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33137
  • 博文数量: 63
  • 博客积分: 2465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47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0-08 17:2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3)

文章存档

2011年(5)

2010年(41)

2009年(17)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10-09-15 15:00:44

/board/prochip/ub4020/U-boot.lds

OUTPUT_FORMAT("elf32-littlearm","elf32-littlearm","elf32-littlearm")

    ;三个分别指定在缺省、大端、小端情况下的输出可执行文件格式,这里都指定输出格式是elf32,小端和arm体系结构。

OUTPUT_ARCH(arm)

    ;输出可执行文件指定为arm体系结构。

ENTRY(_start)

    ;指定启动时的函数入口地址,_start在每个CPU目录下的start.S中定义,真正的启动运行地址段由TEXT_BASE宏定义在编译时由config.mk中定义。

SECTIONS

{

    . = 0x00000000;

    ;指定系统启动从偏移地址零处开始。注意这只是个代码地址偏移值,真正的起始地址是由编译时指定的CFLAGS指定的。

 

   

;地址进行4字节对齐调整。

    .text      :

    {

cpu/sep4020/start.o (.text)     ;定义.text段空间

     *(.text)                        ;后续.text段内容的分配

    }

    . = ALIGN(4);

;地址进行4字节对齐调整。

    .rodata : { *(.rodata) }            ;.rodata只读数据段

    . = ALIGN(4);

;地址进行4字节对齐调整。

    .data : { *(.data) }                ;.data可读可写数据段

    . = ALIGN(4);

;地址进行4字节对齐调整。

    .got : { *(.got) }                  ;.got段式uboot自定义的一个段,非标准段

 

  . = .;

  __u_boot_cmd_start = .;                   ;__u_boot_cmd_start赋值为当前位置

;即定义了.u_boot_cmd段空间的开始位置

  .u_boot_cmd : { *(.u_boot_cmd) }

  __u_boot_cmd_end = .;                 ; __u_boot_cmd_end赋值为当前位置

    ;即定义了.u_boot_cmd段空间的结束位置

 

armboot_end_data = .;       ;armboot_end_data符号指向之前所有分配完段的结束

 

    . = ALIGN(4);

;地址进行4字节对齐调整。

    __bss_start = .;            ;.bss段开始位置

    .bss : { *(.bss) }

    _end = .;                   ;.bss段结束位置

}

 

 

说明1:标准应用程序包括 3 类标准段空间:.text 运行代段;.data 全局变量等具有初始值的数据空间;.bss暂态变量,堆栈等数据空间;

说明 2.rodata.got.u_boot_cmd 等段空间由程序员设计需要而自行定义的段空间;

说明 3:采用 ARM720T CPU 进行分析,其指令字长为 4字节,所以地址调整为 4 字节;

 

 

1)在配置文件config.mk154定义了CPPFLAGS 变量,其中指定了程序的链接基址为      TEXT_BASE

    CPPFLAGS := $(DBGFLAGS) $(OPTFLAGS) $(RELFLAGS) -D__KERNEL__

    ifneq ($(TEXT_BASE),)

    CPPFLAGS += -DTEXT_BASE=$(TEXT_BASE)

    Endif

2)在其后又在172CFLAGS 包含了CPPFLAGS变量

    CFLAGS := $(CPPFLAGS) -Wall -Wstrict-prototypes

3)然后在主Makefile中将config.mk进来了,这样其中的大部分变量都在编译过程中有固定的值了

    # load other configuration

    include $(TOPDIR)/config.mk

4)在生成elf可执行文件u-boot的命令中就指定了链接标志LDFLAGS

$(obj)u-boot:   depend $(SUBDIRS) $(OBJS) $(LIBBOARD) $(LIBS) $(LDSCRIPT)

        cd $(LNDIR) && $(LD) $(LDFLAGS) $$UNDEF_SYM $(__OBJS) \

            --start-group $(__LIBS) --end-group $(PLATFORM_LIBS)

            -Map u-boot.map -o u-boot

 

查看system.map如下:

30700000 t $a

30700000 T _start

30700020 t $d

30700020 t _undefined_instruction

30700024 t _software_interrupt

30700028 t _prefetch_abort

3070002c t _data_abort

30700030 t _not_used

30700034 t _irq

30700038 t _fiq

30700040 t _TEXT_BASE

30700044 T _armboot_start

30700048 T _bss_start

3070004c T _bss_end

30700050 T IRQ_STACK_START

30700054 T FIQ_STACK_START

30700058 t $a

30700058 t reset

30721934 A __u_boot_cmd_start

30721934 d $d

30721934 D __u_boot_cmd_autoscr

 


 还没弄明白

 

 

 

 

 


以下是转载的一篇文章


对于.lds文件,它定义了整个程序编译之后的连接过程,决定了一个可执行程序的各个段的存储位置。虽然现在我还没怎么用它,但感觉还是挺重要的,有必要了解一下。
先看一下对.lds文件形式的完整描述:

SECTIONS {
...
secname start BLOCK(align) (NOLOAD) : AT ( ldadr )
  { contents } >region :phdr =fill
...
}

secname和contents是必须的,其他的都是可选的。下面挑几个常用的看看:
1、secname:段名
2、contents:决定哪些内容放在本段,可以是整个目标文件,也可以是目标文件中的某段(代码段、数据段等)
3、start:本段连接(运行)的地址,如果没有使用AT(ldadr),本段存储的地址也是start。GNU网站上说start可以用任意一种描述地址的符号来描述。
4、AT(ldadr):定义本段存储(加载)的地址。
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摘自《2410完全开发》)

/* nand.lds */
SECTIONS {
firtst 0x00000000 : { head.o init.o }
second 0x30000000 : AT(4096) { main.o }
}

    以上,head.o放在0x00000000地址开始处,init.o放在head.o后面,他们的运行地址也是0x00000000,即连接和存储地址 相同(没有AT指定);main.o放在4096(0x1000,是AT指定的,存储地址)开始处,但是它的运行地址在0x30000000,运行之前需 要从0x1000(加载处)复制到0x30000000(运行处),此过程也就用到了读取Nand flash。
这就是存储地址和连接(运行)地址的不同,称为加载时域和运行时域,可以在.lds连接脚本文件中分别指定。
编写好的.lds文件,在用arm-linux-ld连接命令时带-Tfilename来调用执行,如
arm-linux-ld –Tnand.lds x.o y.o –o xy.o。也用-Ttext参数直接指定连接地址,如
arm-linux-ld –Ttext 0x30000000 x.o y.o –o xy.o。
 
既然程序有了两种地址,就涉及到一些跳转指令的区别,这里正好写下来,以后万一忘记了也可查看,以前不少东西没记下来现在忘得差不多了。。。
ARM汇编中,常有两种跳转方法:b跳转指令、ldr指令向PC赋值。
我自己经过归纳如下:
(1)       b step1 :b跳转指令是相对跳转,依赖当前PC的值,偏移量是通过该指令本身的bit[23:0]算出来的,这使得使用b指令的程序不依赖于要跳到的代码的位置,只看指令本身。
(2)       ldr pc, =step1 :该指令是从内存中的某个位置(step1)读出数据并赋给PC,同样依赖当前PC的值,但是偏移量是那个位置(step1)的连接地址(运行时的地址),所以可以用它实现从Flash到RAM的程序跳转。
(3)       此外,有必要回味一下adr伪指令,U-boot中那段relocate代码就是通过adr实现当前程序是在RAM中还是flash中。仍然用我当时的注释:

relocate: /* 把U-Boot重新定位到RAM */
    adr r0, _start /* r0是代码的当前位置 */
/* adr伪指令,汇编器自动通过当前PC的值算出 如果执行到_start时PC的值,放到r0中:
当 此段在flash中执行时r0 = _start = 0;当此段在RAM中执行时_start = _TEXT_BASE(在board/smdk2410/config.mk中指定的值为0x33F80000,即u-boot在把代码拷贝到RAM中去 执行的代码段的开始) */
    ldr r1, _TEXT_BASE /* 测试判断是从Flash启动,还是RAM */
/* 此句执行的结果r1始终是0x33FF80000,因为此值是又编译器指定的(ads中设置,或-D设置编译器参数) */
    cmp r0, r1 /* 比较r0和r1,调试的时候不要执行重定位 */

   
本文引用通告地址:
阅读(83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