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未来的企业都会从P2P技术上获益。
企业已经从P2P计算中获得益处。记得在2000年之后,Intel最早开始投入在P2P架构的计算,当时有个计划让PC机运转屏幕保护的时候能够分享一些计算资源,为人类基因组的计算贡献一些力量。当时看似飘渺的P2P计算投资和当时Intel对Linux的支持和投资,现在回味起来正是IA架构服务器占据企业计算高端市场的方法。其实现在很多的云计算概念里都融入了P2P计算的思路。而现在非常热门的CDN技术解决方案,也是P2P计算模式的一种应用,很多解决方案中都是利用P2P实现各个缓存点内容的推送,而在用户和最终缓存点之间才采用C/S的方式进行下载。我一位朋友创业的公司则把P2P技术应用推进一步,他们现在为游戏公司提供游戏客户端的推送服务,他们利用安装在用户PC上的客户端和互联网上的缓存服务器实现游戏客户端软件的迅速分发。今天很多网络游戏客户端软件大小都在吉字节水平,一款游戏上线时需要在短短几天让几万乃至几十万客户都能够迅速安装客户端,单纯靠传统的网络分发技术或者是寄送光盘的方法,效费比和时间上都难以令人满意。
P2P计算架构最大的优势一方面是超强的健壮性。这一计算模型中更多是各个计算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整个计算模式对核心节点的依赖性不大。互联网其实应该说就是构建在一个P2P的计算架构之上的,从根本的DNS、到路由协议都是基于对等计算的模式,只是上层应用基于C/S和w/S。基于对等计算模式的互联网从开始设计之初就是在考虑如何避免毁灭性打击对计算机网络的摧毁,虽然很多人在抱怨互联网缺乏安全性,不能提供QoS。但是,即使一次严重的攻击会让他运转变慢或者有些节点会死掉,但是整个网络几乎不可能被摧毁。
P2P计算方式另一优势是,把节点超强的计算能力(比如PC机或者服务器的处理能力)、高性能的网络(千兆以太网、高速无线网络)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处理能力上无以伦比的可扩展性。
谁会是推动企业级P2P计算的中坚力量?数据中心内部的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之外则是统一通信和微软。IP电话的引入已经给企业网络带来了变化,改变了原来C/S流量模型,电话终端之间的媒体流更多的是基于P2P的流量。西门子曾经推出过针对小企业的完全基于P2P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按,但是在大中型企业里,如果想实现达到乃至超越传统PBX的商业应用,统一通信还要结合C/S的模式。其实随着客户端处理能力的增强(主要指电话机),诸如电话会议这样的应用(比如实现混音的功能),在不大的规模里完全可以甩掉C/S的模式,几年前的苏迪斯就可以,而更早的Skype也能实现。不过如果P2P的模式都能实现,那些统一通信大鳄标价不菲的电话会议模块又打算卖给谁呢?
微软是P2P在世界广泛应用的推动者。刚刚宣布退休的比尔.盖茨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绝不因循守旧软件天才和优秀企业家。在收购了Groove公司和XDegrees公司之后,盖茨把自己的首席软件架构师的职位交给了Groove公司的创始人。在Office 2007中已经融合Groove的产品,而在新的微软操作系统架构中,不论是Vista还是2008,微软都融入了P2P的计算架构。“在将 Windows Vista 的增强功能与“对等名称解析协议”(PNRP)、People Near Me (PNM) 和 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中引进的 PeerChannel 功能相结合的情况下,我们又向 P2P 应用程序跨进了一大步。我个人期望在发布 Windows Vista 之后, 的舞台会更加绚丽多彩。”——引自微软网站上的一篇技术文档。
我们在内部尝试使用了Groove软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程序。不需要投资购买服务器,我们网站部门就一下子增添了BBS内部服务、文件共享服务、日历服务、讨论白板、及时通信软件。而且,每一个工作组都可以拥有逻辑上独立的上述服务。不仅仅节省了投资,也极大的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到今天我们已经离不开Groove,一个项目开始之后,项目人员总是爱说我在Groove上告诉你,我把文件存在Groove里了,我把文件的地址用Groove发给你……而Groove似乎还开放了编程接口,你可以找一些人为Groove开发的小模块,Groove还和微软过去的协同办公软件Sharepoint等能进行很好的结合。作为桌面和企业级计算具备绝对发言权的微软,将极大推动P2P在企业的应用。
在企业级中,纯粹的P2P也面临着在互联网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当计算节点过多的时候,也会面临扩展性的问题,全分布计算模式可能在协议开销方面浪费很多的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同时也会面临更新速度、安全和服务策略如何部署的问题。回顾路由协议的发展,从最早的RIP到后来的IGP和EGP结合的组网方式,通过集中计算处理和分布计算合理配合,分区分域等方法解决了相应问题。而P2P技术也在走类似的道路。就Groove的发展,在Groove 2007除了客户端外还有服务器版本,并且可以和微软的目录服务结合。未来的企业级P2P计算相信会解决相应的安全问题。
电信网中和企业网中很多网络管理员似乎都很在意P2P对网络质量的影响,但是个人觉得对于网络厂商和网络建设者应该正视P2P对网络构架的影响。不论是电信网还是企业网以往建设中更倾向于为C/S模式建设,从接入到汇聚到骨干更倾向于树状的结构,只是靠部分的冗余线路构建网络,是一个部分网状的拓扑。网络构建时有很大的收敛比,比如过去一个千兆上行链路一般要带近80个百兆的接入接口。这样的设计在数据中心和园区网络中都很普遍。但是在企业级P2P应用趋于广泛的时候可能需要发生变化。
流量模型不再像过去那样有近80%的流量去往数据中心,而电话和p2p应用有更多的流量比例在终端之间通信,可能变得令人琢磨不定。特别是类似Groove这样的应用,在一个多部门的大企业里实现虚拟项目组虚拟办公,可能很多的文件共享会是在很多不同部门员工之间计算机的直接同步更新。网络可能需要尽可能扁平,减少不必要的分级,降低收敛比。另外,计算节点之间的网络连接要尽可能高速,对于P2P架构的计算架构要保证计算效率高,网络的健壮性、快速自愈的能力则要求更高
同样对于数据中心中,诸如云计算这样的P2P计算架构,以及越来越多的虚拟化计算应用也会对网络的带宽,架构的扁平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业级P2P应用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包括收拾那些心理盘算着“电影一定要在单位下载完”的淘气用户。
阅读(494)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