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283526
  • 博文数量: 8065
  • 博客积分: 10002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9670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16 17:0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065)

文章存档

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9-26 14:23:08

   美国“9.11”事件之前,世贸中心还遭受一次停车场炸弹的袭击,这造成150家企业直接退出市场。来自国外调研中心的数据,在经历灾难停运的公司当中,有2/5没有办法运营,还有1/3在未来两三年之内逐渐消亡。这样的数据不是耸人听闻,这提醒社会和企业,灾难对企业的影响同样非常巨大。因此,企业如何应对灾难,必须提上日程。

先评估 再进行业务恢复

    不同的企业在进行灾难恢复准备的时候,方法并不尽相同——生产类企业的系统一般分成两类,一个是生产系统,一个是IT管理系统,对于生产系统来讲,一个好办法就是分散。“像当年非典时期,国外很多大企业在我国南方都有制造基地,受到了严重影响,但这些企业即时把定单分散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制造基地,这样虽然管理成本会增加,但是不会出现大的损失。”汪琪说。

    对于企业的信息系统来讲,企业建立这些系统时需要进行灾难备份,最好是做长距离的异地灾备,这样企业可以拥有两个管理和运作中心,有几个工厂分布在各地,一旦发生灾难,其中一套体系出现问题了以后,还有另外一套体系可以帮助恢复70%到80%的生产能力,不会导致企业消亡的厄运了。

    对于拥有比较完善信息系统并进行了灾难备份的企业来说,灾难发生后,首先可以自我评估受损的情况,如果生产中心受到了一定的摧毁,达到40%到50%的摧毁量,就需要启用灾备中心。

    我国的银行是灾难备份做得最早的行业,大部分是把核心系统进行了备份。但如果真正发生了灾难,要切换到灾备中心的话,这其实仍是一件非常难以决策的事情,因为有可能切换过去之后只能完成50%左右的交易,而剩下的50%是没有办法提供的。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一个月,对企业的损坏很大。

    所以,灾难发生后,企业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评估,评估到底是在本地的生产中心做恢复合适,还是启用异地的灾备中心更保险。评估做完了之后,再进行灾难恢复的过程。

    “这涉及到一个概念——业务连续管理,意思是说在灾难恢复过程中,企业不仅仅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上游和下游企业怎么办,物质保障条件出现问题怎么办。”
远程备份如何选点?

    一位网友问到,除了现在的光纤之外,其他的无线网络等远程异地备份方式在目前应用是否有可能?汪琪告诉他:有的。

    比如说卫星。现在证券部门用到的一些系统实际上是走卫星通道。证券行业因为历史的原因,一直采用了卫星的技术,虽然以前卫星大多用来播报行情,但现在行情一般是采用地面线路,很多证券公司就把卫星作为备份的手段进行使用。所以卫星是一个很好的通讯手段。

    另外就是微波传输手段。微波其实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的带宽比较窄、成本比较高,并且有可能会有延时,而且会有干扰。这些无线的通讯手段都各自有它的作用,只是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汪琪建议,我们要采取多种通讯手段、多个运营商共同努力的办法,形成一个冗余的网络,打造一个很难被攻击的冗余网络。
 
如何降低备份成本?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备份的成本问题。尤其是异地的备份,虽然受到了大家的推崇,但是包括软件、硬件和网络在内的各种成本加在一起,是否会造成企业很大的负担?中小企业有没有更好的压缩成本的办法?

    对于资金雄厚的企业,有能力为自己建造一个成熟完备的异地灾备中心自然就好办多了,而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该寻求什么方式为自己建立一个数据备份中心呢?

    有一种方式就是集中的外包灾备。在国外这种方式占到90%,国内这样的应用还不多。GDS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提供灾难恢复的企业。

    灾难恢复企业的概念和源头起源于资源共享:GDS公司在全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一共拥有6个灾备中心,这6个灾备中心可以提供给企业租用,其中的场地、电脑设备、网络资源、办公桌椅板凳、视频会议系统等是和其他企业一起资源共享。这样每家企业只要负担整体价格的几分之一,成本也就降下来了。

    目前的趋势是做灾备的高端企业慢慢开始向中小企业扩展,从外资企业慢慢向国有企业扩展,从金融企业慢慢向其他企业扩展。中小企业的预算比较有限,可以通过一个叫做RPO指标来进行评估——因为RPO越大成本越低,而恢复的难度也越大,因为企业可以根据这个指标来评估自己恢复点目标的要求,找到一个平衡的点,从中找自己合适的预算投入。而有的企业由于业务模式的交易就是批量式的,一天做一次数据传输,成本就会大幅下降。


    但是企业在进行异地灾难备份的时候,距离到底选多远最合适呢?如果异地的灾备中心也面临灾难,对企业来说不就是致命打击吗?

    面对选点的问题,汪琪告诉记者,选点的时候企业需要做一个风险分析,其中就包括对地域的分析,分析两个点会不会同时遭受灾难打击。比如说两个城市在一个地震带上不要这样选,尽量把距离拉出去,地理、天文、水文、社会的政治因素等各方面都要考虑。

    印尼经常有**,因此印尼很多企业的灾备中心是放在新加坡的,当灾难发生的时候,这些企业的IT负责人就会到新加坡去恢复自己的生产。而且印尼有一个规定,平时的金融数据不能拿出国,必须在印尼保存,因此一些金融机构会把数据放在印尼的机场,一旦有骚乱发生,就把数据从机场拿到新加坡进行恢复。这对企业选点也有一定的启发。

    选好合适的点之后,企业还需要考虑采用什么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备份。汪琪告诉记者,拿磁带到异地进行备份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在国标6个等级当中,定时做大批量的传输是比较高级的一种,主要涉及到的是备份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带宽压缩技术等等。
阅读(56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