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22500
  • 博文数量: 252
  • 博客积分: 6057
  • 博客等级: 准将
  • 技术积分: 163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12-21 10:1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52)

文章存档

2013年(1)

2012年(1)

2011年(32)

2010年(212)

2009年(6)

分类:

2010-09-05 12:15:20

对于进行操作系统开发的爱好者而言,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开发。很多书籍对操作系统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但是似乎没有人一步一步地教爱好者如何由浅入深地了解这些概念。

前几期中,已经有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我想尽量不用面向编程的叙述方式,而只是向那些想要开发操作系统的爱好者介绍一些相关的工具和技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轻松获取想知道的资源,并且开始自己的设计和编程。

你也许可能没有意识到,操作系统的开发实际上并不是从头开始的。编写一个可靠的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系统的项 目,因此我不建议初学者自己开发一个操作系统的引导装入程序,很多可靠的引导装载程序(例如Grub、LILO、ppcboot等)都是免费的。如果一定 要坚持自己开发这一部分的内容,我建议把它推迟到项目的后期进行。在本文中,我将使用GNU Grub。

开发环境

为了使操作系统开发过程更加轻松,需要构建一个开发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 可以很快地对自己修改后的新内核进行编译;

◆ 不用重新启动用于开发的机器;

◆ 不需要使用软盘作为操作系统的存储介质。

本文将介绍很多可以满足上面这三个需求的环境。它由一台从事开发的机器和一台测试的机器组成,两个机器都位于同一网络之上。用于开发的机器应该装 配有一套用于开发的编程工具:汇编和C编译器、一个连接器和“make”工具。还有一个我认为特别有用的工具就是模拟器,它可以帮助调试内核,并且允许很 快对新加入的代码行进行测试。接下来,还需要一个TFTP服务器。该工具将允许通过具有TFTP能力的引导装载程序通过网络从开发的机器上下载新开发的内 核。

测试用的机器,这台机器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网卡和一个支持TFTP的引导装载程序。

设置开发环境

1.开发用的机器

选择的编程工具是:

◆ gcc 2.95.4

◆ ld 2.13.90.0.10

Bochs 1.4.1是一个x86模拟器。注意要使其支持调试模式,就要对其进行一些特定的编译。命令如下:

$ ./configure --enable-x86-debugger
$ make

为了正确地使用Bochs,需要创建一个磁盘映像,它要有引导装载程序和文件系统。具体方法可参见《Linux上古典仍在流行》之Bochs。

TFTP服务器我选择的是atftpd,使用基于Linux的TFTP服务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2.测试用的机器

我选择的引导装载程序是GNU Grub 0.92,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让Grub的TFTP终端具有和网卡通信的能力。我用作测试的机器使用的是一个NE2000 ISA网卡,通过以下命令来实现这一目的:

$ ./configure --enable-ne --enable-ne-scan=0x220
$ make

请注意,如果使用的是即插即用PCI卡的话,配置起来要容易得多。现在你可以把Grub映像安装至测试用的机器MBR之上,或者是一个用于启动测试机器的软盘之上。我喜欢使用后者,因为用于测试的机器还要用于其它用途,所以不想将其安装于硬盘之上。操作如下:

$ cat ./stage1/stage1 ./stage2/stage2 > /dev/fd0

然后,把软盘插入到测试用的机器中,并且看一看网卡是否能够被识别,可以通过手工配置或者使用dhcp服务器。

grub> dhcp
Probing... [NE*000]
NE2000 base 0x220, addr 00:C0:A8:4E:5A:76
Address: 192.168.22.14
Netmask: 255.255.255.0
Server: 192.168.22.1
Gateway: 192.168.22.1

到此已经配置好用于测试的机器。

测试开发环境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主要的编程工作都要在这台机器上完成。所以,为了测试配置需要使用GNU Grub自带的内核例程,这些例程位于/docs目录之下。

内核来自三个源程序文件:boot.S、kernel.c和multiboot.h,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编译内核:

$ gcc -I. -c ./boot.S
$ gcc -I. -c ./kernel.c
$ ld ./kernel.o ./boot.o -o kernel -Ttext 100000

下面做一简单的解释,multiboot是一个标准的定义向引导装载程序传递信息的途径。boot.S接收这些信息,然后配置一个堆栈,接着调用 “cmain”函数。该函数会对VGA的显示进行设置,读取传递过来的信息,输出一些信息后退出该函数。接着boot.s会得到控制权,输出信息的过程终 止,然后进入一个无限循环中。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程序,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对这些代码进入深入的研究。

使用Bochs

我的计划是首先挂载磁盘映像,然后拷贝内核的文件系统,随后卸载它,接着运行Bochs。具体命令如下:

# /sbin/losetup -o 32256 /dev/loop1 ./c.img
# /bin/mount -t ext2 /dev/loop1 /mnt/osdev/
# cp /docs/kernel /mnt/osdev
# umount /mnt/osdev/
# /sbin/losetup /dev/loop1 -d
$ bochs

这个过程也可以由makefile自动完成。在Grub中,使用下面的命令可实现这一功能:

grub> kernel (hd0,0)/kernel
grub> boot

使用测试环境

首先配置TFTP服务器,使得端可以获取所编写的内核:

# /usr/sbin/atftpd --daemon /home/bono/src/grub-0.92/docs

启动机器,按如上所示配置网络连接。接下来指定TFTP服务器的IP地址,并且定位内核映像。请注意,该选项可以通过dhcp服务器来设置。

grub> tftpserver 192.168.22.36
Address: 192.168.22.14
Netmask: 255.255.255.0
Server: 192.168.22.36
Gateway: 192.168.22.1
grub> kernel (nd)/kernel
[Multiboot-elf, <0x100000:0x807:0x0>, <0x101808:0x0:0x4018>,
shtab=0x106190, entry=0x100568]
grub> boot

这时,一个类似于Bochs的界面就会出现在测试用的机器上。

现在已经准备好了开发自己操作系统的环境,更多的信息可查阅相关的资料。下面是一些有着操作系统开发的资源:操作系统资源中心;Intel体系结构软件开发人员手册ftp://download.intel.com/design/PentiumII/manuals/24319202.pdf。




下面给出一个自已搭建的操作系统开发调试环境的实例:

[4]--- minios 0.01 微型操作系统


minios目前已经完成的功能:
bootsector
进入保护模式
内存分配模块
简单的线程调度模块
信号量
时钟
统一的设备驱动模型
标准输入输出设备驱动
内存及字符串相关的标准C库函数


附件codes.zip的目录结构如下:
codes
|-relocate        连接程序的源代码,将bootsector和minios连接成一个可启动的磁盘镜像
|-bootsector      bootsector的源代码
|-minios          minios的源代码
|-bin             所有的目标都在此目录中。其中minios.vhd就是可启动的磁盘镜像

如何启动minios:
你必须安装Microsoft的Virtual PC 2007
你可以在微软的官方网站下载他的安装程序,程序大小约30M

安装完成后就可以双击codes/bin/vm.vmc运行minios了

如何编译minios:
编译minios共需要三种编译器。
codes/bootsector/bootsector.asm必须用nasm进行编译,将编译的结果命名为bootsector并且拷贝到codes/bin
codes/minios/platform/platform.asm必须用masm32进行编译,编译的结果在codes/minios/platform/platform.obj
其余的代码都用vc6编译即可,vc6的工程在codes/minios/minios.dsw
如果你手边没有nasm和masm32,不要紧,因为这两个文件一般不需要改动,直接用我编译好的目标文件就可以了

双击minios.dsw打开vc6,点击菜单Project->Project Setting->Debug,修改Executable for debug session一栏
将Virtual PC.exe的完整路径填入。如果你安装在默认的路径下,就不需要修改它。
然后直接Ctrl-F5运行就可以编译并且运行了。

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会放出具体的文档说明

该系统在该博客的 《微型视窗操作系统和微型操作系统介绍》 一文中有介绍
http://blog.chinaunix.net/u3/108571/showart_2315496.html




阅读(29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