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1615
  • 博文数量: 44
  • 博客积分: 2021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5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3-03 10:12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9)

2009年(34)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12-01 16:33:38

这些日子一直在“浮生游记”博客上写文章,就荒废了这里了。准备加紧补充点专业性文章了。

不过现在是凌晨1点半,我无心情去研究弹出窗口,将“浮生游记”的一篇新作贴到这里吧。

希望,80后们,一定要看看。

也希望那些把我当前辈请教的“晚辈”好好看看。你们不一定非要找学姐学兄专家们请教,用心去看你们身边那些优秀的同龄人,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多和他们学学。我们比你们知道得多,也许仅仅是多吃了几年饭,多念了一点书,多走了一些路,可是,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这样你会更加有针对性和紧迫感。

我其实很不喜欢这种紧迫感。比我优秀的同龄人,暂且让我有压力,更何况是相差将近10岁的90后。

但是,没办法,这是大势所趋。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不想做那个前浪吗?好好学学那些优秀的90后。

——————华丽的分割线——————————————————————————————

各位80后同学们注意了,我们一定要加把劲了。

参加完书友会的交流活动,我又和拼车回家的两位同事畅谈了一路,我旁边那位优秀的美女同事不住地在说:“我好震撼啊”,我心里感受同样如此。

其实我晚上想限制自己不去动脑,不去思考,以免会发散,会失眠,所以我在路上想,我今天感受太多,书友会交流时感受到了一种交流的愉悦,自由的畅快淋漓,然而现在我余兴未消,反而在一路的反刍中,震撼越加强烈,但是我不想开头去写,我想留到明日,在美好的星期六早晨,醒来,慢慢去写下今天晚上的一点一滴。

但是我回到家,我的大脑很兴奋,今天从7点钟到11点,在大家趣味盎然的交流中我未曾感觉到一丝的困意。我不但睡不着,也不敢草率入睡。我脑子里那些在刚才的交流中强力入侵的思想片段如此珍贵,我担心我一觉醒来,这些会被重构失去真意。

所以我冒着失眠的危险,写下今天的心得。如果是失眠,这是最有价值的失眠。而,我,刚刚从一个精彩的交流会回到家,这,可以说,是我迄今以来(注意,从小到大)参加过的最让我震撼的交流会——亲爱的们,你们一定觉得我言过其实了。我的震撼也正来自于自己的感受,我说这不可能。可是就是刚才,真的发生了。

我的认知,在那几个小时得到改变。我的思想,在那几个小时受到冲击,还有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影响,我开始借助别人的视角,重新,再次,反思生活,人生,社会,价值——你说,这够不够震撼。

你还是会说:你言过其实了。

是的,如果这次交流会,仅仅是书本的内容分享,我会收获很大,但是不会震撼,哪怕那本书真的很好。

如果是一位学高望众的学者去分享人生智慧,我会收获很大,但是不会震撼,哪怕醍醐灌顶。

所以,我震撼的,不是被分享的书,不是因为有知名的人士,而恰恰是曾经被我一杆子打翻的误读了的90后。

90后是什么代名词?

叛逆,离经叛道,网络游戏,迷茫,富足,吃饱了没事干,空虚,物质,新新人类……90后即使不被妖魔化,我们也会觉得和他们交流有代沟。

小P孩,我和你交流什么?和你交流魔兽吗?你想和我交流什么?莫非我们一起谈谈哲学?人生的意义?

公司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有紧迫感,而这种紧迫感,大多数是年龄上的压力。但是今日,我体会到那种紧迫感,已经是真正的后生可畏,他们的思想,他们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解读以及中间体现出来的心智成熟度,远远超乎了我原本的想象。

因为写博客,因为有几个学妹学弟的粉丝,我很早就甘心以“学姐”和“长辈”出现,给他们指点职业规划。但是,我有意去回避“年轻一族”更多的交流,因为我觉得我们会“无话可说”,我们中间出现了明显的代沟。

今日,书友会上,最出彩的不是我们这些职场上的“成功且清醒”的人士。最出彩的是那几位浙大的mm,最大的是大三,其他的都是大一的新生,他们有着典型的90后的表情和语言,有着积极到甚至有点亢奋的人生态度。

她们不断表达的是对于生活的热爱,但是在交流中我们又发现,这种爱是清醒的,是在觉察到人生的真相和不完美的前提下的热爱。这种爱更加有力量,更加务实,更加经得住考验。所以,我们几位老人,在会后,达到的共识就是:我们已经不需要为她们的前途和未来担心。

她们的心中已经生长出来一种坚定的力量,已经接受了人生的不完美,那么一定已经具备了应付各种困难和风雨的准备。

一位大三的女孩子,淼,典型的水瓶座,是一位有明确的规划的女孩子,喜欢研究星座的可爱,掩饰不住内在的丰富。她是AIESEC中国浙大分会的分会主席,因此就是另外一个90后mm Janet口中崇拜的“老大”。淼自然而然有一种老大的气场,震撼了我们在场的所有人。明年去德国交流,计划在欧洲游学,准备报名应征南极行活动(强调一下,这些不是梦想,而是踏踏实实的进展中的计划)……

但是她带来的书,《窥视日本》,还有本村上春树的散文集,展示着她内心对于生活中小趣味的由衷热爱。

至于,Janet,天呢,她来的时候,一张90后的娃娃脸,一本正经的开场,我本来以为她就如同其他小孩子一样,抱着天真而浪漫的心去探索世界才来的。没想到,是她,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核心人物,成为了super star,让我们长吁短叹。

Janet思路表达非常清晰,逻辑思维和思想的深度,心智的成熟度,让我惊叹不已。

语录,我没有记下她太多的语录,大概有这么几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90后是如何思考人生的:

——我喜欢政治,但是我不喜欢时事,我喜欢的是政治本身,比如国家的架构,各个阶级,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我真的非常包容的,我没有发现我有不喜欢的课,我想想……好像就是高中语文课吧,因为它把课文分解得太细了,一段一段的,然后分析某个字在某个句子中的作用,我真的不喜欢这些。

——我喜欢读历史,但是我不是很喜欢上历史课,我享受的是读历史的过程,但是我没记下多少东西,所以我更加喜欢读历史。

——是我选择了浙大,不是浙大选择了我。

——数学其实就是一种哲学。我的数学老师非常好,他给我们讲数学课的时候经常会讲一些哲学方面的事情,比如某个数学家发现了什么定理就是和某个哲学有关……

——我最崇拜的就是马克思,他的哲学,他的体系,包括他的理想(共产主义),我相信也一定会实现,并愿意为此付出终生,但是我不会成为共产党员。

——腐败的源头往往不是最高层,而是中间的某个环节断掉了,从而上梁不正下梁歪,一路腐败下去。

——我想通过读书来逐渐让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完整起来。

……太多了,可惜我只顾的惊叹,已经无暇去记录着话语。

口中地道的英语,随手拈来的典故,哲学家的话,引经据典,而又一脸沉着,平静,娓娓道来,这真的是我原来理解中的90后吗?

恩,还有一位mm,孔令玄,我忘记了要名片(哦,对了,上述两个mm有着正式的交往场合的名片),则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一个主持人的姿态,坐姿端庄,言谈举止,恰当有礼。自我介绍中,才发现她来自礼仪之乡的——山东曲阜,据说是孔子的传人。

当你有一天被妈妈被告知你是孔子的后人时,你会如何反应?你会为此自豪,让自己贴上一个伟大的标签而津津乐道?会有使命感吗?会为此有压力吗?

当孔令玄被妈妈语重心长地告知:你是孔子的后人,你理应肩负起一种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的时候。小女孩认真了,并为此实践。她的观点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清醒,积极而现实。

国粹为何一定要曲高和寡?文化为何一定是摆在那里让人去瞻仰的?为什么不能市场化,既传播,又商业化运作赚钱,这两者完全是不矛盾的。

我们都没看错她,她的语音像播音员,她的仪态像节目主持人,她的起承转合,语言的组织,让现场已经有了味道十足的现场录播味道。原来,她真的是浙大电台主持人。不可小觑。

你们一定会说:这些仅仅是少数的佼佼者代表吧?

是的,可是那又怎么样?

其他同学的发言也非常精彩,赛龙同学,李慧同学,还有其他的阿里同事。

这些人是我平时的同事,我联想到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其他同事们,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我们看到的一直是对方的一面,工作的一面。我们对他们的内心世界的丰富程度远远不了解,如果不是这次交流,我也不知道原来这些日常工作中的同事,暗藏了如此丰富的思想和人生体验——这暂且不表吧。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三个阿里人感慨不已。

我们大学的时候在做什么?我们的人生目标在哪里?

其实,我真的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生活的河把我送到哪里,我就停留在哪里,在哪里生根发芽。过去我会为我的“不长进,不追求”找种种借口,比如活在当下,比如无为,比如内心的丰富。可是,我承认,我内心的平衡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我会在比较中失去内心的短暂平衡。一时,自认为看透了人生,认为解脱之道就在眼前,为此平和而快乐;一时,受情绪影响,陡然失去内心的平衡,焦虑,担忧,消沉,迷茫。

赛龙兄说,活在当下,说说容易,做起来非常难。除非,有社会的基本富足来保障,自己已经不需要为生活操心,为生计发愁,整体社会也和谐、富足。要不然,就需要你内心的力量足够强大。如那个在3年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潜心做出了《打,打个大西瓜》的人。

我们远远都不是内心如此强大的人,所以我们都会有很多对自己真正想过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我们也会由于种种因素,不可抗拒之因素,无法抛下现在的一切,单纯去追求那种境界。我们会困惑,迷茫和苦恼。然而生活的真相也就是如此。

看看,那些理智的90后,如何茁壮成长起来了。

她们站在我们身边,他们比我们年少10岁,但是那一刻,思想的交流,我们反而更加浅薄。他们对于人生的探索,认知,已经逐渐成熟和完整。而我们平时,在琐碎的工作中,忽视了对于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忽视了目标,完成了任务,但是早已不知道所谓何事。

看看,这些清醒的90后,她们马上会走到社会上,和我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她们比我们年轻,比我们积极,比我们有想法,比我们有深度,甚至,视野比我们更远大,计划比我们更清晰,我们如何竞争,如何生存?那个时候,资历,算什么?

我们学习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能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规划的人已经难能可贵了,而她们,在大学期间,是在寻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意义,建构自己的世界观.

在心智成熟的基础上,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有足够开阔的眼界和胸怀,若为求生计,学一些工作所需的技能,那简直是太简单了.

后生,可畏。

今天的活动是一个思想上的洗礼,以上文字,虽然多而罗嗦,但是还是只是感想中的一部分。

只给能够听懂的人讲。

http://heidixie.blog.sohu.com/135388998.html

阅读(641)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把时间当做朋友(转)

下一篇:中科方德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