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85305
  • 博文数量: 32
  • 博客积分: 2000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38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12-04 16:02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09年(3)

2008年(29)

我的朋友

分类: IT职场

2009-11-08 11:16:59

    很佩服原文作者,总结出来的经验都很好,应该打印出来放在手边,每个工程都按此校对,可以减少绝大部分的错误,最欣赏的是,作者还列出了每个规定对应的规范条文,便于理解,实乃绝妙好文!

[ZT]结构设计师自我校对

对于自己工作中遇到的自己常犯的错误总结,用于以后绘图过程中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校对顺序:图面--模板—配筋—说明
          校对完一项打一钩。
计算书内容:05SG109-3-3.1.1
□  计算程序名称、代号、 版本及编制单位
□  混凝土结构电算计算书应包括:
□总体信息输入  □结构简图  □荷载简图 □配筋简图  □墙、楼层侧向刚度比    □重力二阶效应验算   □结构整体稳定验算  □楼层受剪承载力比 □周期及周期比  □地震作用震型     □楼层地震剪力系数    □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框架-筒体结构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比   □地震有效质量系数   □总地震剪力   □楼层位移及位移比(假定楼板无限刚)  □墙、柱轴压比   □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  建筑装修荷载等电算程序无法完成的荷载计算书
□  大跨度梁、板构件挠度及裂缝最大宽度计算书
□  补充构件计算书(大的节点之类,提供构件平面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
□  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变形计算(规范有要求时)、基础计算(包括抗弯、抗剪抗冲切计算、人防结构计算、规范规定的抗震验算、必要时的抗浮验算
1、荷载与计算
□  从3D角度观察模型的正确性。(建筑物有高差处尽量使模型准确)
□  当最不利地震作用角较大时,未按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计算地震作用。(角度较大时,例如大于15度时,应将该方向的地震作用计算一次,并以此较大的计算结果设计、编制施工图。)
□  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是否考虑了偶然偏心的影响。JGJ3-2002-3.3.3
□  对于特别重要的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是否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JGJ3-2002-3.2.2
□  屋面是否为上人屋面需建筑确认,非上人屋面应考虑其他荷载(规范中给定的屋面均布活荷载是水平投影面上的荷载,如是坡屋面(不上人)也是0.5。GB50009-2001-4.1.1
□  隔墙自重和二次装修荷载另计,按恒荷载考虑,当隔墙位置可灵活布置时,非固定隔墙的自重可取每延米长墙重的1/3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计入,不应小于1.0kn/m2。 GB50009-2001-4.1.1注5
□  平面不规则结构,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高度大于0.9,B级高度大于0.85。JGJ3-2002-4.3.5
□  对于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是否按照了单向水平地震作用进行计算。JGJ3-2002-3.3.2
□  现浇楼面中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取1.0,引起梁支座配筋偏小。JGJ3-2002-5.2.2
□  7~9度时,框架结构是否进行薄弱层检验和验算。GB50011-2001-5.5.2
□  地下建筑抗浮项未乘分项系数1.2,自重项未乘分项系数0.9。 GB50009-2001-3.2.5
□  屋顶出的积水荷载是否已考虑,梁上翻考虑满水状态。GB50009-2001-4.3.1
□  角柱是否定义(特殊构件里面)
2、图面校对
□  是否有异常的文字和标注
       □ 文字显示为问号,文字是否存在重叠
       □ 一张图纸种文字大小不统一,包括标注和文字的大小(探索者字体要375的)
       □ 标注是否和建筑的标注统一,包括数值 □ 和 轴号 □
       □ 图中是否有梁或小构件没有标注的
□  是否有多余的文字、尺寸线
□  是否存在多余填充和错误填充,填充样式是否统一(用水房间低30mm,而不是因为用水房间板下降则要区分表示)
□  出图比例是否异常,所注比例是否错误,(曾犯过1:25的注上了1:30的比例尺寸)
□  图签中图名□、图号□、工程名称□、设计号□、各项负责人□ 是否正确
□  凡有文字表达处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
□  层高表是否正确无误
3、平面模板图校对(每次画好模板图要单独保存是一张模板图)
□  轴线、轴号、尺寸是否有误,是否与建筑图对应
   □  总尺寸是否为分尺寸之和
   □  角度是否精确
   □  有无未定位的轴线,有没有多余轴号
   □  圆弧轴线有无注明半径,圆心是否已定位
□  轮廓与标高
   □  结构轮廓与建筑是否一致(套下建筑图,是否对应)
□  结构平面各部分的标高是否标明;是否与建筑相应位置吻合,特别要注意建筑覆土范围、各层卫生间、室外露台、屋顶花园、台阶位置、电梯底坑以及一些需要垫高的场所。
   □  结构变标高位置及反梁是否为实线,有没有实线与虚线相交的地方
   □  屋面结构找坡是否考虑了找坡荷载
   □  建筑开洞是否表示,□定位 □大小尺寸 □洞口  □边加强处理(洞边长大于12倍板厚的需加梁)
   □  沟、屋面排水沟是否遗漏,定位与大小是否与建筑一致
   □  风井、水电井、烟道是否遗漏
   □  楼梯间有无注上编号(如果相同的就不用编号,存在两不同的楼梯,要注意编号)
□  柱、墙位置
□  墙、柱位置是否与建筑一致,位置和尺寸上是否影响建筑的使用
  □  有没有不该上升的墙、柱升上来了(老毛病,涂不涂黑要切记啊,快受不了自己这点了)
   □  墙、柱顶标高是否满足建筑标高、是否满足梁、板的搁置(特别是梁上翻后,要注意是否会产生搁不上的情况,不要出现高梁搁在矮梁上)
□  梁
   □  逐条检查
□梁的定位    □编号   □尺寸  □跨数   □梁顶标高   □板面的标高的关系
□  梁高宽是否异常
      □  悬挑梁高小于跨度的1/6,一般梁高小于跨度的1/15.梁尺寸过大影响建筑开窗或楼梯间等。
  □  是否存在梁的位置不妥,如跨过厅房,梁布置是否影响了建筑美观
□  大样、构造柱
   □  外飘窗台、女儿墙、立面要求的构造柱、墙、雨篷等是否与主体结构有效的连接,其定位、截面、标高是否正确,与建筑是否一致
   □  大样引出符号,剖切方向和索引位置是否正确,相应的大样是否存在
□  梁配筋图校对
   □  有无遗漏配筋
     □ 悬挑梁  □ 短跨梁底筋  □ 连续梁支座面筋
   □  通长面筋与支座面筋是否矛盾(刚开始时老是犯此类错误,要严重注意)
   □  钢筋是否排的下(240 250 300 350截面的可以放钢筋的根数区别)
   □  框架梁支座负钢筋配筋率有没有超过2.5%,或小于构造配筋率 MAX(0.2%,0.45Ft/Fy)。GB50010-2002-11.3.1
   □  非框架梁箍筋是否用了梁端加密,而框架梁梁端未加密
   □  箍筋肢数是否正确,小于350用2肢,350~600用4肢,650~800用6肢
   □  梁筋支座锚入长度是否足够
   □  集中标注时检查大跨度、悬挑段配筋是否足够,要配足 □悬挑段箍筋要加密
   □  变标高处面筋不能连通,是否有大样表示
   □  抗扭筋是否表示,是否满足要求
   □  所有梁配筋需检查计算书,特别注意框支梁、悬挑梁、大跨梁
   □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GB50011-2001-6.3.3
   □ 梁高不大于300的梁箍筋间距采用200而未验算V=<0.7bh0ft。 GB50010-2002-10.2.10
   □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箍率>2%,箍筋是否按要求增大2mm。GB50010-2002-11.3.6 / GB50011-2001-6.3.3(四级抗震6,三、二级8,一级10)
   □ 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是否满足=   □  悬臂梁有收头边梁、井格梁的梁交汇处设附加横向钢筋。GB50010-2002-10.2.13
   □  楼梯间等结构布置不合理,形成外排柱只有一个方向有框架梁。JGJ3-2002-6.1.1
   □  三级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采用150,不满足柱脚箍筋间距100的要求。GB50011-2001-6.3.8
   □  是否选用了HPB235级Φ6规格的钢筋。GB50010-2002-4.2.2
   □  临空边要翻边
   □  分两次计算梁,边梁抗扭不折减
□  板配筋图校对
   □  板面标高   □  板厚有无遗漏
   □  板厚取值是否有误(板厚一般>=100mm及双向板短跨的L/40,单向板的L/30,应该注意高层建筑首层板厚、转换层板厚、薄弱部位是否有加强(指楼板宽度较小或开洞较大)
   □  洞口、变标高处板筋需断开
   □  受力板筋是否满足最小配筋率max(0.2%,0.45ft/fy)。GB50010-2002-9.5.1
   □  大板角部加密符号是否遗漏,阳角飘板放射筋是否表示
   □  屋面板厚>=120时,是否设置通长温度面筋
   □  短向跨度大于4500的板应有裂缝、挠度验算计算书
   □  各级钢筋底筋符号表示是否正确(一级圆钩,二级135斜钩)
   □  板底标高不同处平面图中画个小大样
   □  合理选用现浇楼(屋)板的砼和钢筋强度等级
         板强度选用C20~C30,钢筋最好选用HRBB335或HRB400级钢筋(强度价格比高,减少配筋量、施工方便、减少钢筋在加工、运输和施工等方面的各项附加费用、延性好、锚固性能好(不像一级钢还要做弯钩)05SG109-2-1.2.2
   □  板厚在100~150的板上受力刚劲直径8~12,大于150的板上受力刚劲直径10~16mm;
   □  
□  墙、柱平面图校对
   □  套建筑图,是否与建筑图中吻合
□  逐个检查墙、柱是否定位
   □  墙、柱是否有遗漏、多余
   □  需在特殊位置处收住的墙、柱标高是否有表示
□  墙、柱大样图校对
  □  尺寸与平面中的是否对上
  □  所有墙、柱的配筋均以查对计算书
  □  配筋是否有遗漏,纵筋、箍筋是否满足规范构造要求
  □  截面高度较大的柱、框支柱箍筋是否全高加密
  □  柱宽大于200的柱端纵筋间距是否小于200
  □  墙分布筋是否合适(既刚好满足最小配筋率)
  □  墙拉筋间距是否为分布筋间距的倍数
  □  底部加强区、框支墙的水平、竖向钢筋是否加强
  □  应全长加密箍筋的柱子,箍筋未全长加密:GB50011-2001-6.3.10
       □  楼梯间半平台处的柱子由于半平台的平面成为短柱
□  框支柱   □一级、二级框架的角柱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
□  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
  □  底层柱的长度是否注意要考虑埋入地下的长度
□  基础平面图校对
  □  检查轴线是否与模板图相同(每次画好模板图要单独保存是一张模板图)
  □  逐个检查承台定位□、编号□、标高□
  □  柱下独立承台基础是否设置了两个方向的联系梁GB50007-2002-8.5.20
  □  建筑台阶、坡道等处对承台标高的影响
  □  吸水槽、集水井、集水沟是否与承台、地梁冲突,电梯底坑标高与承台面标高的关系
  □  承台有没有处建筑红线
  □  承台间距有没有小于3d(预制)或2.5d(钻孔、挖孔)情况
  □  柱子形心是否落在承台形心上
  □  柱边是否离承台边过近(不宜小于150)
  □  对照勘察报告,注意天然基础底能否落在持力层上,桩长是否合适(应对持力层深度变化分区注明)
  □  建筑地面有高差的地方注意挡土要求,计算挡土的受力情况
  □  地梁高度:有底板时约为L/8,无底板时约为L/15且大于等于400
  □  承台长宽高尺寸是否与平面图一致
  □  承台上部结构表示是否正确
  □  承台抗弯钢筋是否足够(受力与规范构造要求),方向有无弄错
  □  承台标高是否与桩顶标高吻合,基础标高与地梁标高是否配套
  □  抗拔桩钢筋够不够,锚固长度是否够
  □  桩箍筋在液化土层范围内是否已加密GB50011-2001-4.4.5
  □  是否设置了基础拉梁
A、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和四类场地的二级框架
            B、各柱基础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
            C、基础埋深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
            D、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
□  楼梯大样与楼梯表
  □  楼梯轴线位置与建筑、平面是否相符
  □  楼梯平、剖面不应留非结构构件
  □  剖面与剖视位置是否对应
  □  注意楼梯宽度包括扶手(犯过此类错误,使楼梯井大了很多)
  □  检查楼梯标高是否有误,有没有出现碰头的现象
  □  梯板、梯梁有没有墙、柱等支撑(查平面墙、柱定位图)
  □  梯板、梯梁编号、跨度是否有平面一致
□  梯柱顶标高有无表示
  □  梯板厚度取L/30且不小于100,梯板跨度一般不宜大于4500
  □  梯板配筋计算一般按ql2/10验算大跨梯板
  □  注意休息平台标高与楼层标高的关系,楼层处是否为楼板钢筋的延伸
  □
□  立面结构大样校对
  □  是否与建筑大样相符
  □  检查大样标高□ 尺寸□ 是否与立、剖面相符
  □  结构大样与主体结构关系是否清楚、是否有连接
  □  自重较大的大样需验算支承的主体结构是否满足
  □  大样配筋原则:不能在阴角弯折、在可能受拉边布置钢筋、受力钢筋应可锚固在主体结构中
  □  索引位置是否明确
  □  悬臂结构要注意耐久性,保证最低混凝土等级,最少水泥用量,保护层厚度。
阅读(1340)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修正的适合广厦输入习惯的TSSD字体

下一篇:没有了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