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518840
  • 博文数量: 922
  • 博客积分: 19333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122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27 14:3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22)

文章存档

2023年(1)

2020年(2)

2019年(1)

2017年(1)

2016年(3)

2015年(10)

2014年(17)

2013年(49)

2012年(291)

2011年(266)

2010年(95)

2009年(54)

2008年(132)

分类: LINUX

2011-12-20 21:47:08

++++++APUE读书笔记-前言-说明(1)++++++
 
 从某个地方曾经看到过,即使能够用100%的努力来描述想要描述的东西,对方也可能至多只接收到我们所描述的信息的很少一部分。于是,为了强调这说明的重要性,这里“冲动地”将前面对本文说明的描述单独提取出来,做一遍重复,希望通过这个方法,能将其描述的信息更多地传达给读者。算做一个无聊的尝试,可见本处说明的重要性。^_^

1、注意
================================================
a)阅读方式。
 本书可以作为“字典”,供日常工作和学习等需要的时候查阅;根据读者所掌握的知识程度,本书对每个章节的阅读次序也没明确的要求;若想获得相对体系的知识结构,建议读者还是从前向后依次阅读;建议不以阅读完本文而是以尽量读懂每次阅读时能够读懂之处为目的看书;相信读者自己,一定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判断出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本文的方式。
b)本书格式。
 为了增加本文的通用性、能够用尽可能多的方式阅读本文、以及减少不同格式文件所带来的效果差异,本文将包括图形、表格在内的内容,都采用文本格式表示出来(如果愿意,可以将本文下载到手机上当做小说来阅读^_^)。也因此,前面目录部分给出的相应章节,不可能在目录处通过链接方式直接跳转过去,需要用搜索字符串的方式跳转;而像一些图形、表格这类非文字的内容,用文本表示之后,在网页上面显示可能会出现错位的情况,如果这样,将它们复制到本地、粘贴成普通文本格式、应该能够看到原貌。
c)翻译情况。
 如前面及后序所说,本书开始只是读书笔记,后来逐渐变成了翻译,再后来又添加了一些额外的内容,所以并不是严格的翻译。主要是,前面的章节有些地方只对关键的知识进行了总结和翻译(后来每个章节总结情况也渐渐详细,以至后面内容变成翻译);后面的第20章、第21章基本没有翻译;各章节中有些与知识关系不大的内容或者过于冗余的部分略去翻译(必要时也进行了简短说明)。对于以上内容,如果想要参考原文,每章节均给出了原文链接。这样做的具体原因放在后序中,在这里只是想读者能够了解,这些差异之处,最终不会使原书述内容缺失,也不会对其理解造成负面的影响。
d)适用范围。
 本书内容属于计算机专业类型,阅读本书需要了解一些C语言的基础知识,其余并没有必需的要求。如果读者具有一点Linux/Unix系统的使用或者编程经验、具有一些操作系统、网络、编译、数据库等方面背景知识的话,阅读本书可能会更轻松一些。在本文后面,本书的真正正文之前,加入了一些根据本人之前总结的,感觉会会有助于阅读本书的预备知识。通过它们,至少可以在真正开始之前,就能掌握到一些比较实用的也便于理解本书内容的知识。
e)阅读建议
 这里给出阅读时候的一点建议,希望对读者有些帮助。尽管最理想的情况是,如果我们看过了前面的内容,就理解当前看的内容,理解了当前的内容,也将会在阅读后面的内容有所理解。但是实际的情况似乎不是这样,很难就这样按部就班地,线性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往往前面的知识,会引用后面才会讲到的一些内容,而后面的内容有依赖于前面的内容的理解。所以,对于此书,不用为无法看懂当前的内容而困扰,能理解便理解,不能理解,那么就先硬着头皮将书看完,当看完一遍之后,再次阅读,相信会对书中所描述的知识结构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f)组织结构。
 对比下面列出的目录以及原文可知,本书所组织的一些章节题目和原文不是严格对应,但是没有太大变化,不会影响实质内容。大致如下:原文有些章节内容过少(只有几行),在本书中将其合并到一个章节中;有的章节内容又过多,本文将其拆分成多个章节。因为对章节的组织进行了一些整理,使得每个章节的内容量相差不会太多,阅读本文便可以按照每次一个章节的速度来阅读。为便于比较,以及区分不同的内容,也在文中加入了一些标记,即本文每一小节开始用“++++++”标识,相应原文的小节题目下用“======”隔开,这样有助阅读。虽然章节和原文有些不对应,但是章是和原文是一一对应的,在本前言后面,分别对每一章所讲述的大致内容进行简单介绍,便于查阅时候的定位。
*)其它
 更多的补充性的内容可能会在今后的后序中做出说明。

2、问题
================================================
a)翻译错误。
 本人英文水平有限,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过有些地方翻译的过于机械,并存在一些错误,所以每节结尾都注明了原文的链接,希望能尽可能减少没有修正的错误带来的误解。
b)链接可用性。
 文中给出的网络链接,不能保证其长久稳定,但从每节链接的名称上可以看出,该节相应内容对应的是原书的哪个章节。若链接不可用,可以用前面给出的离线版本的备用网址下载、也可以向本人后面给出的两个备用邮箱发送电子邮件(建议少发邮件,因为本人时间精力有限,但是如果可能,我会尽量回复);如果邮箱也不可用,有一个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读者自己购买一本原版英文书籍;然后根据链接得知的章节号,将获得的书籍与此文参照比对。^_^
c)图形和注释。
 本来想把包括示意图、表格、代码注释等其中所有的英文文字都翻译过来,可是在翻译了一些之后发现,这个部分最好还是保留原文的内容。这样,当出现误解之时,还可能可以根据此处,防止和纠正一些本文正文中存在的翻译错误,不会带来完全的误解。
d)文内引用。
 原文对文内的某些图形和代码在其它章节中通过链接方式交叉引用,这一点在本文中没有体现出来。但是也在原文中交叉引用的位置在本文中的相应位置有所说明,并将这个缺陷做为对读者求学耐心程度的考验,以及本人某些懒惰的惩罚吧。^_^
e)排版和错字。
 本书并不是以出版为目的,所以其中错别字,以及格式方面处理的有些粗糙。但是尽量保证,这方面的错误不会造成理解上的误解,这一点,请读者体谅。
f)知识的理解。
 学习过程中,总是出现各种问题。有些在学习过程中让本人觉得比较费解的地方,发现的时候都尽量用"???"来标记了。这些地方,希望读者注意。
*其它
 除了以上所列出的,肯定还有更多不知的、错误以及不足之处,如果能够给出更好的修正建议和帮助,在此谢谢朋友们的支持。

 
阅读(96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