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463966
  • 博文数量: 1214
  • 博客积分: 13195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910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1-19 14:41
个人简介

C++,python,热爱算法和机器学习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214)

文章存档

2021年(13)

2020年(49)

2019年(14)

2018年(27)

2017年(69)

2016年(100)

2015年(106)

2014年(240)

2013年(5)

2012年(193)

2011年(155)

2010年(93)

2009年(62)

2008年(51)

2007年(37)

分类: LINUX

2007-10-07 01:17:21

第一次接触linux是在学长的讲座中,当时别的没注意,对3D特效特神往。
买了自己的电脑后20天,我装了ubuntu6.06.当时我的硬件比较新(nvidia Gforce6100 Nforce 405),网卡、声卡、显卡均识别不出,没声音、没网络、显示还可以显示,但安装不成nvidia驱动。为了会用linux,我每天都往图书馆跑,随便挑 本排版好的书就看。为了上网、出声,我上论坛、问学长,但没有人能给我正确答案,唯独电子部长给了一个凑合的答案,让我下离线包把硬件识别出来(现在知道 这是错的--当时根本没有这种包,现在也没有,linux不是那样识别硬件的,而且包有依赖关系,一个个下很麻烦,就连他也不知道下什么包,让我自己搜) 或者买一块网卡(这是因为他在论坛上看到有人买了网卡能上网了,其实该买块旧网卡)。我找离线包,找不着,郁闷至极,自己想尽各种方法解决,每次不小心的 尝试,都因我菜无法恢复而重装系统,那两三个月,我重装了上百次。后来,老耿给了我一块他不用的网卡,我才凑合能上网。在头两个月里,我不得不依赖 Windows,而windows下我是得心应手的,纵使它不稳定。杀毒软件卡帕还算行,有时要扫描系统挺占资源的,而我连安装卡帕后第一次都懒得扫描, 有时开机后先关卡帕,于是就中毒,也挺烦。
一次在ubuntu中文论坛上跟贴,有人回答了关于新硬件不能识别的问题。哦!原来是linux的kernel不支持,必须编译较新的内核,把所需支持的 硬件的那部分编译进去就行。这个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而之前竟然没有人能回答我。可是我当时那知道kernel、编译啊,我什么都不懂以致于 我不是开始搜索ubuntu下编译内核的方法,而是开始思考什么是内核。没多久,就有和我硬件相似的人写了一篇十分详尽的编译内核的方法,非常适合我这种 菜鸟(之所以适合,是因为他也是菜鸟--linux下通常能给你最大帮助的是比你高一点点的人)。编译是简单,照做就是了,难就难在配置,也就是把哪部分 编译成模块,哪部分编译成核心,而哪部分不编译,并且内容相当多,足有一千多项。网上是有许多这方面的文档,可是并非我要编译的kernel版本,700 项内容,可还有300项我一无所知。我当时编译了3遍,用了一个星期,并且那个星期我没怎么听进去课。第一遍就是照着那个和我一样菜鸟的人提供的文章编 译,当时确已成功,但因为我的一个小疏忽把fat32编码从支持中文的cp936变成utf8,结果开机启动时没挂载上。我已在官方论坛了解到开机挂载的 方法,但觉得开机速度太慢,于是就又重装系统,又重新编译(其实不必重装,但我菜)。第二次搜到不少这方面的文章,使我对内核中对各项内容了解的更深,但 至少还有200项我一无所知,这200项我搜了那么多文章没人提,我也只好选内核默认的选项了。这次是cdrom不能自动挂载(可以以root身份手动挂 载),我心想,那就再来吧(看我这口气已是无奈到极点,要知道配置内核并且细致到每一项是多么麻烦)。这次已经比较熟了。我把不了解的项直接copy到百 度和google,有解释--英文。我发现这些解释和程序下方对每一项说明是相同的,于是就阅读这些说明文档。文档写的不错,给出参考意见,比如:if unsure,remove it.这次编译时间最长,也最成功,唯一的一点遗憾是仍然无法用我的网卡上网,不过还好有老耿的。现在知道当时编译内核很傻,其实只要把重要的部分认真编 译一下,其他大可选默认的,因为一来那些无关紧要项的默认的选项基本适合任何机器,二来精简的内核对性能的提升不足5%。经历配置内核,了解到一些硬件知 识,也了解到我在网络方面一无所知。但我当时却认为自己至少已经不是菜鸟了(这是菜鸟普遍会考虑的问题)。
之后我认为自己很厉害,开始想着删除Windows。配置内核时,看到Gentoo的论坛上讲内核的很多,而其他的distribution几乎没提过, 于是我想当然的以为Gentoo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布版本,有着相当活跃的社区组织。,而且当时是10月发布,算是比较新的了,非常有可能不用编译内核(即 使需要编译,我只要我先前记录配置信息的文件copy过去就免得配置了)。于是我下载了gentoo的iso镜像,刻盘、安装。可怜的我才发现出大问题 了。
首先,gentoo2006.1我从来没刻录成功过。都是98%、99%出现一个写错误,可还能用。后来我把刻好的盘上的内容复制下来,做成镜像,镜像的md5居然是正确的(很奇怪吧!)。再后来我了解到2006.1有bug,无法从硬盘安装。
Gentoo2006.1已经是图形安装界面了,可即使是图形,它也并没有ubuntu那么傻瓜,许多概念我都不懂,可参考着Help也就过去了。这奇怪 的盘用图形安装界面总是失败,于是我下了一个gentoo-mini,只有50M左右。开始我还以为跟ubuntu的server一样呢,后来发现完全不 是那么回事。完全用命令安装使我学了不少知识,可也用了两三天,最后没成功的原因并非我,而是用那张CD有时可以联网,有时却不能(的确是奇怪的发布版 本),而50M无疑说明安装时需要网络。我最后是在一张刻坏的desktop上用command-line模式安装成功的(就这还有bug,无法添加 ppp网络接口)。进去等着我的是字体导致的无法阅读,无声,无网(新的网卡已认出,但无法拨号),无源。然后在Gentoo上学会了挂载、格式化硬盘, 权限设置等一些命令。后来手动安装ppp和rp-pppoe,号是拨了,都开始计费了,却无法上网。总的来说是浪费了不少时间,可是了解了gentoo这 个世界上Only for export的发布版本。
接着我的linux有点混乱。先是FC6(不会用yum),觉得很丑,换rhel4-as,内核很老,但初次体验到如此稳定,可能是对它的不了解,我又换到Zenwalk。
Zenwalk基于Slackware,源码安装,简单、快捷、稳定,看到一个人说它很有禅意。用后感:没有包依赖关系,耗系统资源少,占硬盘空间少,定制安装包只要加入和移除即可,美中不足的是无法拨号,跟Gentoo一样,收了钱却不给上网。
总想用一些古老的linux distribution,像Slackware、Debian。了解到Debian在服务器使用上排行老二,次于该死的redhat,最早由Ian Murdock于1993年创建,是迄今为止,最遵循GNU规范的Linux系统。Gentoo开发者说Gentoo2007.0会于三月发布,如今 5.1,未见踪影,不知是否要和八月的2007.1一起发布。没等到Gentoo等来了Debian。Debian etch四月八日发布,新的stable支持amd64,也是第一次于stable中支持amd64.我选择试试,因为Debian本来就是我心仪已久的 发布版本。LinuxSir上有篇文章《debian etch 简要安装指南》,很好。可还是会有字体,locale等问题。最要命的是beryl配置中也有点小问题,一直没看到神往的东西。事情是发展的,直到今天, 看到了3D,Transparency cube,Rain,Window wave,我彻底折服了。
阅读(170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