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60370
  • 博文数量: 66
  • 博客积分: 4010
  • 博客等级: 上校
  • 技术积分: 105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12-06 23:4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6)

文章存档

2014年(4)

2011年(1)

2010年(10)

2009年(31)

2008年(20)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8-12 21:34:02

      从小善感,喜欢思索,喜欢究其未知,原来不自知觉,现在反观,才觉得是这样的。
 
      记得初中时,有同学在比谁在谁的前面,我开玩笑说,地球是圆的,你怎么知道谁在谁的前面呢?或许你已经被别人抛开了地球一周的距离。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哲学故事: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弟子有一天问他关于学问的问题。这位哲学家想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他的弟子,只是在地上画了两个圆圈,一个很大,一个很小。弟子看了半天,搞不明白,只好问他的老师这是什么意思。哲学家最后解释说,圆圈内代表你和你已知的部分,圆圈外代表你不知道的部分。一般来说,小圈里的人总以为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很少,但一旦他跨越到那个大圈里,他才觉得已知的东西越多,自己不懂的也越多。异曲同工的是我国有两句成语,坐井观天和井底之蛙,也讲的是这个道理。但记得那是小学时候的一篇课文,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寓意已经变为目光短浅,狂妄自大,而非用到做人和求学上来,再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原来的一些概念又得到了完补。
 
      从此,对任何人或事总是先心存恭敬,无论长与幼,贫与富,落魄与发达。也许你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反之亦然,也许对某一事物的认知,你只想到的表象,我却已想了一圈又回来,反之亦然。佛学中般若(译为大智慧)分多种,什么文字般若,言语般若等等。。。兼具诸多般若者极少,但独具某种般若者却众。
 
      对于众生平等,总觉得要以观照的态度来理解。这可以衍生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人权等等。继而对三世因果(前世今生后世,而非数字的三,像语法中的过去式,现在进行时,将来进行时,应该这样理解的)又有了敬畏之心,每一秒,每一微妙都摆脱不了三世的概念。勘破,勘破什么,顿悟,顿悟什么,每一事,每一霎那,每一物,以至于每一念都是一个禅机。是不是这个方向,至少自己是这么认为,但何时能通透本来?。。。
 
      所以寡言和若有所思,是我的常态。基于此种种,也建立了自己的各种观念,也形成了别人不易理解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
阅读(59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