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使用Linux
分类: IT业界
2008-01-01 09:55:07
原文出处:
2007的脚步刚刚远去,2008的春天即将来临。硬件是IT业的基础,也是最值得关注的话题。在过去的一年中,变幻莫测的硬件领域给予我们良多思考,而以后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更多的惊叹,回首这一年,业内的风风雨雨已经慢慢消散,而过去的,并不表示忘记。
1、Intel率先发布45nm工艺处理器
当地时间2007年11月11日,Intel正式发布了业界首批45nm工艺处理器,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大幕。作为半导体产业近40年来最大的一次进步,Intel创新性地使用了基于金属铪的高电介质金属栅极技术,不但稳定控制了新处理器的漏电和功耗问题,还明显提高了整体性能。
不仅如此,Intel也早已规划好了下一代革命性架构Nehalem,明年年底就会带来一系列创新技术;再往后,更高级的32nm制造工艺也开始走向成熟。
与Intel的从容相比,业界其他半导体厂商的新工艺进展都失去了光彩,尤其是直接竞争对手AMD才刚刚全面过渡到65nm,新的K10系列不但一拖再拖,勉强发布后也是性能有限,难以铺开。在强势的Intel面前,就连蓝色巨人IBM也不得不打起精神,联合多家厂商加紧了对32nm工艺的研究,并向Intel学习了高电介质和金属栅极技术。
也许摩尔定律终有停滞的一天,但至少在未来几年里,Intel会不断带来更多惊喜。
2、AMD完成一体化桌面平台“蜘蛛”
有人认为AMD收购ATI是一场豪赌,其实这也是AMD的必然出路。Intel之所以能越做越大,与其完整的平台化策略是分不开的,仅仅局限在处理器一个角落的AMD也始终没有足够的整体实力与之全面抗衡。这样,收购拥有全面芯片组、显卡业务的ATI绝对是一个合算的选择。双A合璧后,AMD就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一整套平台,在桌面、笔记本、服务器各个领域都不必再看别人脸色行事。
当然,在竞争惨烈的今天,如此大规模的合并引发的阵痛是无法在短期内消除的,K10处理器延误、R600显卡推迟、股价市值缩水也都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双方的整合优势已经开始浮出水面,AMD的桌面、笔记本平台化策略也已开始实施,11月19日登场的“蜘蛛”平台就是明证。Phenom处理器、Radeon HD显卡、7系列芯片组、DirectX 10.1和CrossFireX技术、OverDrive软件……AMD+ATI带来的进步一个接一个,而这是双方谁也无法单独完成的。
到明年,基于AMD自家处理器、主板、显卡的笔记本平台也会强势登场,挑战Intel迅驰的霸主地位;后年,CPU+GPU二合一型处理器也会紧跟而至,继续书写那一个大大的“A”。
3、NVIDIA GeForce 8系列急速前进
早在去年11月微软Windows Vista系统和DirectX 10规范还没有正式出炉的的时候,NVIDIA就已经拿出了GeForce 8800 GTX/GTS系列显卡,抢占了DX10时代的制高点,并在今年4-6月陆续推出面向主流和低端市场的GeForce 8600/8500/8400系列,迅速完成了新产品的布局。
NVIDIA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前行,一方面要感谢ATI近年来的跳票传统,另一方面也得益于AMD和ATI的合并带来的干扰。在NVIDIA大肆宣扬自己的DX10产品期间,AMD-ATI也只能暂时以上一代DX9.0c产品应付;直到今年6月NVIDIA最后一款第一代DX10显卡出炉后,AMD-ATI才发布自己的Radeon HD 2000系列新品,而且迫于性能不济,不得不祭出“田忌赛马”的对策,大打性价比王牌。
不过NVIDIA并没有给AMD-ATI喘息的机会。进入年底,NVIDIA相继推出了G92核心的GeForce 8800 GT/GTS,型号上变化不大的同时却带来了大幅的性能提升,功耗控制也更出色。这样一来,AMD-ATI的RV670核心虽然一路研发顺利,并成为ATI历史上首款第一个修订版本就可以投产的图形芯片,仍然无法在性能上和对手比拼。
展望2008年,NVIDIA的步伐依然不会停歇,在2月份我国农历新年后就会迈向新一代GeForce 9系列,而AMD-ATI的多核心R700据传要到2009年才能问世,最早也得明年下半年。
能够赢得“福布斯年度最佳公司”荣誉,NVIDIA绝不是徒有虚名,仅从桌面显卡业务方面就可见一斑。
4、DDR2内存价格屡创新低 DDR3曙光初现
回想前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在感慨DDR2内存难成大器,猜测何时能彻底排挤掉DDR,但现在呢?如果说年初买了什么电脑配件最让人悔得肠子发青,那肯定就是如今近乎白菜价的DDR2内存了。
刚刚进入5月份,512Mb DDR2-667内存芯片的报价就已跌至2美元以下,而生产成本是2.5-3美元;半年后的11月份,1Gb DDR2内存芯片也失守2美元大关,512MB DDR2则已不足1美元。
一片愁云惨淡的内存市场让厂商们叫苦不迭,恨不得关门走人,而广大用户们可以说乐开了花,纷纷步入2GB乃至4GB的大容量内存时代,也满足了Windows Vista的饥渴需求。
也许厂商们只能祈祷DDR3能早日普及了,不过历史注定DDR3也将在一个漫长的过渡期里重演DDR2的艰难进程。目前,海盗船、金士顿、金邦、勤茂、承启、OCZ、Super Talent、Lexar、Gskill等等都陆续推出了各自的DDR3产品,并展开了一番频率大战,不过高昂的价格使得DDR3暂时只能是发烧友的玩物。吸取了几年前的教训,Intel也不再贸然强推DDR3,而是把选择权交了出来,AMD更是将Socket AM3系列推迟到了未来,直接不理会DDR3。估计DDR3基本要到2009年晚期才会占据主流地位。
5、各大硬盘厂商纷纷推出1TB硬盘
希捷收购迈拓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硬盘市场上的主角更少了,竞争也不像内存领域那样激烈。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机械硬盘技术逐渐遭遇瓶颈,近年来的容量和性能的提升幅度也都很有限,2007年内的唯一亮点大概就是终于迈过1TB大关了。
刚刚过完2007年元旦,日立就在1月5日发布了全球首款1TB硬盘;半年后,头号硬盘大厂希捷也终于拿出了自己的TB级产品;又过了一个季度,西部数据加入TB家族,并以节能环保为卖点;到了年底,三星也来了,并且拥有独一无二的334GB大容量单碟设计。
当然,1TB硬盘现在还只有极少数高端玩家才能享受,走到普罗大众面前可能还要六七年之久。同时在逐渐走向末路的传统技术面前,各大厂商也都在致力于新式存储技术的研发,也都不断宣称自己突破了局限,但残酷的是,也许在五年之内我们都看不到5TB的硬盘。
相比于传统机械硬盘,固态硬盘今年赢得了更多关注,不过高高在上的价格使其现阶段只能用于专业市场,距离普通消费者还很遥远。至于混合硬盘,更是雷声大雨点小,看不出什么前途。
6、OLPC笔记本上路 华硕易PC掀风潮
从2005年开始,Nicholas Negroponte的OLPC项目就一直活在此起彼伏的质疑和嘲讽之中。作为一个面向发展中国家儿童的公益性计划,看起来有些激进和不切实际的OLPC一直坚持了下来,并且终于在2007年11月6日投入了大规模量产,随后很快走到了多个国家的孩子们手中,也得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民众的热情支持和认可。
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在质疑这么做到底有多大意义,是不是更应该优先考虑人们的温饱问题,或者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管怎么说,OLPC项目的出发点是好的,也确实做出了成绩。虽然最终能做到什么程度现在还不好下结论,但至少有人为之努力了,这个世界也需要更多人去这么努力,而不是一味冷嘲热讽。
公益笔记本一路坎坷,商业笔记本却是顺风顺水。笔记本超越台式机应该就是未来几年的事儿,而低端低价笔记本就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前说起低价笔记本,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恶意竞争后的缩水产品,不值得理会,不过今年10月17日华硕推出的Eee PC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这一观点。小巧精致的Eee PC面世之后立即就征服了世界各地的用户,轻松击败iPhone和Wii等流行产品,成为2007年人气指数最高的圣诞礼物。
同时,Eee PC也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给了人们另外一种与众不同的选择:电脑尤其是笔记本,并不仅仅要有强劲的性能,更要向多元化、个性化、实用化方向发展,Eee PC的易学、易玩、易携带就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典型案例。
7、AMD、NVIDIA相继迈入通用计算
虽然PC的核心是微处理器,但这些年来显卡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处理器。从后者内部独立出来后,显卡就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也日益疯狂起来,如今高端显卡的集成度已经丝毫不逊色于处理器,动辄就是数亿个晶体管。
与几年前的处理器差不多,显卡的发展似乎也偏离了健康方向。一味追求高性能,毫不顾及功耗和环保,与处理器争相追求节能低功耗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更严重的是,显示芯片内部虽然集成了大量的晶体管,拥有极其强大的浮点运算能力,但很多时候都处于闲置浪费状态。那么,该如何充分利用显卡的这一潜在优势呢?
AMD-ATI、NVIDIA、Intel几乎同时意识到了这一机遇,开始研究使用显卡做通用流处理加速运算。去年底NVIDIA发布DX10 G80的同时,AMD就提出了“GPGPU”概念,并推出了业界首款专用流处理器,将Radeon X1900游戏卡摇身变成了一块科学运算卡;一年后,AMD又将其升级到了第二代,在业界首创双精度流处理卡,也让RV670核心找到了新生。
不甘落后的NVIDIA几乎和AMD同时提出了“CUDA”架构,意在提供一个面向GPU的C语言开发环境,利用G80解决复杂的科学运算问题;到今年6月底,AMD又发布了一整套通用计算平台“Tesla”,全面实现商业化,使得曾经的发烧友游戏平台改头换面成了服务器协处理加速系统。
处理器巨头Intel也是不甘落后,早早就开始规划自己的独立显卡产品“Larrabee”,并充分利用自己在处理器行业取得的技术优势,打算以多核心技术取胜。目前看来,Larrabee的首要目标不是越做越大的3D游戏,而是更加专业的通用计算领域。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底蕴,Intel的加入无疑将是极具冲击力的。
以上产品对于科学计算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和普通用户的距离比较遥远,近一些的话那就是分布式运算了。ATI显卡用户早已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计算等项目,为蛋白质研究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也许会有人说这么做没什么意义,但至少,总比沉迷网游有价值的多吧。
8、NVIDIA进军Intel平台整合芯片组
回首2002年下半年到2003年上半年,NVIDIA凭借nForce 2系列芯片组一炮走红,稳定了自己在AMD平台主板上的统治地位,同时也凭借不错的性能让集成显卡彻底甩掉了鸡肋的帽子。到如今的AMD 690G、NVIDIA MCP68,整合主板用户也能基本玩转大多数游戏了。
不过由于种种技术和非技术原因,NVIDIA整合芯片组一直远离Intel平台,而Intel自家产品始终牢牢霸占着这块市场。可惜的是,Intel集成显卡性能低下也是出了名的,而且就算能做到硬件支持DX10也始终拿不住相应的驱动程序,令人只能怒其不思进取。
终于在今年9月25日,经过了数月的推迟后,NVIDIA终于正式杀入了Intel整合芯片组市场。虽然MCP73在规格上做出了不少妥协,比如不支持高清视频播放、不支持双通道内存,但NVIDIA毕竟迈过了这一关卡,而且今后的路还长,只要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扰,NVIDIA完全有实力带来更好的产品。
说起来,NVIDIA在芯片组领域内的地位是相当尴尬的。Intel一贯控制着自己的地盘,AMD收购ATI后也有了自家平台,NVIDIA这种第三方提供商在很多时候只能看人家的脸色行事,不过反过来说其实谁也离不开谁,各大巨头也会一直这样纠缠不清、明争暗斗下去。
9、华硕突然重返独立声卡市场
与Intel重返独立显卡一直保持低调神秘的态度不同,华硕在年中6月初的Computex展会上高调宣布:他们将重新杀回独立声卡市场。
在集成声卡遍地都是、独立声卡创新一家独大的局面下,华硕杀回这块已经近乎一潭死水的市场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这里姑且不论华硕Xonar系列独立声卡性能水准如何,单就其这一举动的意义而言,必将重新激活新的市场竞争,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更丰富的选择。尤其是在高清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PC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计算机和电脑,更是家庭娱乐的一部分,更需要新的硬件做基础。
不知道多年以后,我们是不是会像今天反复提起帝盟、雅马哈这样怀念华硕的某块经典独立声卡呢?
10、iPhone、Surface捧红多点触摸屏
5月30日,微软推出了已经研发五年的“Surface”桌面计算机;6月29日,苹果发布了全球瞩目的iPhone智能手机。二者本来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种新技术:多触点触摸屏。
多点触摸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计算机和手机的操作方式。虽然触摸屏技术已经非常普及,但已有的绝大多数产品都只能接受单点操作,存在诸多局限。现在有了多点触摸屏,我们就不能彻底摆脱键盘和鼠标的束缚,只需凭借双手就能随意使用手中的设备,操作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变。
无庸置疑,这种轻松便捷的操作方式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各大厂商纷纷宣布自己的“iPhone杀手”上就可见一斑了,而且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7也会加强对触摸屏技术的支持。
科技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面对的都是不用触摸的触摸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