是一种奢侈,我现在已经习惯在网络读书,先看看书是否不错,好了再买,买不到就算了,反正很多都来不及读,就算现在买了也不知道放多少年以后才读,不如给现在能读的人去买。

chinaunix网友2011-05-21 17:18:44

我发现你的藏书和我很相似,就连《李清照集校注》这样一本不起眼的书我们也同时藏有。 一个漂泊的人,带书是一种奢侈,我现在已经习惯在网络读书,先看看书是否不错,好了再买,买不到就算了,反正很多都来不及读,就算现在买了也不知道放多少年以后才读,不如给现在能读的人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