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36707
  • 博文数量: 206
  • 博客积分: 6000
  • 博客等级: 准将
  • 技术积分: 30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11-06 13:2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06)

文章存档

2010年(52)

2009年(94)

2008年(60)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10-02-21 15:42:11

说侠客“千面”,并不是说侠客是一个变色龙,时而幻化出不同的嘴脸,而是一部侠客的变迁史。侠客早在几千年写进历史了,只是对那些更喜欢看武侠小说的读者来说,侠客的理解虽有千差万别,总的来说就是弘扬那些真善美,这些大的标准还是可以统一的。

    被诗情化的侠客,其实过的不都是那么诗情,有人抒情于纸,感叹万千,侠赋一首,在那剑光处,荡涤心灵,邪恶四避。看他扬鞭起,闲云野鹤,神仙眷侣。不过如果把侠客的变迁一一推理陈述,那么像杜月笙,恐怕也要归入侠客。

    同样一位侠客,他身上聚焦的光线不同,那么给人的印象乃至评价,也会随之不同。从横向来看侠客也没有多多面,一个人算不算得上侠客,恐怕只能受益的大体,同时还要看你给这个“侠客”的定义比较宽还是比较窄,比如古龙笔下的若干侠客,还有令狐冲类的侠客,还有武松这样的侠客,从宽泛的定义看,被归入“侠客”名下了。严肃的角度来看,哪里是什么侠客,就是个武徒,这类人他唯一的人伦底线,就是为朋友。朋友是他的底线,也是他的行为高标。他们确实有不少侠义的行为,也不失为一个好人,所谓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更多是碰巧赶上的捎带脚的活儿。

    二

    “侠”字的定义很简单,可以去问百度百科,也可以去查新华字典,实在不行就去翻翻《辞海》、《辞源》,都有简单明了的诠释,也用不着谁去刻意的下定义。

    毫无疑问,真正的友情是超越功利的,韩非子为什么说“侠以武犯禁”,把“侠”比喻成“蠹”,因为“侠”开始却是和“武”有关,在形、在义两个方面都可能从“铗”字看出来,先秦称“剑”也叫“铗”,动嘴走四方的只能叫游士,动剑行天下的才能叫游侠。这个“侠”的开始和正义无关,除了看功夫如何,关键是看拿的是什么?如果是长矛、铁戈,只能算是士兵。孔子拿剑,表示身份的象征,但是没有人说他是侠客,不是功夫不太高,就是总体来看他是文胜过他的武。

    《史记》中有《刺客列传》,俺只看过聂政、荆轲二章,司马迁在《游侠列传序》还说“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可见这个“侠客”除了拿要剑,还是讲究出身的,不是会几个功夫就可以当侠,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只能说是在这些刺客里总结一种稀有的中性品质,第一,重承诺;第二,讲义气;第三,轻生死。

    西汉大侠郭解,因犯罪被官府通缉,武帝追杀,逃到临晋,临晋人少公设法帮他逃脱出关,后来才知道救的这个人是郭解,他们并无交情,居然少公为了保密而自杀。都怪当时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不能问问当地的人民,不知道这个郭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翻翻历史郭解不过就是西汉的杜月笙,哪能和《龙门客栈》里杨涟媲美,不过这个时候侠客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光拿剑和有出身也不行,还得三个品质,由此也影响了后来的评书戏曲。

    三

    世上只有两种侠值得一妨,一是有助于弘扬的道德,一是有助于完善的道德。武松打虎的目的不是为民除害,路过景阳冈而已;窦尔顿盗御马也不是劫富济贫,不过是见财起意。不过这个动机不用太清楚,关键看这个产生结局给没给大多数人带来利益。武松醉打蒋门神,其实目的并不是为了一方的安宁,他是为了自己的兄弟,不过杀死了蒋门神,却是消灭一方恶霸。别深究善心,多看看善举,至少起到弘扬的作用。

    完善道德者,往往出生在生灵涂炭的末世王朝,或者是水深火热的无道社会,因此这也便有了层次的区别,能做到完善,趋近完善,就可以说那是英雄。他符合的多数人的利益,比如燕子李三、霍元甲、郭靖、梁羽生笔下的七剑……,叶问也不甘寂寞,一跃成为侠之大者,英雄要服从于广义的社会意愿,他有着明确的目的,这就是“为国为民”。

    小说也好,快板也好,评书也好,那是文人谈侠,与历史侠客不是一码事,不然怎么能说是“千古文人侠客梦”呢?“侠客”也可以做“文人”的梦,不过活跃于纸上,到底写作不是他们的强项。历史侠客里那些稀有品质,影响者旁观的文人,文人的浓墨重笔也完善了侠客,相互作用之下,事实也证明了这个“侠客梦”还是有贡献的,在普及大众文化、提高大众欣赏层次水平上,他们做出了漂亮一笔,如今的“侠客梦”可以说说是人人都在做。

    四

    文人写侠是真实侠客史的外围性补充,同时在道、儒、墨的不同诠释中衍生出一种出世向内型的“侠客”,例如《欢乐英雄》,他们都藏在富贵山庄里。郭靖对杨过道:“我辈习武,所谓何来,行侠仗义扶危济困实为小事,江湖人之所以尊称我为郭大侠,实乃敬我为国为民。”,往前了看“行侠仗义扶危济困实”山庄里的人都没有过干什么,往后了看距离“为国为民”更是太远。

    “侠客”虽然暗藏着一些玩世不恭,往往过都很悲壮,那些先秦的刺客不必说,看霍元甲、大刀王五、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韩国义士安重根、鉴湖女侠秋瑾,这些真实侠客,再来对照他们的结局,真的让我“欢乐”不起来。

    被诗意化的侠客,过的一点也不诗意,一把宝剑,一壶好酒,佳人相伴,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还是有点理想化,理想化的极致甚至会走向庸俗。回到那个富贵山庄里,与其说他们是侠客,不如说是山野狂歌的隐士。

    因为各有各的认识,因为追求的感受也不同,从《欢乐英雄》的故事也可以看出,“侠客”的定义依然在变迁,可能是和具体的情节行为没有关系,而是一种赋予自由快乐精神名词。

阅读(138)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南瓜的力量

下一篇:“我爱我家门”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