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8-07-21 14:03:50
大多数应用程序都使用数据库,各种管理软件、ERP、CRM系统均需要数据库来保存和维护应用程序的数据,在VC中提供了多种数据库访问技术,不过目前最流行的是ODBC(开放式数据库接口)和ADO(活动对象模型)。
一.数据库技术初步
1.ODBC基本概念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连)是微软公司开放服务结构(WOSA,Windows Open Services Architecture)中有关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建立了一组规范,并提供了一组对数据库访问的标准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这些API利用SQL来完成其大部分任务。ODBC本身也提供了对SQL语言的支持,用户可以直接将SQL语句送给ODBC。
一个基于ODBC的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不依赖任何DBMS,不直接与DBMS打交道,所有的数据库操作由对应的DBMS的ODBC驱动程序完成。也就是说,不论是FoxPro、Access还是Oracle数据库,均可用ODBC API进行访问。由此可见,ODBC的最大优点是能以统一的方式处理所有的数据库。
一个完整的ODBC由下列几个部件组成:
应用程序(Application)。
ODBC管理器(Administrator)。该程序位于Windows 95控制面板(Control Panel)的32位ODBC内,其主要任务是管理安装的ODBC驱动程序和管理数据源。
驱动程序管理器(Driver Manager)。驱动程序管理器包含在ODBC32.DLL中,对用户是透明的。其任务是管理ODBC驱动程序,是ODBC中最重要的部件。
ODBC API。
ODBC 驱动程序。是一些DLL,提供了ODBC和数据库之间的接口。
数据源。数据源包含了数据库位置和数据库类型等信息,实际上是一种数据连接的抽象。
应用程序要访问一个数据库,首先必须用ODBC管理器注册一个数据源,管理器根据数据源提供的数据库位置、数据库类型及ODBC驱动程序等信息,建立起ODBC与具体数据库的联系。这样,只要应用程序将数据源名提供给ODBC,ODBC就能建立起与相应数据库的连接。
在ODBC中,ODBC API不能直接访问数据库,必须通过驱动程序管理器与数据库交换信息。驱动程序管理器负责将应用程序对ODBC API的调用传递给正确的驱动程序,而驱动程序在执行完相应的操作后,将结果通过驱动程序管理器返回给应用程序。
在访问ODBC数据源时需要ODBC驱动程序的支持。用Visual C++ 5.0安装程序可以安装SQL Server、 Access、 Paradox、 dBase、 FoxPro、 Excel、 Oracle 和Microsoft Text等驱动程序.在缺省情况下,VC5.0只会安装SQL Server、 Access、 FoxPro和dBase的驱动程序.如果用户需要安装别的驱动程序,则需要重新运行VC 5.0的安装程序并选择所需的驱动程序。
2.ADO对象访问模型
1)ADO是微软整个COM战略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活动数据对象(ADO)是一组由微软提供的COM组件。 ADO建立在微软所提倡的COM体系结构之上,它的所有接口都是自动化接口,因此在C++、VisualBasic、Delphi等支持COM的开发语言中通过接口都可以访问到ADO。ADO通过使用OLE DB这一新技术实现了以相同方式可以访问关系数据库、文本文件、非关系数据库、索引服务器和活跃目录服务等的数据,扩大了应用程序中可使用的数据源范围,从而成为微软整个COM战略体系中访问数据源组件的首选,是ODBC的替代产品。
2)ADO对象模型组成
与微软的其它数据访问模型DAO和RDO相比,ADO对象模型非常精炼,仅由三个主要对象Connection、Command、Recordset和几个辅助对象组成。Connection对象提供OLE DB数据源和对话对象之间的关联,它通过用户名称和口令来处理用户身份的鉴别,并提供事务处理的支持;它还提供执行方法,从而简化数据源的连接和数据检索的进程。Command对象封装了数据源可以解释的命令,该命令可以是SQL命令、存储过程或底层数据源可以理解的任何内容。Record set用于表示从数据源中返回的表格数据,它封装了记录集合的导航、记录更新、记录删除和新记录的添加等方法,还提供了批量更新记录的能力。其它辅助对象则分别提供封装ADO错误、封装命令参数和封装记录集合的列。
3)ADO的特点分析
(a)由于封装了许多底层工作,使用ADO与使用ODBC几乎是一样方便。
(b) ADO不仅具有ODBC的主要功能,而且ADO适用的数据源的范围要大的多。
(c)在定义ADO记录集变量和数据库表字段绑定类时,要求记录集的字段变量、状态变量与数据库表字段的个数、顺序必须相同。这一点比在FMC中使用ODBC要复杂一些。但在数据库字段与ADO记录集字段变量绑定的宏中,ADO 提供的数据类型要远多于FMC中的RFX(如日期时间类型,在ODBC中只能转换为Cstring类型)。
(d)ADO允许同一Connection实例下有多个Record set实例。
(e)ADO允许进行批更新(使用的Update Batch方法),这样将大大减轻网络负担,提高数据库处理效率。
4) ADO在Visual C++中的使用
利用微软在Micrsoft Studio 6中提供的ADO2,可以在Visual C++中使用ADO接口操纵SQL SERVER数据库。在编译型高级语言中使用ADO,比起在一些脚本语言(如Visual Basic Scropt和JavaScript)中使用ADO要困难一些。
以下给出一个Visual C++下使用ADO的Connection对象及其Record set对象的基本步骤:
(a) 使用import指令引入ADO2组件
例:#import "C:\ADO\msado15.dll" no_namespace rename("EOF", "EndOfFile")
(b) 定义CADORecordBinding 的派生类,用于程序与数据库表字段的交互,该类的定义可参见icrsint.h。
例:
class CIntlive : public CADORecordBinding
{
public:
DBTIMESTAMP m_datetime; //定义ADO记录集字段变量(与数据库表字段相对应)
long m_key;
long m_value;
long m_quality;
WORD m_stsdatetime; //定义ADO记录集状态变量
WORD m_stskey;
WORD m_stsvalue;
WORD m_stsquality;
BEGIN_ADO_BINDING(CIntlive) //将数据库字段与ADO记录集字段变量绑定
ADO_VARIABLE_LENGTH_ENTRY2(1,adDBTimeStamp,m_datetime,sizeof(m_datetime),m_stsdatetime,true)
ADO_NUMERIC_ENTRY(2,adInteger,m_key,10,0,m_stskey,true)
ADO_NUMERIC_ENTRY(3,adInteger,m_value,10,0,m_stsvalue,true)
ADO_NUMERIC_ENTRY(4,adInteger,m_quality,10,0,m_stsquality,true)
END_ADO_BINDING()
};
(c) 调用CoInitialize初始化COM ::CoInitialize(NULL);
(d) 声明ADO的Connection对象指针和Recordset对象指针并初始化。(类型名在 msado15.dll中已定义)
例:
_ConnectionPtr pConnection1 = NULL;
_RecordsetPtr rstADO1 = NULL;
(e) 定义CADORecordBinding派生类的实例及其Bind接口指针。
例:
CIntlive m_intdata;
IADORecordBinding *rstADOBind1 = NULL;
(f) 产生Connection对象实例和Record set对象实例。
例:
pConnection1.CreateInstance(_uuidof(Connection));
rstADO1.CreateInstance(__uuidof(Recordset)) ;
(g) 连接到数据库并打开Record set对象,其中open函数的参数的使用方法可参见微软MSDN中ADO 相应对象参数的Basic描述。
例:
PConnection1->Open("driver={SQL server};server=servera;uid=sa;pwd=;database=pubs","","",NULL);
rstADO1->Open("data", _variant_t((IDispatch *)pConnection1,true),
adOpenKeyset,adLockBatchOptimistic, adCmdTable);
(h) 将CADORecordBinding派生类的实例联编到Record set对象的Bind接口。
例:
RstADOBind1->BindToRecordset(&m_intdata);
(i) 对Record set对象实例进行操作。操作方法可参见微软MSDN中ADO Record set对象相应方法的Basic描述。
例:
rstADO1->Move Next(); //移动游标到下一条记录
rstADO1->Update(_variant_t("quality"),_variant_t("3"))); //修改记录的quality字段的值为3
rstADO1->Update Batch(adAffectAll)); //将在Record set对象上的所有更新一次送入数据库
(j) 关闭Record set对象并释放Bind接口。
例:
RstADO1->Close();
RstADOBind2->Release();
(k) 关闭连接 pConnection1->Close();
(l) 调用CoUnitialize释放COM资源 ::CoUninitialize();
5) 结论
作为ODBC的替代产品,ADO确实有其过人之处。由于ADO数据源几乎覆盖了目前常见的数据源类型,对于ODBC所不支持的数据源,ADO无疑是唯一的选择。而ADO的批更新功能,更是网络环境下大数据量更新应用的重要因素。由于ADO缺乏大量的第三方厂商的支持,使得ADO目前远不如ODBC普及,但其面向对象的特性将使ADO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3.ADO与ODBC的区别
有很多种使用数据库的方法,对大多数数据库来说,选择C++这种产品也许并不适宜。我们知道,像dBASE IV,FoxPro,Oracle和Access这样的产品是完全以数据库管理为中心的。事实上,这些产品非常善于创建数据库管理器,以至于它们确实并不善于做太多其它的工作。即使要用更通用化而非更专用化的数据库产品来执行一些类型的工作,在使程序设计更容易这一方面,像VisualBasic和Delphi这样的RAD环境也要比Visual C++强很多。
你是不是对我的说法感到很奇怪?下面我就要谈一谈,在谈到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这个话题时,用Visual C++实际上可以做些什么。虽然上述其它语言使得编写成熟的包括用户界面和高速搜索能力的DBMS就像孩子做游戏一样容易,但是,它们缺少Visual C++可以提供的某些重要东西。你不能为使用Access的数据库轻松地编写出实用程序。正像实用程序的定义所说的,实用程序应该很小并且具备可移植性——Access应用程序却不是这样。即使用Access这样的产品创建的程序可以很小并且可以移植,你仍有其它方面的需求:底层的功能。
注:编写数据库实用程序及驱动程序时,可以选择Visual C++语言。
想像一下,使用像Visual Basic这样的语言来与实时数据采集设备打交道的情况。在进行底层访问时,RAD的保护环境常常使程序员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当然,数据采集设备几乎不依赖于简明的连接。你打算如何把Visual Basic和外部的数据源连接起来呢?数据源甚至可能不了解Windows,DOS或类似的成熟的操作系统。
只要使用得当,很容易看到Visual C++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数据库管理工具。针对大规模的应用程序,即使你仍想依赖于Visual Basic这样的RAD语言,也请考虑一下Visual C++,它创建的程序规模小、提供底层访问并能提供实时访问。事实上,你可能还没有想到,Visual C++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市场是很有潜力的。随着人们在旅途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膝上型和掌上型电脑,这两类电脑上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也变得越来越普通。你也许能够适应今天的膝上型电脑上的Access应用程序,但谈到硬盘大小或内存需求时,公司里较老的膝上型电脑可能就达不到要求。运行Windows CE的掌上型电脑在运行这个Access应用程序时,肯定会发生故障。在这一数据库市场的新领域,Visual C++提供了无价无限的工具。
Web链接 谈到使用Visual C++和数据库,其实你并不孤单。从一开始就有数据库专用新闻组提供有关数据库创建技巧的帮助,比如microsoft.public.access。不过,这些新闻组提供的是通用信息,对实际编写应用程序并非全都那么有用。专门针对Visual C++问题的新闻组是microsoft.public.vc.database和microsoft.public.vc.mfcdatabase。如果你决定用ODBC访问数据库,可能还要查看一下microsoft.public.odbc.sdk新闻组,它讨论的不仅仅是SDK。对最新技术感兴趣的程序员可以查阅microsoft.public.ado新闻组,或者microsoft.public.oledb(对象链接和嵌入数据库)新闻组,前者讨论 ADO,后者讨论ADO的基础技术。在microsoft.public.ado.rds有一个ADO子组,它讨论远程数据访问。
既然所有的疑惑都消除了,大多数人的信心也就增强了,下面我们就介绍两种使C++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的主要方法:ODBC(开放数据库互连)和ADO(ActiveX数据对象)。在本章中,将介绍这两种类型的访问方法,但我想你会发现,ADO方法是针对新的程序设计情形而采用的。它克服了早期技术的诸多限制,依赖于Microsoft新的底层访问方法OLE-DB(对象链接和嵌入数据库)。在本书的后面我们会看到,用ADO和Visual C++提供的各种向导来汇集数据库工程,其速度有多快。
注 ODBC通常用来访问不具备OLE-DB特性的非Microsoft数据库中的数据;16位的ODBC驱动程序工作起来可能非常缓慢。
ODBC素以最慢的数据访问方法而著称,但是很可惜,当ADO或DAO都不支持某个数据库管理器而ODBC支持这个数据库管理器时,在这种特定的情形下,你仍然需要使用ODBC。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意味着要从数据库厂商那里获得所需的驱动程序,虽然Visual C++确实附带了一些产品的驱动程序(如果你正在使用数据库管理器的某些神秘功能,那么就需要建立自己的接口棗这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本质上讲,你总是要使用ODBC来访问Microsoft产品之外的其它DBMS产品所创建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并不具备OLE-DB功能。ODBC还要求做一些额外的工作棗为ADO调整Visual C++中的大部分向导。
高级技巧
除了使用ADO和ODBC外,你还可以使用像DAO(数据访问对象)这样的早期技术,该技术包含在像Access这样的Microsoft产品中。DAO依赖于用Microsoft Access自动获得的Microsoft Jet数据库引擎。DAO还是较早版的Visual Basic所使用的引擎(最新版的Visual Basic和Visual C++依赖于相同的ADO/OLE-DB组合),所以如果需要支持较早的Visual Basic应用程序,那么DAO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尽管Microsoft文件声明,可以用DAO访问非Microsoft产品建立的数据库,但你仍会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使用ADO和ODBC要好得多。这样的话,不但兼容性问题会少一些,速度也将有所提高,因为数据请求经过的接口层减少了。有一条经验要记住,DAO是设计用来处理MDB文件的。
ADO的一个问题是,它不支持远程通信。这是Microsoft提出RDO(远程数据对象)的原因之一。这种特别技术在Visual Basic应用程序中的使用,要比在Visual C++中的使用多得多,所以我猜想,你们中有很多人都在使用它。但是,记住RDO仍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技术,这一点很重要。ADO确实具有替代RDO的远程数据服务(RDS)特征。换言之,ADO在一个软件包中提供了DAO和RDO两种功能性。
4.MFC中相关类和ADO类库简介
1)单独使用CRecordSet
一般情况下AppWizard会在数据库应用程序中自动产生CRecordset的派生类,并将派生类和某个数据源中的表联系起来也可以和视图上的子窗口联系起来。但是有时这样做会影响到程序的灵活性,这时候我们可以单独使用CRecordSet类。利用CRecordSet类我们可以执行SQL语句,并可以读出结果集中数据。
首先我们需要包含头文件afxdb.h,可以将#include 添加到stdafx.h文件中。此外在使用CRecordset时必须有一个又一个CDatabase对象,该对象的作用是管理数据源连接。然后可以产生一个CRecordset对象,利用BOOL CRecordset::Open( UINT nOpenType = AFX_DB_USE_DEFAULT_TYPE, LPCTSTR lpszSQL = NULL, DWORD dwOptions = none )可以执行SQL语句。
但执行成功后,可以调用以下的函数滚动光标,读取数据。
MoveFirst 移动光标到第一条记录处
MoveNext 移动光标到后一条记录处
MovePrev 移动光标到前一条记录处
MoveLast 移动光标到最后一条记录处
IsBOF 检测光标是否在第一条记录上
IsEOF 检测光标是否在最后一条记录上
GetFieldValue 得到结果中数据
下面是具体代码:
/*
假设CDatabase m_dbConn为成员变量
假设有一个表有如下SQL语句产生:CREATE TABLE table1(loc_id not null)
*/
void CYourClass::ConnectToDB()
{//连接数据库
BOOL fOK = m_dbConn.Open("test");
TRACE("connect fOK=%d\n",m_dbConn);
}
void CYourClass::Select()
{//执行SELECT语句
CRecordset rec(&m_dbConn);
BOOL fOK = rec.Open(CRecordset::forwardOnly,"select loc_id from table1 order by loc_id");
TRACE("select fOK = %d\n",fOK);
TRACE("返回的列数为:%d\n",rec.GetRowsetSize());
CString szResult;
while(!rec.IsEOF())
{
rec.GetFieldValue((int)0,szResult);
rec.MoveNext();
TRACE("fetch : %s\n",szResult);
}
}
此外CRecordset::GetFieldValue有很多种原型,你可以通过指定列位置或是字段名来获取数据:
void GetFieldValue( LPCTSTR lpszName, CDBVariant& varValue, short nFieldType = DEFAULT_FIELD_TYPE );
void GetFieldValue( short nIndex, CDBVariant& varValue, short nFieldType = DEFAULT_FIELD_TYPE );
void GetFieldValue( LPCTSTR lpszName, CString& strValue );
void GetFieldValue( short nIndex, CString& strValue );
如果使用CDBVariant类型变量来获取结果,你可以得到任何类型的结果。在CDBVariant::m_dwType成员变量中记录了该变量所包含的数据类型,根据该变量的值你可以确定数据类型并引用CDBVariant对象中的相应成员变量。
2)vc数据库编程中CDatabase类的用法简介
要建立与数据源的连接,首先应构造一个CDatabase对象,然后再调用CDatabase的Open成员函数.Open函数负责建立连接,其声明为
virtual BOOL Open( LPCTSTR lpszDSN, BOOL bExclusive = FALSE, BOOL bReadOnly = FALSE, LPCTSTR lpszConnect = “ODBC;”, BOOL bUseCursorLib = TRUE ); throw( CDBException, CMemoryException );
参数lpszDSN指定了数据源名(构造数据源的方法将在后面介绍),在lpszConnect参数中也可包括数据源名,此时lpszDSN必需为NULL,若在函数中未提供数据源名且使lpszDSN为NULL,则会显示一个数据源对话框,用户可以在该对话框中选择一个数据源.参数bExclusive说明是否独占数据源,由于目前版本的类库还不支持独占方式,故该参数的值应该是FALSE,这说明数据源是被共享的.参数bReadOnly若为TRUE则对数据源的连接是只读的.参数lpszConnect指定了一个连接字符串,连接字符串中可以包括数据源名、用户帐号(ID)和口令等信息,字符串中的"ODBC"表示要连接到一个ODBC数据源上.参数bUseCursorLib若为TRUE,则会装载光标库,否则不装载,快照需要光标库,动态集不需要光标库. 若连接成功,函数返回TRUE,若返回FALSE,则说明用户在数据源对话框中按了Cancel按钮。若函数内部出现错误,则框架会产生一个异常。
下面是一些调用Open函数的例子。
CDatabase m_db; //在文档类中嵌入一个CDatabase对象
//连接到一个名为"Student Registration"的数据源
m_db.Open("Student Registration");
//在连接数据源的同时指定了用户帐号和口令
m_db.Open(NULL,FALSE,FALSE,"ODBC;DSN=Student Registration;UID=ZYF;PWD=1234");
m_db.Open(NULL); //将弹出一个数据源对话框
要从一个数据源中脱离,可调用函数Close。在脱离后,可以再次调用Open函数来建立一个新的连接.调用IsOpen可判断当前是否有一个连接,调用GetConnect可返回当前的连接字符串。函数的声明为
virtual void Close( );
BOOL IsOpen( ) const; //返回TRUE则表明当前有一个连接
const CString& GetConnect( ) const;
CDatabase的析构函数会调用Close,所以只要删除了CDatabase对象就可以与数据源脱离。
3)vc数据库编程中CRecordView类简介
CRecordView(记录视图)是CFormView的派生类,它提供了一个表单视图来显示当前记录.用户可以通过表单视图显示当前记录.通过记录视图,可以修改、添加和删除数据.用户一般需要创建一个CRecordView的派生类并在其对应的对话框模板中加入控件.
记录视图使用DDX数据交换机制在表单中的控件和记录集之间交换数据。在前面介绍的DDX都是在控件和控件父窗口的数据成员之间交换数据,而记录视图则是在控件和一个外部对象(CRecordset的派生类对象)之间交换数据.清单10.3显示了一个CRecordView的派生类的DoDataExchange函数,读者可以看出,该函数是与m_pSet指针指向的记录集对象的域数据成员交换数据的,而且,交换数据的代码是ClassWizard自动加入的.在后面的例子中,将向读者介绍用ClassWizard连接记录视图与记录集对象的方法.
用来与记录集对象的域数据成员交换数据的DoDataExchange函数
void CSectionForm::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CRecordView::DoDataExchange(pDX);
//{{AFX_DATA_MAP(CSectionForm)
DDX_FieldText(pDX, IDC_COURSE, m_pSet->m_CourseID, m_pSet);
DDX_FieldText(pDX, IDC_SECTION, m_pSet->m_SectionNo, m_pSet);
DDX_FieldText(pDX, IDC_INSTRUCTOR, m_pSet->m_InstructorID, m_pSet);
DDX_FieldText(pDX, IDC_ROOM, m_pSet->m_RoomNo, m_pSet);
DDX_FieldText(pDX, IDC_SCHEDULE, m_pSet->m_Schedule, m_pSet);
DDX_FieldText(pDX, IDC_CAPACITY, m_pSet->m_Capacity, m_pSet);
//}}AFX_DATA_MAP
}
CRecordView本身提供了对下面四个命令的支持:
ID_RECORD_FIRST //滚动到记录集的第一个记录
ID_RECORD_LAST //滚动到记录集的最后一个记录
ID_RECORD_NEXT //前进一个记录
ID_RECORD_PREV //后退一个记录
CRecordView提供了OnMove成员函数处理这四个命令消息,OnMove函数对用户是透明的,下面列出了OnMove的源代码.
BOOL CRecordView::OnMove(UINT nIDMoveCommand)
{
CRecordset* pSet = OnGetRecordset();
if (pSet->CanUpdate())
{
pSet->Edit();
if (!UpdateData())
return TRUE;
pSet->Update();
}
switch (nIDMoveCommand)
{
case ID_RECORD_PREV:
pSet->MovePrev();
if (!pSet->IsBOF())
break;
case ID_RECORD_FIRST:
pSet->MoveFirst();
break;
case ID_RECORD_NEXT:
pSet->MoveNext();
if (!pSet->IsEOF())
break;
if (!pSet->CanScroll())
{
// clear out screen since we're sitting on EOF
pSet->SetFieldNull(NULL);
break;
}
case ID_RECORD_LAST:
pSet->MoveLast();
break;
default:
// Unexpected case value
ASSERT(FALSE);
}
// Show results of move operation
UpdateData(FALSE);
return TRUE;
}
在函数的开头先调用CRecordset::Edit进入编辑模式,接着调用UpdateData将控件中的数据更新到记录集对象的域数据成员中,然后调用CRecordset::Update将域数据成员的值写入数据源.这说明OnMove在滚动记录的同时会完成对原来记录的修改.
在函数的中间有一个分支语句用来处理四个不同的命令,在这个分支语句中调用了CRecordset的各种用于滚动记录的成员函数,这些函数在滚动到一个新的记录时会把该记录的内容设置到域数据成员中.在函数的末尾调用UpdateData(FALSE)把新的当前记录的内容设置到表单的控件中。
由此可见,OnMove一来一回完成了两次表单控件和数据源的数据交换过程.通过分析该函数,读者可以学会在浏览记录时如何控制DDX和DFX数据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