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阵列,一般分前端和后端,前端指的是通过直连主机或走FC交换机,被主机FC-HBA卡访问的端口;而后端则是指磁盘柜这些。目前,高中低端的存储阵列一般使用后端磁盘如下:
1.高端阵列多用FC磁盘和SATA磁盘(SATA盘通过转接器之类可以连到FC-AL环路上),另外这两年逐步有了SSD
2.中端阵列后端同样是FC磁盘和SATA磁盘、SSD
3.低端阵列后端主要是SAS+SATA
虽然一般都是这样,但总有试图改变的厂商,2008年,HDS发布了AMS2000系列产品,这个产品定位于中端,同EMC的CX3/4,HP的EVA4/6/8*00,IBM的DS4/5000系列等等是同等的竞争对手。AMS2000除了把HDS高端的USP产品部分技术下移过来,更引人注目的是:它成了第一家将SAS磁盘及架构引入中端存储的厂商,也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当时SAS2还未出来,所以AMS2000还是SAS1产品(注意:不仅仅是磁盘变成了SAS,后端的FC-AL架构变成了SAS的交换架构)。
再来说下更早的信息,2006年,PC服务器市场上有两大亮点:
1.Intel XEON5000系列产品发布,PC服务器开始多核时代(同年VMware发布了VI3,引爆了X86虚拟化的全球流行和这个不无关系,因为XEON5000支持了虚拟化和造就了X86服务器性能的突飞猛进)
2.配套各家厂商新出的PC服务器几乎全部使用了SAS盘替代Ultra320的SCSI
可以看出,SAS的流行始于2006年,但企业级产品从来都不会贸然使用新技术,什么新技术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SAS技术同样如此,2006年PC服务器虽然全面普及SAS,但UNIX服务器还是用的Ultra320,直到2008年后新出的Unix小型机才陆陆续续的用SAS替代了Ultra320,可见越是企业级产品越保守,毕竟稳定压倒一切。2006年后,在LSI这家幕后SAS领袖的推动下,低端的磁盘阵列产品逐渐SAS化,IBM推出了DS3000系列,DELL推出了MD3000系列,均O自LSI,后来HP推出了MSA2000系列(O自Dothill),EMC推出了AX-4系列,NetApp推出了FAS2000系列等等等等,几大存储领袖厂商全部用SAS架构替代了FC-AL架构用在了低端阵列的后端,然而中高端存储还是固守在FC-AL架构下的FC磁盘和SATA磁盘,直到2008年HDS再次改变。
如今,时光已到了2010年,SAS2又开始大行其道了,新的PC服务器产品再次铺路,而带宽如同摩尔定律般同样的翻倍提速,3Gbps到6Gbps,加上用4条的款端口就是24Gbps的带宽,这个可比FC的8Gbps快多了,而且目前还没有后端磁盘通道有8Gbps FC的产品呢,另一个优势就是SAS是全交换的架构比FC-AL的环路架构有着天生的优势,再一个重要的就是SAS2在一些磁盘的企业特性上已经完全达到了FC磁盘的高度(SAS1磁盘和FC磁盘还是有些许差距),结合以上种种,还有什么可能阻挡SAS架构和SAS磁盘进军中高端企业级存储的后端领域呢?
所以,我预测:
2010年后新发布大换代的中端存储阵列产品后端将使用SAS2交换架构及SAS2磁盘(当然同样会支持SATA,其实SAS和SATA更亲近,SAS诞生就兼容SATA,还不像FC要通过转接器)
2012年后新发布大换代的高端存储阵列产品后端将使用SAS2交换架构及SAS2磁盘
阅读(1574)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