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291942
  • 博文数量: 8065
  • 博客积分: 10002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9670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16 17:0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065)

文章存档

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10-20 11:32:13

   回想在存储虚拟化诞生的早先时候,全球工业协会(SNIA)对虚拟化作了如下定义:"虚拟化就是将一个或多个(后端)服务或功能与其它(前端)功能相结合,来提供实用抽象服务的技术。虚拟化通常可以隐藏一些后端的复杂性,或者可以为现有后端服务添加或集成一些新的功能。"
 
  虚拟化的定义发生了延展

  最近我得空拜访了 SNIA,试图了解这一定义在最近几年里是否有所变化。在这里我很高兴地了解到他们对这一定义进行了延展,增加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将虚拟化定义为"通过提取、隐藏或将存储系统或服务的内部功能与应用程序、计算或一般相隔离,来支持独立于应用程序和网络之上对存储或数据进行管理。"

  第二部分补充了如下内容:"虚拟化在存储服务或设备中的应用,旨在整合功能或设备、隐藏复杂性、以及为较低级存储资源带来新的功能。"

  定义的第一部分在大多数存储虚拟化中均有体现,包括:基于服务器、网络、阵列、或是控制器的虚拟化解决方案。所有这些解决方案均能够提供: 独立于应用程序和网络之上, 管理存储与数据的能力。然而,根据它们所构建的基础,它们在能够进行虚拟化的存储和数据方面各有限制。基于服务器的虚拟化只能对连接到相关服务器的存储和数据进行虚拟化。基于网络的虚拟化只能对连接到网络的存储进行虚拟化,基于阵列的虚拟化则只能对该阵列中包含的存储和数据进行虚拟化。只有基于控制单元的虚拟化能够对连接到该控制单元的异构 FC 存储进行虚拟化,以及对通过 FC、SAN、ESCON、FICON、、和支持 VTL、NAS 与 CAS 的网关连接到控制单元的系统进行虚拟化。

  虚拟化1.0与虚拟化2.0的不同

  定义的第二部分明确指出了 IDC 和 所指的虚拟化 1.0 与虚拟化 2.0 之间的不同指出。这一部分规定了虚拟化的能力,即需要能够整合功能或设备、为较低级存储资源添加新能力、同时隐藏复杂性。

  通过采用基于控制单元的虚拟化解决方案,诸如 JBOD 阵列等较低级存储资源可借助企业级存储单元具备的卓越性能与强大功能得到显着增强。此类增强的典型实例为:虚拟化 SATA 磁盘以连接到大型机 ESCON 通道,进而提供一个较低成本的存储层。如果没有这一整合 SATA 与 ESCON 的能力,大型机设备将需要对数据进行压缩,以便降低在 ESCON 类型磁盘中存储数据的成本。另一个实例为:通过对存储单元后方的存储资源进行虚拟化,企业将能够对所有存储资源进行精简

  当然,整合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处于控制单元后方的功能和设备,我们还能够将连接到这一平台前端的功能,与控制单元自身包含的功能和连接到存储资源的功能进行整合。例如,它能够整合 VTL 网关与控制单元复制功能,在异构存储系统间实现远程连接,或者借助精简配置与功能充分发挥 CAS 的性能。

  InfoStor 最近发布了一份案例研究,展示了中西部金融机构在虚拟化 2.0 时代使用虚拟化和精简配置功能的体验。这一虚拟化存储基础设施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轻松快速地向快速壮大的服务器群提供存储和连接资源,而无需购买约 40 TB 的全新

阅读(59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