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我的生活
我哥哥初中毕业的时候(1994年),父母的意见是考中专,他坚持考了高中,后来又考上了大学。而我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时候,都是很自然地升学,我的家人和我自己都没有任何其他的考虑,似乎继续读书是这世界上唯一的路。
现在呢,整个社会,映射到家庭,大家都以为读研是必然的。而我自己,不这么看了。我不想读书了,读够了。
从正面分析,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人的素质相应地提高,青年人读书的越来越多。从另一个角度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公众意识在今天的中国社会重获生机——这年头,“知识就是财富”的例子俯拾即是。在高考中,北邮不如前几年那样炙手可热了,但许多报北邮的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怀的期望是一样的——电信行业挣钱多。研究生比本科生挣钱多,所以要读研。
而我走进北邮,单纯地多,就是因为喜欢。所以我的视野、我的思想相对宽广,在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思考自己的未来。什么地方需要我?太多了,因为信息通信技术正在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而且这个过程还有相当长的时间,需要做、可以做的工作很多很多,给学习这方面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工作机会,我们有很多很多的选择。
所以,我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确定了这样的“指导思想”:提高个人素质,培养学习能力,对行业形成总体的认识,对信息技术的各主要方面(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通信等)都有一定的了解。毕业以后,一定要从事有意义的工作,通过我的工作,让更多的人生活地更好。
人是在不断成长的,这一阶段的成长,主要内容是形成独立的人格,形成责任感,从孩子变成一个真正的成年人。责任感有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两者在人心中的分量决定人如何生存于天地之间。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理想的分别并不明显,基于课程,再附加一些花样的学生评价体制反应的信息量很少,没什么价值。你会一个东西,比你更会的人有的是。一个人最后走多高走多远,看的是理想,是人品。
至于不想读研,因为我渴望独立,人格上的独立。所谓独立,是真正地成为一个社会人,为社会创造财富、从社会获得肯定。第一步是经济上的独立,然后是承担起生活中的一切责任。不想花父母的钱了,这种感觉不好。活了二十年,今天知道这个世界大得很,我要看看世界到底有多大,也许穷我一生也看不完,没关系,而现在,已然有些迫不急待了。
想想大学前两年,是满意的,有所收获——学习(课程)不是生活中唯一的事,学习的内容很丰富,生活的内容更加丰富。想想后两年,要不断地调整自己,培养心态,培养能力,多多地见识世界。
说得具体点,大三学年和大四学年,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绝不限于课程学习,要了解整个行业,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心智的培养。
阅读(927)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