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
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
成 真象。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句意为:用大大小小
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古人按语说: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
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
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
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新唐书一九二《张
巡传》《战略考·唐》)。
此计的关键在于真假要有变化,虚实必须结合,一假到底,易被敌人发觉,难
以制敌。先假后真,先虚后实,无中必须生有。指挥者必须抓住敌人已被迷惑的有
利时机,迅速地以“真”、以“实”、以“有”,也就是以出奇制胜的速度,攻击
敌方,等敌人头脑还来不及清醒时,即被击溃。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
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
扰乱敌人,使敌方造成判断失误,行动失误。此计可分解为三部曲:第一步,示敌
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假,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
变假为真,让敌方仍误以为假。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方掌握。
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注意:
第一、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谨慎的,此计特别奏效。
第二、要抓住敌方思想已乱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
有,出其不意地攻击敌方。
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
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今河南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
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张巡虽取得几次突击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
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无有箭只,很难抵挡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
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
夜幕之中,令狐潮以为张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
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
第二天夜晚,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
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敌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
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及,营中大乱。
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分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得退守陈
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实际上,秦国兵力最强,楚国地盘最大,齐国地势最好。
其余四国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当时,齐楚结盟,秦国无法取胜。秦国的相国张仪是
个著名谋略家,他向秦王建议,离间齐楚,再分别击之。秦王觉得有理,遂派张仅
出使楚国。
张仪带着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把商于之地六百里(今河南淅川、内江
一带)送与楚国,只要楚能绝齐之盟。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一得了地盘,二
削弱了齐国,三又可与强秦结盟。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怀王
派逢侯丑与张仪赴秦,签订条约。二人快到咸阳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酒,从车上
掉下来,回家养伤。逢侯丑只得在馆驿住下。过了几天,逢侯丑见不到张仪,只得
上书秦王。秦王回信说:既然有约定,寡人当然遵守。但是楚未绝齐,怎能随便签
约呢?
逢侯丑派人向楚怀王汇报,怀王哪里知道秦国早已设下圈套,立即派人到齐国,
大骂齐王,于是齐国绝楚和秦。
这时,张仪的“病”也好了,碰到逢侯五,说:“咦,你怎么还没有回国?”
逢侯丑说:“正要同你一起去见秦王,谈送商于之地一事。”张仪却说:“这点小
事,不要秦王亲自央定。我当时已说将我的奉邑六里,送给楚王,我说了就成了。”
逢侯丑说:“你说的是商于六百里!”张仪故作惊讶:“哪里的话!秦国土地都是
征战所得,岂能随意送人?你们听错了吧!”
逢侯丑无奈,只得回报楚怀王。怀王大怒,发兵攻秦。可是现在秦齐已经结盟,
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秦军尽取汉中之地六百里。最后,怀王只得割地求和。
怀王中了张仪无中生有之计,不但没有得到好处,相反却丧失大片国土。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
①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
事行动。
②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
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
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纷。《益卦》的《彖》辞说:“益动而
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
天生地长,好处无穷。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
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古人按语说: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
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日:“维令卒还,吾
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
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
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这则按语讲出了“奇”、“正”的辩证关系。奇正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孙
子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所谓“正”,指的是兵法中的常规原则;所
谓“奇”,指的是与常规原则相对而言的灵活用兵之法。其实,奇正也可以互相转
化。比如说,“明修找通,暗渡陈仓”,写入兵书,此法可以说由奇变为正,而适
时的正面强攻又可能转化为奇了。邓艾识破姜维“暗渡陈仓”
之计,认定姜维派廖化屯白水之南,不过是想迷惑自己,目的是袭取洪城,等
姜淮偷袭洪城时,邓艾已严阵已待了。邓艾懂得兵法中奇正互变的道理,识破姜维
之计。由此可见,对于熟悉兵法的人来说,战场上千变万化,使用各种计谋,必须
审时度势,机械搬用某种计谋,是难以成功的。
暗渡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刺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
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敌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
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此计是汉大将军韩信创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
功战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
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
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
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
争夺天下。
公元前206年, 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
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
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日要塞加紧防
范,阻拦汉军进攻。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
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
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一般来说,一个将领实施某一计谋取成功之后,敌方会吸取教训,防止再次上当。
因此,故伎重演,难度很大。古代军事奇才韩信,二施“暗渡陈仓”的计谋,玩弄
敌人于股掌之上,堪称一绝。楚汉相争,各路诸侯,自知力量不敌刘邦、项羽,他
们密切注意战争动向,寻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刘邦,后见汉兵受挫,就转
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今
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
河天险,紧守度日,封锁临晋关河面,森严壁垒。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以成功。他决定再施“暗渡陈仓”
的计谋。他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调集人马,赶造船只,派人沿黄河上游察
看地形。经过认真调查韩信决定从黄河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那里地势
险要,魏兵守备空虚。韩信一面命大军向夏口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
丁擂鼓呐喊,推船入水,作出强攻的样子。魏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就在汉军佯装
大举强渡的时候,汉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后,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生擒西魏王豹,占领
了西魏。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①,明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
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我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
步的局面恶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 豫顺以动: 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
(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
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
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
做事就顺当自然。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
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
利,一举成功。古人按语说: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
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
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
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澡日:“彼素畏尚等,吾
急之, 则并力; 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
《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按语提到《孙子· 火攻篇》,认为孙子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
合。这是很正确的。在《火攻篇》后段,孙子强调,战争是利益的争夺,如果打了
胜仗而无实际利益,这是没有作用的。所以,“非利不动,非得(指取胜)不用,
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指怨愤、恼怒)而致战。合于利而动,
不合于利而止。”所以说一定要慎用兵,戒轻战。战必以利为目的。当然,隔岸观
火之计,不等于站在旁边看热闹,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改“坐观”为“出击”,以
取胜得利为目的。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
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
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
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既,袁氏兄弟又去投奔
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君,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
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
许昌,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听说二袁归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
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
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
虑,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
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
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
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
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
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
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
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睢,对范睢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
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
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
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
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
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睢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
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睢的建议,也无可奈何。两
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
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
“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
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睢去动员白起,两
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
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
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睢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
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
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睢的妒忌之火,制造
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①, 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③。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古人按语说: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
一日玮方对客奕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
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
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宋将曹玮,闻知有人叛变,他非但不惊恐,反而随机应便,谈笑自如,不予追
捕,让敌人把叛逃者误认为是曹玮派来进攻的,把他们全部杀光。曹琼把笑里藏刀
和借刀杀人之计运用得何其自如!古代兵法早就提醒为战者:切不可轻信对方的甜
言蜜语、空头支票,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总之,此计还多用于军事政治与
外交的伪装上。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
的作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
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
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
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鞍苦苦思索攻城之
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行,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
主动与公子行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
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干言表。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
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行
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行已
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行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
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
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鞍还摆宴款待公子
行。公子行兴冲冲人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行
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骗开吴城城门,占领吴
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三国时期, 由于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17年,鲁
肃病死。孙、刘联合抗曹的蜜月已经结束。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
之心,只是时机尚未成熟。不久以后,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后患,
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保卫荆州。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
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议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
陆逊上任,并不显山露水,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他给关羽写去一
信,信中极力夸耀关羽,称关羽功高威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自称—介书生,
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关羽为人,骄做自负,目中无人,读罢陆
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人
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陆逊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
击关羽。孙权认定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派吕蒙为先锋,向荆州进发。吕蒙将
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舰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部。关羽得讯,
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关羽只得败走麦城。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
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
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
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
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古人按语说: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
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
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两军对峙,敌优我劣或势均力敌的情况是很多的。如果指挥者主观指导正确,
常可变劣势为优势。孙膑赛马的故事为大家的熟知,他在田忌的马总体上不如对方
的情况下,使他仍以二比一获胜。但是,运用此法也不可生搬硬套。春秋时齐魏桂
陵之战,魏军左军最强,中军次之,右军最弱。齐将田忌准备按孙膑赛马之计如法
泡制,孙膑却认为不可。他说,这次作战不是争个二胜一负,而应大量消灭敌人。
于是用下军对敌人最强的左军,以中军对势均力敌的中军,以力量最强的部队迅速
消灭敌人最弱的右军。齐军虽有局部失利,但敌方左军、中军已被钳制住,右军很
快败退。田忌迅即指挥已方上军乘胜与中军合力,力克敌方中军,得手后,三军合
击,一起攻破敌方最强的左军。这样,齐军在全局上形成了优势,终于取胜。李代
桃僵,就是趋利避害,指挥的高明之处,是要会“算帐”。古人云:“两利相权从
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以少量的损失换取很大的胜利,是划得来的。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
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象桃李共患难一
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
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象大家在象棋比赛中的“舍车保
帅”的战术。
战国后期,越国北部经常受到匈奴蟾褴国及东胡、林胡等部骚扰,边境不宁。
赵王派大将李牧镇守北部门户雁门。李牧上任后,日日杀牛宰羊,犒赏将士,只许
坚壁自守,不许与敌交锋。匈奴摸不消底细,也不敢贸然进犯。李牧加紧训练部队,
养精蓄锐, 几年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公元前250年,李牧准备出击匈奴。他
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见状,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的
士兵与敌骑交手,假装败退,丢下一些人和牲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匈
奴单于心想,李牧从来不敢出城征战,果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胆小之徒。于是亲率
大军直逼雁门。李牧已料到骄兵之计已经奏效,于是严阵以待,兵分三路,给匈奴
单于准备了一个大口袋。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逐个围歼。单于兵败,
落荒而逃,蟾褴国灭亡。李牧用小小的损失,换得了全局的胜利。
春秋时期,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于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
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
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必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
侄情分,不肯杀公主。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景公不杀她,就定下斩草除根之
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在
裤内,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赵家忠实门客公
孙许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
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
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
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了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许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
告密。屠贼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井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
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在忠臣韩厥的帮
助下,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程婴已
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
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
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他与公孙许臼合
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
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古人按语说: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
用。
大部队在运动的过程中,漏洞肯定很多,比如,大兵急于前进,各部运动速度
不同,给养可能造成困难,协调可能不灵,战线拉得越长,可乘之机一定更多。看
准敌人的空隙,抓住时机一击,只要有利,不一定完全取胜也行。这个方法,胜利
者可以运用,失败者也可以运用,强大的一方可以运用,弱小的一方也可以运用。
战争史上一方经常用小股游击队,钻进敌人的心脏,神出鬼没打击敌人,攻敌薄弱
处,应手得利。这样用顺手牵羊取胜的例子,不胜枚举。
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
谋略。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
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
不应该放过。
公元383年, 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势力强大。前秦王苻坚坐镇项城,调
集九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苻
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重缺粮,建议苻坚迅速进攻东晋。苻坚闻讯,不等大军
齐集,立即率几千骑兵赶到寿阳。东晋将领谢石得知前秦百万大军尚未齐集,抓住
时机,击败敌方前锋,挫敌锐气。谢石先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杀
了前秦守将梁成。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前秦军。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
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阵
势严整,立即命今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
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
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
箭之地,放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
河中间,再回兵出击,将晋兵全歼水中。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
顿时大乱。秦兵争先恐后,人马冲撞,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已经失灵,
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
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
中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大败。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
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唐朝中期,各镇节度史都拥有军事、经济大权,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蔡州
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在父死之后,起兵叛乱。唐宪宗派大将李诉担任唐州节度使,
剿灭吴元济。
李诉到任,放风麻痹吴元济。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只
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攻打吴元济,与我无干。吴元济观察了李诉的动静,见
他毫无进攻之意,也就不把李诉放在心上了。
其实李诉一直在思考攻打吴元济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手下的
大将李佑,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佑。李佑告诉李诉,吴元济的主力部队都部署
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军进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过是些老弱残兵。蔡州是吴元济最
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胜,应该迅速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李诉在一个雪天的傍晚,率领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边,趁守城士兵
呼呼大睡时,爬上城墙,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队静悄悄涌进了城。筹吴元济从
睡梦中惊醒,发现宅第已被围困,负隅顽抗,终于被捉。李诉将吴元济装进囚车,
押往长安。驻扎在洄曲的董重质见大势已去,也向李诉投降。
阅读(507)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