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97366
  • 博文数量: 115
  • 博客积分: 1951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72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9-26 14:0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15)

文章存档

2013年(4)

2012年(3)

2011年(26)

2010年(56)

2009年(26)

我的朋友

分类: IT业界

2010-05-22 13:31:56

2010年05月22日 02:03  

  中移动打头阵,联通、电信尾随;中国银联则图谋移动支付产业盟主之位;银行则顺势扩容客户规模;第三方支付则更专注远程支付

  刘田 秦丽萍

  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移动支付这块大蛋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即允许移动客户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进行账务支付。

  移动支付最核心的问题是商业运营模式,目前国内主要有四种:银行主推的“手机银行”模式、移动运营商主推的“手机钱包”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以及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手机智能金融卡植入模式。

  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7280万户,收入规模为19.9亿元。该机构预计到2010年底市场规模将突破30亿元,2012年则有望突破100亿元。

  运营商:中移动打头阵,联通、电信尾随

  运营商主推的“手机钱包”模式,允许用户以预存的手机话费消费。其中,最先吃螃蟹的是中国移动(00941.HK,下称“中移动”)。

  早在2006年,中移动就在湖南设立了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基地,2007年,试点的范围又从湖南扩展至重庆和广州。2009年3月,中移动全网手机支付平台上线,目前已在湖南、北京、上海、广东等10多个省市实现试商用。

  在手机支付技术的选择上,中移动采用“全卡策略”,运用RF-SIM卡技术,用户只需要更换一张SIM卡就可以在指定的“POS机”上刷卡消费。

  采取这种模式,因为“中移动不想仅仅做网络渠道”。

  但中移动在打通商铺终端上仍进展缓慢。目前只有地铁、麦当劳、星巴克等部分商铺安装了RF-POS机,支持移动手机刷卡。

  另一个难题是,由于没有金融资质,中移动没有大额支付权限,目前的手机支付只能用于1000元以下的小额支付。

  今年3月10日,中移动宣布以398亿元入股浦发银行(600000.SH)。业内人士分析,中移动这一大笔收购,一方面为了规避其金融资质问题,另一方面在手机支付业务由小额业务转向大额业务时,银行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与中移动的大规模进军相比,中国联通(600050.SH,下称“联通”)、中国电信更多地采取了观望和跟进态度。

  联通目前已经与工商银行(601398.SH)、交通银行(601328.SH)、中国银行(601988.SH)、中国平安(601318.SH)和广东发展银行达成战略合作,计划与各合作伙伴在移动支付领域全面开展合作。

  中国电信拥有的更多是固定电话客户群,但对于手机支付业务自然也不想落下。

  上海电信透露,今年下半年将会把该业务的签约商户从南京路扩大到全市各个商圈,预计到2010年底签约商户将在3000~4000家之间。

  但与中移动一样,中国电信需要承担UIM卡制作成本和POS机更换成本,而且中国电信所拥有的手机客户群远远低于中移动和联通。

  中国银联:谋移动支付产业盟主之位

  当各大电信运营商浩浩荡荡进入手机支付领域,意图争夺“刷卡市场”的时候,中国银联自然不愿意将这块蛋糕拱手相让。

  中国银联3月16日宣布,其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目前已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试点区域已扩展至上海、山东、浙江、湖南、四川、广东等地区。

  据了解,新一代银联手机支付业务是以手机中的金融智能卡为支付账户载体,用户需要在相应银行或者移动运营商申请定制金融智能卡,插入手机后便可在指定商铺消费。

  与运营商相比,中国银联的优势在于它是国内唯一的全国性银行卡联合组织,掌握国内最庞大的银行卡受理网络。而且银联不存在金融资质的问题,使用银联的手机支付系统不存在大额支付和小额支付的限制。

  但银联也有自身弱点,银联本身不能发行带有支付功能的银行卡,必须借助商业银行发卡,通讯技术上也必须与运营商合作。而银联的现有技术牵涉到要对全国241万台存量POS终端进行升级改造,这笔费用非常高昂,银联不携手商业银行和运营商无法独立完成。

  为此,5月12日,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共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支付标准规范和业务模式。但耐人寻味的是,中国电信、联通均加入了这一产业联盟,而唯独没有中移动。

  金元证券分析师邱虹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表示,中移动采取的RF-SIM卡技术,其信号频率是2.4GHz,而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银联采用的手机支付技术信号频率是13.56MHz。后者是非接触式支付应用的国际通用频率,已被绝大多数应用组织及相关厂商接受,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虽然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银联采用的信号频率相同,但因为采取的技术不同,三者对POS机的要求并不相同。”但他强调,“技术并不是问题,关键是谁能占领市场。”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近距离支付方面,移动运营商具有明显优势,首先移动运营商可以直达手机用户,同时可以依赖其网点进行推广和宣传。而银联的执行力和营销能力相对来说较弱。

  而中国银联表示,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的成立,将打通支付、通信、芯片、智能卡、电子等不同行业间的壁垒,共建一个相互沟通、紧密协作的平台。

  分析人士指出,这也许意味着中国银联、中国电信和联通可能在日后会统一相关标准,相互合作推进。

  商业银行:

  借助多方资源推动用户规模

  从2004年起,国内多家大中型银行都在推广自己的手机银行。

  用户开通手机银行后,即可用手机登录银行网页享受金融服务。在这种方式中,运营商只相当于通道功能。

  但在运营商加入“移动支付”市场后,移动支付市场竞争将加剧,让外界有银行唱主角的时代将变为运营商主导的感觉。但事实上,竞争的后果往往不是谁用一种模式就可以统一江湖的。

  多家银行对本报表示,运营商发展“移动支付”并不会使银行放弃推广自身的手机银行。相反,术业有专攻,银行与运营商各自发展的“移动支付”存在明显区别。“银行更专注做转账等远程支付,而营运商更专注做近端支付和小额远程支付。”

  通俗来说,近端支付就是指用手机“滴”一声在POS机上刷卡这种形式。而运营商做不了大额支付,则是因为用户预存话费或营运商通过SIM 卡和STK卡直接从用户的话费中扣除移动支付费用,其费额受限于用户“话费总额”。

  “大部分用户绝对不会把成千上万的资产预存到手机话费中,比如做一笔生意需要划出100万元资金,还是习惯于在银行做。”某大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感慨道。

  “各个角色在手机支付产业链中都将有自己的位置,银行、运营商的位置现在还不明朗,近端支付运营商更有主导地位,远端支付银行更有话语权,但具体后期发展关键看双方采用何种合作模式。跨界合作需要考虑共赢。”某股份制银行手机支付业务资深负责人对本报表示。

  “而且,移动支付这个市场并不是马上能实现的,就像3G一样,宣传了很多年,但也是非常慢热的实现过程。移动支付这个市场还在培育期,对各方力量来说都一样。”前述大银行人士表示。

  一个数据可以验证,银行从2004年推出手机银行,到目前已近六年,但据了解,目前银行业手机银行用户大约增长到2000万人,仅占全国7亿多手机用户的2.8%。

  所以银行参与移动支付业务,主要目的是借助多方资源,推动用户规模扩展。

  第三方支付:更专注远程支付

  在移动支付市场,除了运营商、银行和银联之外,还有第三方支付这股力量。

  随着3G的普及,传统互联网应用正迅速地向手机转移,“第三方手机支付”便是将网上支付平台平移至手机的典型。

  根据易观国际的报告,不计算银联电子支付,200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808.4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达5257亿元,第三方手机支付达266亿元,第三方电话支付达16亿元。

  比如,支付宝目前已推出手机客户端,可实现查询、交费及转账等支付服务。财付通手机支付也支持账户查询、手机话费充值、电影票购买等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机登录财付通WAP页面进行操作。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对本报表示,第三方支付、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现在还远不到争抢市场份额的阶段,因为运营商主要发展近端支付,银行主要通过手机银行提高自有客户的黏性,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优势在于远程支付。

  曹飞介绍,目前的网上支付中,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盈利主要依靠费率差,发展手机支付的盈利模式也不会与此有太大差别。

阅读(57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