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7-02-27 15:22:21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星期四 07年01月18日
*美国《航空周刊》:中国11日进行反卫星导弹试验*
【华盛顿消息】美国《航空周刊》的17日报道:根据中央情报局消息,中国在本
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28分左右,从西昌发射了一枚反卫星导弹,成功地击
毁了中国已经退役的“风云1C”气象卫星,并推测中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反卫星武器
试验。
《航空周刊》杂志还说,该武器是一个由弹道导弹带入太空的“动能攻击载体”。
这次试验在距离地面800公里的高空进行。
《航空周刊》称,如果这次试验能够得到证实,那将意味着中国军事能力在太空
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时事点评】我们注意到,这则“有待证实的”消息一旦为“真”,那么,在这个
中东局势、南亚局势、东亚局势“同步紧张”的敏感时刻,毫无疑问,它必将在国际
上引发“巨大反响”。
●美国《航空周刊》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的眼里,美国《航空周刊》向来就与美国空军的关系“极其密
切”、也“非常专业”,且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文章总是在看似
“纯专业”性的文章中,非常准确地“透露着”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
●中国将歼-10的“每一颗螺钉”都“炒了个遍”之后,号称“未来40年不过时”的F-22
就匆忙地“赶到了”冲绳
众所周知,自中国歼-10抢在06年最后的那一刹那间“高调列装”之后,在中国官方
自那之后就“一直”在通过各种媒体、调动一切宣传手段,将与歼-10相关的每一个
层面(包括研制人员、试飞人员、发动机、制式武器等等)、可以说将歼-10上的
“每一个螺钉”都“炒了个遍”之后,美国号称“未来40年不过时”的F-22、就匆忙地
“赶到了”冲绳。由此可见中国已经形成战斗力的歼-10、对美国空军的巨大威慑。
值得注意的就是,就在F-22被歼-10从美国本士“调到”冲绳的之前,正是“这份”
美国《航空周刊》,在1月7日,也就是在美国军方“1月9日”正式宣布“将在日本布署
12架F-22”之前,提前两天、但绝对算得上是“敏锐”地发表了一篇文章称:通过半
年前F-22A在阿拉斯加参加的“北方利刃”演习可以看出,F-22A战斗机的实战性能
“远强于”美空军所有现役战斗机。
东方军事评论员注意到,尽管文章“极力渲染”的“北方利刃”演习其“主要角色”
都是“美国人”,比如说F-22、F-15、F-16和F/A-18,但是,文章明确地描绘
说:除了F-22之外,F-15、F-16和F/A-18“代表”的可都是苏-27、苏-30和米
格-29飞机,并模拟使用了中国产的“PL-12”等导弹。
对于“北方利刃”演习,美国《航空周刊》的结论是:在两个半小时的空战中,8架
F-22A组成的编队迎战由16架F-15、F-16和F/A-18组成的敌方编队(模拟苏-
27、苏-30和米格-29飞机),取得了“完胜”。
●《航空周刊》的这篇文章,不过是为美国空军“正式宣布”将在日本派驻F-22而代作
的“序言”
非常清楚,按美国人的划代标准,中国军方突然推出、旨在威慑美国、日本、
台湾的歼-10,与美国主力军机的F-15、F-16和F/A-18、及其所模仿的苏-
27、苏-30和米格-29飞机同属三代机,而“PL-12”又代表了中国空军最先进的空
空导弹,因此,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美国空军通过《航空周刊》的“这篇文章”,
为F-22第一次远离本土“以壮声色”的意图非常明显。
显然,文章特意点到了中国先进的“PL-12”(其外销型为SD-10),在东方军事
评论员看来,这完全是冲着中国军方“刚刚解密”的歼10而来。
众所周知,根据早前的公开报道,中国的歼-10战斗机一旦成军,就将装备“PL-
12”主动雷达中程空空导弹。此外,PL-12空空导弹还可装备中国改进的Su-27SKK飞
机和特许生产的歼-11飞机。
不难看出,就“结果”而言,《航空周刊》的这篇文章,不过在“提前”为美国空军
两日后“正式宣布”“将在日本派驻F-22”而代作“序言”。
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看出《航空周刊》的“政治背景”
●这则尚待证实的“敏感消息”,很容易令我们联想到之前的一则“新闻”
在我们弄清楚《航空周刊》的“专业水平”与“政治嗅觉”、特别是它与美国空军的
“裙带长度”之后,再来评判这则尚待证实、也许永远也得不到证实的“敏感消息”,
也就很容易联想到之前的一则“新闻”。
为了更好地进行下续讨论,我们不妨花点时间,对一则“旧闻”共同“回忆”一番。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价值数亿美元 美国最先进间谍卫星刚发射就失踪*
【东方档字NO.2007010120238】据路透社1月11日报道,美国国防部一名不愿透露
姓名的官员和另一名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美国一颗于2006年底发射上天、价值达数
亿美元的间谍卫星在太空中出现故障,现在已不知所终,地面控制中心的人员也无
法与它取得联系。美国的间谍卫星一向笼罩着神秘的光环,因此这一消息突然披
露,立即再次吸引了人们对美国间谍卫星的关注。
昂贵卫星神秘失踪
美国防部官员表示,该卫星应该是出现了重大问题,可能是多个系统同时失
灵。另一名掌握内部消息的灵通人士则透露,该枚卫星实际上已经“完全失败”,数
亿美元已是打了水漂。对于卫星出现故障的原因,这名消息人士指出,并无迹象显
示该卫星是受到恐怖分子袭击而受到损毁。
哈佛-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推测认为,这颗卫星应
该是美国最新发射上天的一颗间谍卫星,代号为L-21,是目前性能最先进的侦察卫
星。这颗卫星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2月14日下午4时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
空,整个发射过程一直保持着神秘感,所有相关机构均表示这是一颗秘密卫星,而
不愿透露其真实用途。这颗卫星在发射58分钟后,进入距离地球350公里的低轨道
运行,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和负责卫星发射的联合发射联盟当即宣布发射成功。
路透社称,这次卫星故障将会对美国间谍卫星的发展计划造成重大打击,美国
近几年来一直在大力开发性能更加先进的下一代间谍卫星,这颗卫星就使用了最新
的研究成果,其上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试验和展示这些新成果。
美国间谍卫星分类
美国“关注科学家联盟”组织此前公布的全世界卫星数据库显示,目前正在环绕
地球飞行的共有795颗各类卫星,而其中一半以上属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
国,它所拥有的卫星数量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拥有数量的总和,达413颗,军用卫
星更是超过了90颗。据美国“太空”网站分析,在这些军用卫星中,有近50余颗各种
类型的间谍卫星,美国是世界上拥有间谍卫星数量最多、卫星性能最先进的国家。
这些间谍卫星一般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海洋监视卫
星4大类。
照相侦察卫星被称为美国的“太空之眼”,目前主要有“锁眼”系列光学成像卫星
和“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等。其中最先进的“锁眼-12”卫星图像分辨率高达0.1
米,据称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报纸上的大标题,号称是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光学成
像卫星。电子侦察卫星被称为美国的“太空之耳”,目前主要有“大酒瓶”、“折叠椅”
等卫星,主要是截获和监听对方无线电通话以获取重要情报,以及通过截获相关国
家的无线电信号确定对方的雷达位置和性能等。导弹预警卫星主要用来监视导弹的
试验和卫星发射情况,并能对核爆炸进行评估,号称是美国反导系统的“眼睛”,目
前主要包括8颗“国防支援计划”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有“海上谍影”之称,
目前所使用的是“白云”系列海洋监视卫星,主要采用电视摄像、红外探测器、雷达
等设备,对海上舰船的活动情况进行监视和跟踪定位。
美国对间谍卫星严重依赖
美国的情报部门非常相信和依赖间谍卫星的作用。而实际上,间谍卫星一直以
来确实也为情报部门立下了诸多汗马功劳,在各种情报获取手段中也是最为风光的。
美国开展反恐战争以后,美国的间谍卫星更是上了反恐第一线。2003年3月,
正是美军的间谍卫星成功截获了“基地老三”哈立德·穆罕默德的电话,由此才将这
个“9·11”恐怖袭击的主谋逮个正着。而对于去年7月份的朝鲜导弹试射情况,美军
官员称,美军对朝鲜方面的活动掌握得一清二楚,在试射前夕美国的成像卫星就已
经掌握了朝鲜人民军在导弹发射场的活动情况,并及时做出了朝鲜准备试射“大浦
洞-2”导弹的判断。
但一些军事观察家指出,美军间谍卫星能力强大的后面也存在着危机。目前美
军对间谍卫星已经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但由于卫星在太空中自身防卫能力较
弱,且各国都在努力开发航天技术,一旦美国的这些间谍卫星遭袭或功能丧失,美
军失去了原有的“让对方透明”的优势,恐怕连仗都不会打了。
【时事点评】这是一则我们曾经讨论过的消息,也许大家还记得,我们当时还
“开玩笑”说,在中国最先进的通讯卫星--鑫诺-2定点失败之后,世界各国的“最先
进卫星”似乎就开始流行“玩故障,甚至玩失踪”。
● 再谈“东四”的失败
我们知道,鑫诺-2是中国“东四卫星大平台”的第一颗,“东四”技术指标比起“东
三”要跨越了1代还要多:5.1吨的重量,10000W电源功率,38C和18KU转发器,15年
的设计寿命,12年的在轨服务寿命,它既是中国首颗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卫星、也是
首颗直播卫星,就以其15年的设计寿命、10000W电源功率来看,其先进性毋须置疑。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其10000W的电力系统,这一特性足以令中国军方利用“东四平
台”的技术、转化成一种大功率的“雷达预警卫星”。然而,就是这样一颗先进卫星
在成功发射之后,定点失败。
不可否认,在技术层面上看,技术上跨越巨大的东四,其失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的,这本就在情理之中。但是,我们想强调的是,东四的价值“绝非一般的通信卫
星”所能替代。
●自鑫诺-2“玩故障”、太空中又接连出了两档子事
不过有意思的是,自中国最先进的鑫诺-2开始“玩故障”、中国官方2006年11月份
正式宣布“失败”之后,太空中又接连出了两档子事:
第一,2006年12月18日,日本成功发射了搭载日本最大型技术实验卫星“菊花8
号”,但上天后一度出现严重故障;
第二,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2月14日,美国发射一颗间谍卫星,代号为L-21,据
称是目前性能最先进的侦察卫星。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发射过程,美国人一直在保持着“某种神秘感”,这集中表
现在所有相关机构均表示这是一颗秘密卫星,而不愿透露其真实用途。
不过,有如鑫诺-2一般,这颗卫星在成功发射、进入距离地球350公里的低轨道
运行后不久,美国防部官员表示,“该卫星应该是出现了重大问题,可能是多个系
统同时失灵”
紧接着,日本的“菊花8号”在成功发射之后,也一度“失控”。
●“中国试验反卫星武器”的消息,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
显然,所有这些可能“纯属巧合”,但这种“巧合”足以令“中美相互干扰、损毁对方
最先进卫星”的消息不径而走。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美国《航空周刊》的披露的
“中国试验反卫星武器”的消息,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
●我们不会简单地拿它当“一般的谣言”
前面说了,美国《航空周刊》向来就与美国空军的关系“极其密切”、也“非常专业”,
且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文章总是在看似“纯专业”性的文章中,
非常准确地“透露着”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
因此,它率先披露的这则消息,自然会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也就是说,我们
不会简单地拿它当“一般的谣言”。(如果最后证实是“谣言”,其用心也是极其险恶
的)。
从美国空军Space-Track网上,我们可以看到的、与风云一号“轨道参数”相关的
“最后信息”就是:格林威治时间11日21:44至12日13:03,老化的风云1C的轨道从
845*864公里“迅速变轨”到 869*876公里;
●如果一切属实,那么,这是一次质量非常之高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显然,如果美国空军Space-Track网在参数上没有做手脚的话,如果《航空周刊》所
说的“该武器是一个由弹道导弹带入太空的“动能攻击载体””属实的话,那么,在东
方军事评论员看来,这是一次质量非常之高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首先,我们行来了解一下作为“目标标的”的风云1C。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我们知道,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
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
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环球备忘录》的数据显示,风云一号A和风云一号B卫星分别在1988年9月7日和
1990年9月3日发射升空,但这两颗卫星均出现了控制系统故障,分别只工作了39天
和165天。
风云一号C卫星在性能上则做了非常大的改进,卫星总质量为958公斤。卫星主
体呈立方体,长2.02M,宽2M,高2.215M,设计寿命为2年。该卫星于1999年5月10
日发射升空,并超期服役,直到2005年、接替它的风云一号D卫星升空后,C星工作
依然正常,这颗星曾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的序列,是中国第一颗为世界所
接纳的业务应用卫星。
“接班的”风云一号D卫星,则是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其在继承了风云一号C卫
星的成功经验及技术的基础上,对其技术状态作了14项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其稳定
性。该卫星的质量为950公斤,于2005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
火箭发射升空。
●风云一号C星的800多公里的轨道,令其作为“目标标的”有这样几个特征
与我们此次讨论有关的是C星的轨道。风云一号C星是中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
(太阳同步轨道),采用的“极地圆形轨道”,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通过地球两
极,每12小时巡视地球一周,每天只能对同一地区进行两次观测。其设计工作轨道
高870公里,倾角为98.8度。
不难看出,风云一号C星的800多公里的轨道,令其作为“目标标的”有这样几个特征:
第一,其轨道高度大大高于美国间谍卫星的太空“密集区”--300多公里;
显然,如果中国的反卫星导弹果真如《航空周刊》所说的、“该武器是一个由弹道导
弹带入太空的“动能攻击载体””,从而以“动能攻击”方式“直接撞毁”的话,那么,
这说明,中国军方一旦需要,可以“更加容易地撞下”比风云一号低得多的美国间谍
卫星。
●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原理”如出一辙
第二,其飞行速度也大大高于大多数美国间谍卫星,甚至也远高于一般的洲际导
弹在再入大气层之前的“太空速度”。
显然,如果中国果真进行了此次试验,那么,由于地面发射的导弹不可能从后面
追上风云一号,最大的可能是:提前测定C星的飞行轨道,进行中途截击;
由于是“动能攻击”、也就是“直接撞击”,敏感的读者一定会想到,这与美国导弹
防御系统的“拦截原理”如出一辙。
然而,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这又有一个问题,众所周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
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对“中途变轨”的导弹仍然处于“束手无策”的阶段。
●我们在有理由祝贺、也有理由“猜测”
显然,敏感的读者一定会想到,如果美国空军Space-Track网上的、有关风云一号
C星“突然变轨”的信息完全真实;如果美国《航空周刊》所说的“动能攻击”完全属
实,当然了;特别是,如果中国在这一极其敏感的时间里,的确进行了一次反卫星
武器试验的消息完全属实,那么,我们在有理由祝贺中国“传说中”的中国反卫星系
统“非常成功”的同时,还有理由“猜测”:中国成功展示了一种比仍处于试验阶段的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还要先进”的“导弹拦截能力”:显然,它既然可以“撞”下在800
多公里太空高速飞行的、中途进行了变轨的卫星,自然“极有可能”撞下“再入大气
层”之前的,在低太空飞行的洲际导弹、不论目标标的有无变轨能力。
●我们在热切地期盼着来自官方层次的“证实”、哪怕是“暗示”
今天,我们只是从一则仍未经中美官方证实的消息,从“技术层面”进行了一些“可
能性”探讨(国家战略层次的意义,请大家注意参考时事评论员的讨论纪要)。显
然,在结束今天“军事部分”的同时,东方军事评论员与时事评论员一样,针对这则
一经证实必然极大打击美国、印度、日本军方“自信心”的消息,我们在热切地期盼
着来自官方层次的“证实”、哪怕是“暗示”,并将继续进行“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