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保险这件事,多数人都有自己既有的偏见,老实说他们对保险单上面千百种项目,是抱持看不懂也不想懂的态度,尤其对付出去的钱更是充满了疑虑,或是觉得命一条,也不用太强求。最近身边有一个同事,平常对保险不以为意,也从没特别想过要为人生做规划,直到日前他动了一次重大手术,将两边髋关节换成人工关节手术后,才有感而发,四处教育旁人医疗保险的重要性。高可用性的迷思,就像是生活中人们对于保险的误解一样,总是直到问题发生时才体认到平时准备的不足。
谈到IT高可用性,一般人总以为这是大公司才玩得起的高规格技术,因此普通中小企业只好多做一些数据备份来“尽人事知天命”,其实,大型企业也好、中小企业也好,IT高可用性方案其实都有“大碗又满意”的选择。长久以来,高可用性给人的印象不外乎非常昂贵、非常复杂、看不到效果也无法验证。大众之所以有这样的迷思,显然高可用性硬件厂商的宣传策略相当成功,大家在经过不断的洗脑之后,对这项技术已经产生高贵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也造成一般人对可用性软件技术、尤其是最新发展的高可用性软件没有深刻的认识。
基本上,由于法规遵循上的压力,不论企业大小,高可用性势必成为未来IT必备的基本条件,在此一趋势之下,高可用性的软件技术近年来有大幅的进步,虽然还不到完全取代硬件方案的程度,但已能破除一般人心中的迷思。
迷思1. 高可用性非常昂贵
一般人都以为高可用性一定要使用重复的硬件与软件,例如采用完全相同的硬件搭配完全相同的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以成对方式运作,因此成本当然昂贵。再加上企业数据中心通常拥有各种业务用服务器与应用程序,若每一台都需要双份硬设备才能备援,这就好像公司每聘请一位员工,就必须再聘请一位专职备位的职务代理人一样,成本自然非常可观。
其实,市场上已经出现跨平台支持的单一丛集软件,不管是哪一种平台都能使用同一套丛集软件,而且即使硬件不相同的服务器也能丛集,甚至打破成对运作的方式,能够将多台服务器集合起来互相备援的丛集,当某一台机器发生问题,就将其应用程序分散到其它服务器上重新启动,这就好像员工之间互相支持,当一个人请假时,其职务就由其它人共同分担,这种弹性丛集方式,不仅能提高服务器可用性,而且完全发挥系统的效用,更能摆脱成本高昂的问题。
迷思2. 高可用性非常复杂
传统硬件方式的高可用性无疑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不论安装或支持都必须仰赖硬件厂商,因此,如果不同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丛集方案,那么IT环境当然非常复杂。
其实,如果采用前述的跨平台软件解决方案,您只要单一丛集软件就能支持所有平台与操作系统,只要单一的图形使用者接口,就能管理所有丛集服务器并套用设定,管理员只要学好一套丛集软件就能管理所有丛集服务器,与各大系统百家争鸣的状况有天壤之别,真可谓一招半式打败九大门派。
迷思3. 高可用性看不出效果
传统的高可用性方案,的确很难有一套价值评估的方法,就算IT订定所谓的服务质量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LA),也无法证明是否已经达成要求的服务质量。还有,遇到问题时也很难找出到底是硬件问题、应用程序问题、还是人为错误。
所幸,市面上也已经有了整合式报表工具,能够追踪资源可用性、回报结果、提供趋势分析、甚至找出问题。因此,IT能够藉由历史数据证明是否达到服务质量协议,更能够证明其价值。
迷思4. 高可用性无法验证
传统的高可用性方案在真正遇到问题之前,IT人员永远无法100%确定是否确实能发挥作用。但吊诡的是,企业也不敢冒着弄假成真的风险,拿生产环境来测试看看高可用性系统是否真的能够如预期运作。因此,花了大钱还是买不到安心。
在这方面,高可用性软件方案就远胜过硬件方案,目前已经有厂商能够提供一种类似消防演习的程序,藉由复制出相同的数据与应用程序,让IT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环境的情况下利用备用硬件来进行测试。所以,企业可以定期安排这类消防演习,来验证高可用性方案的有效性。
结论
藉由软件技术的创新,上述传统高可用性的迷思都能一一破除,而且比传统依赖重复硬件的方式更符合成本效益,让高可用性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务。既然高可用性不高不可攀,相信就连中小型企业也能找到适用的方案,这对tw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项有利的发展。
事实上,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无法承受资料损失与服务中断的业务损失,更何况,为来法规的要求将更加严厉,高可用性IT已经是未来不可或缺的企业基础。因此,相信当技术不断成熟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案出现,如果您还停留在先前的印象当中,或许可以搜寻一下目前市场上高可用性软件厂商的一些最新技术,为自己寻找一线新的希望。
阅读(431)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