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6254446
  • 博文数量: 2065
  • 博客积分: 10377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152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1-04 17:5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065)

文章存档

2012年(2)

2011年(19)

2010年(1160)

2009年(969)

2008年(153)

分类:

2009-10-24 22:56:34

网站架构设计师,网上的解释是准确定位网站目标群体,设定网站整体架构,规划、设计网站栏目及其内容,制定网站开发流程及顺序,以最大限度地进行高效资源分配与管理的人员。
 
    我非常认同这样的定义。
 
    今天看到一条新闻,北京某工商部门表示,将对北京6万多家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监控。对于这条新闻,我更多的是关注到了电子商务网站庞大的数量,仅北京就有6万多家,非常惊人的数目,这说明国内电子商务发展速度非常快。
 
    我在国内一家B2B电子商务网站担任管理工作有3年时间,无论是本公司的商务平台,还是竞争对手的平台,我都发现了致命的模式或架构设计缺陷,尽管有的商 务平台表面上没看出大的问题,好象是健康的向前发展,但是,如果仔细研究这些公司的业务特点,就会发现,这些公司原来可以发展得更好,但是,这些公司目前 的处境却非常艰难。(顾夕兵,2006.12.15于北京)
 
    国内的电子商务发展尽管已经有近10的时间,但是,真正得到公众认可并迅速发展的,却是在最近2-3年,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特别是网站规划方面的人才非 常稀缺,绝大多数网站购买第三方提供的商务平台,或者纯粹模仿某个网站的模式进行建设。许多网站发布时,往往会喊出一个口号,以壮雄心,B2B类的网站的 口号基本是赶超阿里巴巴,B2C类网站的口号基本是在做亚玛逊,C2C类网站的口号则是超越eBay。这些网站模式和架构设计缺少创新,对手网站的精髓也 往往没学到,从成立之日起,就已经输给了对手。
 
    比如,在B2B领域,原先的Net114在黄页业务的基础上,融资1000多万美元建了一个名为“商格里拉”的商务平台,仔细研究其商务平台后发现,其结 构跟阿里巴巴的2004年时的中文站点非常相似。其实,阿里巴巴网站之所以深受企业用户的欢迎,根本原因是其平台上有一大批非常活跃的经销商,他们对支撑 了主要的供求信息量。根据我的切身体现,生产企业在商务平台的活跃度远不如销售商,他们更多的把商务平台想像成为一个企业和产品展示的平台,由于信息更新 频率低,受用户关注程度不够,宣传效果往往比较差,他们会产生非常大的失落感,续交会员费时热情不高。而销售商则不同,由于他们没有自身生产的产品,一方 面需要利用更多的平台销售其产品,另一方面,需要寻找更多畅销的产品,因此,他们利用商务平台的积极性相对要高。正是因为数量众多的销售商产生大量供求信 息,使得阿里巴巴商务平台人气旺盛。
 
    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商务网站,更多的是体现交易和信息的互动,而“商格里拉”,却仅仅是从字面上表达了交易的意愿,更多的是信息的展示,客户的活跃度当然就很难上来,人气也就自然很难理想了。
 
    曾经号称国内三大B2B电子商务网站的一位高管在与我探讨B2B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模式时说,他们建设商务平台,其目的就是为提供一个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展示平台。经过近二年的发展,我发现其网站影响力越来越小,已落入了二流商务网站之列。
 
    网站不仅在整体上需要有人统筹规划,许多重要产品同样需要专业人员精心策划,比如,阿里巴巴的诚信通和贸易通。这些重要网络产品的策划人员,同样需要“准 确定位网站目标群体,设定网站整体架构,规划、设计网站栏目及其内容,制定网站开发流程及顺序,以最大限度地进行高效资源分配与管理”。这就是说,一个大 型的商务网站,不能指望一个大脑在思考,像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商务平台往往需要一个或多个策划小组,长期的对整个网站及重要产品的架构进行研究、完善, 以及创新开发。
 
    据我所知,在B2B电子商务领域,号称“三大”的网站中,也不是每家都有专业的网站架构设计师,其他网站在架构设计方面的人才情况可想而之。
 
    北京有6万多家电子商务网站,全国的电子商务网数量应该不会少于20万家,以每家网站至少需要一位专业的架构设计师,全国将需要20多万人,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看,培养出来的专业架构设计人才不会超过1000人,也就是说,现有人才还不足需求的千分之五。
阅读(1235) | 评论(1)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09-11-23 12:02:57

务必要好好研究一下阿里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