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42651
  • 博文数量: 33
  • 博客积分: 3030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5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09 17:4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3)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1)

2009年(10)

2008年(21)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09-05-02 16:01:02

2009-03-14 23:30
最近想入手做无线网的学习,起步阶段也是首先折腾了BT等软件硬盘安装等事情,现记录如下:
由于BackTrack通常使用LiveCd的形式发布,使用的时候或者刻成光盘,或者使用U盘引导系统。但是总觉得还是
在硬盘上启动比较好,一来可以使用很多不同版本的BT系统,二来在硬盘上总要快些。因此尝试了一些从硬盘上
使用BackTrack的方法:
1、利用Grub引导进入BackTrack的方法:
       a)、将BackTrack Final.iso解压到一个分区的根目录,为了比较由于Grub版本较老不能识别NTFS分区的问题,
       解压到的分区最好为Fat32分区。
       b)、使用具有Grub引导动能的关盘引导系统到Grub管理界面
       c)、 编辑启动菜单
         root (hd0,4)     <---root之后必须有一个空格
         kernel /boot/vmlinuz     root=/dev/ram0 init=linuxrc
         initrd /boot/initrd.gz
         boot
   d)、执行启动
  
   备注:在输入“root (hd0,”后按下Tab键Grub会列出所有硬盘分区
  
  
2、使用Grub4Dos引导进入BackTrack的方法:
   a)、将Grub4Dos压缩包中的文件Grldr、menu.list文件解压到引导分区中。
   b)、修改Windows下的boot.ini文件,在里面加入行“
      c:\grldr=”My BackTrack“
       c)、编辑Menu.list文件,在其中加入一下记录行:
         title My BackTrack
         root (hd0,x)     <---root之后必须有一个空格
         kernel /boot/vmlinuz     root=/dev/ram0 init=linuxrc
         initrd /boot/initrd.gz
         boot
   d)、执行启动
  
   备注:kernel一句使用所附加的选项较为简略,但是这两个选项是最基本的选项,完整的语句如下:
   kernel /boot/vmlinuz max_loop=255 initrd=initrd.gz init=linuxrc load_ramdisk=1 prompt_ramdisk=0
   ramdisk_size=6666 root=/dev/ram0 rw

将Backtrack安装到硬盘使用的方法:
       由于Backtrack启动的时候是将以Lzm形式封装的软件包解压到内存中运行,所以使用LiveCD形式的系统最大的
       问题我觉得是变化文件保存的问题。也就是说,此时的系统就像一个还原系统,重启后系统又再回到了从前。
       每次备份对系统的更改是一件相对繁琐的事情。
      
       1、使用backtrack提供的安装工具
      
       1)、使用PqMagic之类的软件对硬盘进行分区。一般而言,简单安装Linux系统只需要划分两个分区。一个用于
       安装Linux文件系统,一个用作Swap。
       2)、使用Backtrack中提供的系统安装工具将Linux安装到硬盘中
         进入Backtrack的桌面环境后,选择菜单System中的Backtrack Installer,打开安装程序,设置正确的硬盘
         路径信息。
         a)、在Source栏中输入"/boot"
         b)、在”Install Backtrack To“栏输入用PQ划分的Ext2分区名
         c)、“Write MBR to”栏输入主引导分区路径
         d)、“Installation method”栏选择完全安装方式,即Real项。
        
       2、手工制作的方法
       1)、使用PqMagic之类的软件对硬盘进行分区,划分出Ext2/Ext3分区。
                 或者手工完成
                        fdisk -l    #查看分区情况 使用cfdisk分区软件分区cfdisk比fdisk直观.   
                         mkfs.ext4 /dev/hda1 #格式化启动分区
                         mkswap /dev/hda2 #格式化交换分区
                         mkswap /dev/hda2 #格式化交换分区
       2)、Mount Ext2分区到文件系统:
         mkdir /mnt/hda2
         mount /dev/hda2 /mnt/hda2
       3)、开始复制文件
       cp --preserve -R /{bin,boot,home,pentest,root,usr,etc,lib,opt,sbin,var,dev} /mnt/hda2/
       文件复制过程视机器速度而定,下面的几步就快了,几条命令就可以完成。
       mkdir /mnt/hda2/{sys,mnt,proc,tmp}
       mount --bind /dev /mnt/hda2/dev
       mount -t proc proc /mnt/hda2/proc
       chmod 777 /mnt/hda2/tmp

       4)、再转换环境,把目标分区去操作
       chroot /mnt/hda2 /bin/bash
       修改Fstab文件,vi /etc/fstab 具体修改内容根据使用时的实际情况修改。原来启动系统的分区,都是光盘相关的,
       这时,一定要改为自己刚刚划分好的分区相关的信息。
      
       5)、修改Lilo启动选项
       vi /etc/lilo.conf 这是系统引导文件,跟上面提到的grub有些类似,在lilo.conf文件中,修改相应的分区命名文
       字就可以了。修改时可以将windows的记录也加进来。
       other = /dev/hda1
       label=windows。
       修改完后,执行lilo -v,可以看到成功信息:       
         Add BT3
         Add windows

      6)、如果是用ISO文件安装时则有需要挂在ISO文件:
      以ubuntu光盘为例使用mount -o loop -t iso9660 将镜像挂载到某个目录下A,这里我使用的镜像
是Ubuntu Dapper的desktop安装镜像。然后再用mount -o loop -t squashfs A/casper filesystem.squashfs ,因为Ubuntu Dapper的Live CD的文件系统内容都是以squashfs形式压缩在光盘的casper/filesystem.squashfs文件中的。
阅读(182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