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经典的一道题,但是觉得还是有必要总结一下。
最简单也最直观的做法,不断右移,判断最右边是不是1:
-
int NumberOf1_1(int n)
-
{
-
int count = 0;
-
while (n)
-
{
-
if (n & 1) //判断最右边是不是1
-
count++;
-
-
n = n >> 1;
-
}
-
-
return count;
-
}
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
2n),
log2n是二进制数的位数。但是这个算法有一个问题,例如输入0x80000000,右移一位时得到的数并不是
0x40000000,而是0xC0000000,这样如果一直做右移运算,最终这个数字会变成0xFFFFFFFF,陷入了死循环。所以这个算法只适合求无符号数。
为了规避死循环的问题,可以换一种思路,将右移变为左移:
-
int NumberOf1_2(int n)
-
{
-
int count = 0;
-
unsigned int flag = 1;
-
-
while (flag)
-
{
-
if (n & flag)
-
count++;
-
-
flag = flag << 1;
-
}
-
-
return count;
-
}
这样复杂度就取决于所求的数n的类型大小,对于32位的整数需要循环32次,如果对于较小的整数,复杂度是高于前一个算法的。
下面看一个最简单的算法,算法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把一个整数减去1,再和原整数做与运算,会把该整数最右边一个1变成0:
-
int NumberOf1_3(int n)
-
{
-
int count = 0;
-
-
while (n)
-
{
-
++count;
-
n = (n - 1) & n;
-
}
-
-
return count;
-
}
这个整数有多少个1,就会进行多少次这样的操作,算法的复杂度取决于整数的二进制表示中1的个数。这应该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算法了,至此这个问题也应该是讨论结束了,但是《编程之美》上又提出了一个效率更高的做法,时间复杂度可以达到O(1):
-
int countTable[256] =
-
{
-
//数组内容略
-
};
-
-
int NumberOf1_4(BYTE v)
-
{
-
return countTable[v];
-
}
BYTE型表示无符号8位整数,表示整数范围0~255,countTable数组直接求出0~255整数中“1“的个数,存放入表中,例如:“255”,则其“1”的个数为“8”,存储于countTable[255]中,直接调用就可得到值,这是典型的以空间换时间的算法,但有其适用范围,一旦n值较大,例如是int型,则有32位,如果一一求出每一个数的“1”的个数,则计算量太大,也会占用很大的空间。
下面再整理一下这个问题的推广应用:
1. 判断一个整数是不是2的整数次方:一个整数如果是2的整数次方,那么它的二进制表示中有且只有一位是1,而其他所有位都是0。于是把这个整数减1之后再和它自己做与运算,这个整数中唯一的1就会变成0,判定代码如下:
if (n & n-1 == 0)
2. 输入两个整数m和n,计算需要改变m的二进制表示中的多少位才能得到n。可以分两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求这两个数的异或,第二步统计异或结果中1的位数:
-
int CalDifferInTwoNumber(int m, int n)
-
{
-
int s = m^n;
-
-
int bitNumber = NumberOf1_3(s);
-
-
return bitNumber;
-
}
这个问题到这一步可以划一个句号了。
参考资料:
《编程之美》 2.1
《剑指Offer》 面试题10
阅读(1193)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