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10-13 14:35:56
鱼与熊掌兼得
众所周知,目前主流存储架构主要有DAS、NAS、SAN、IP SAN等四种技术(四种技术比较见表1)。通过对现有存储技术的研究,结合图书馆数字资源多样性的特点,以及未来数字图书馆对存储的要求,我认为将SAN与NAS技术相融合的存储系统无疑是一个实用的良好的系统。具体介绍如下。
采用SAN建立图书馆核心数据存储系统,采用NAS代替文件,利用NAS廉价、灵活的优点提供轻访问量数据的存储。
具体做法是将NAS构架在SAN上,根据用户的需求,两者并行发展,并形成统一的架构,同一个存储系统中即可实现SAN,又可实现NAS。
NAS-SAN会聚系统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鱼与熊掌兼得。NAS支持File协议,后者则支持Block协议。SAN的精髓在于分享存储配备,NAS则在于分享数据。通过NAS-SAN的会聚我们可以为所有服务器提供SAN的好处,包括性能、灵活性和数据块的信息服务,以便让能快速运行。至于客户端方面,由于NAS系统有自己的文件系统,所有文件级的信息可以通过NAS服务器直接提供给客户端而不占用应用服务器的资源,这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系统性能。
具体来讲,本方案具有以下4个优点。
首先,几个TB到几十个TB确实不是一个小的数据量,SAN作为一个后台存储可以起到一个非常适合和灵活的作用。其次,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并发用户数比较多的环境,SAN并没有为客户端带来什么好处,因为这些客户端只连接到LAN上,而并没有连接到SAN上。在考虑到性能的前提下,还必须考虑到通用服务器的I/O瓶颈问题。由于NAS本身就是一台高性能文件服务器,它可以全面分担应用服务器的负担,使系统整体性能得以大大提高。第三,由于所有应用基本上为数据库检索,服务器通过HBA连接到SAN上可以获得数据块级的服务,全面配合数据库的要求,达到最高的性能要求。第四,绝大部分数据如扫描的TIF信息、PDF电子文档、信息等,都是文件级信息。采用NAS来存储将会带来性能的提升。
实践出真知
下面谈谈中山大学图书馆存储的发展里程。2003年以前,我们主要的存储设备是一个ADTX的,主要存放的是超星电子图书。2004年开始,在网络中心,存储设备也由网络中心统一采购。目前我馆的数字资源的存储量大概有12.4TB,主要是超星、方正Apabi、维普等电子资源。
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发现,图书馆对数字资源存储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存储系统共享性,存储结构能够真正解决数据的海量存储。
(2)数据存取安全快速。
(3)系统可升级和经济性。
(4)先进性,存储技术应符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
(5)安全性原则,在数据的、系统的连续作业、和快速恢复等方面都要考虑。对比前文对NAS-SAN会聚方案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该方案完全可以满足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