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传说中的转换——生成语法,特意去图书馆里借了一本《生成语法理论》(徐烈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读到17页,感到悲哀,特写此文。
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受害者。我只能说,马克思主义指导生产实践是绰绰有余的,但真要用来对自然科学寻根究底的话恐怕还不够格。
原文讲:
“乔姆斯基的”心理“与理性主义鼻祖笛卡尔的心理也不同。笛卡尔的观点是:一、世界上不仅有物质而且有心理;二、物质和心理是互相独立的。”
我们现在都知道是错的,但究竟是怎么错,我相信大家与乔姆斯基的看法一致:
“乔姆斯基同意第一条,正因为如此他常常引用笛卡尔的论点来批评经验主义,批评结构主义。但是乔姆斯基不同意第二条,他认为物质和心理不是互相独立的。……他认为心理依赖物质。”
我曾说过,我是亚宿命论者,那么我连笛卡尔的第一点都不会认同。
特制作了一张图来说明此问题:
我要在此强调,我不过是个学生,所有观点全部为个人思想,不具有任何权威性,如有冒犯敬请见谅!
上图由下到上以时间为变量,说明了物质与思维的演化关系,细实线代表因果关系,虚线代表受外力约束产生结果,点线和粗实线代表演化过程。
我认为,万物皆有因果,此时的果是彼时的因,而思维也不过是其他物质的结果。如果我们能理解物质的演化过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理解思维的本质呢?——思维不过是某些大量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的总和,换言之,世上根本没有思维!
不过,等我通读这本书之后,或许会发现,骗局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以几句无聊的话收尾:
我们要在怀疑和批判的精神中生活。这种精神在现实中的表现是:以批判的观点去阅读别人的观点,一旦怀疑就应该立刻记录甚至是针锋相对地提出,即使最终证明自己是错的。以批判的精神生活可使你至少在心态上不会低人一等,使你有更充分的自信去改变既有模式,这一点对于科学工作者而言尤其重要!
阅读(642)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