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289839
  • 博文数量: 8065
  • 博客积分: 10002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9670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16 17:0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065)

文章存档

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9-19 13:21:03

   存储备份是谈论中经常引用的词语,但是有多少人意识到了:它是两个不同的话题,存储是存储,备份是备份。换句话说,当你购买了主存储,不意味着你具有了备份,对于备份而言,你做好了备份,并不意味着这些备份可以恢复,有资料显示,备份/恢复作业的失败率最高可以达到20%,这就是一个无奈的现时。

  分析失败的原因,无外乎介质故障、忘记更换磁带、没有访问权限、备份数据量太大等,其中,数据爆炸性的增长是导致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保证备份成功的同时,如何提高备份恢复的效率,缩短恢复时间,对于用户而言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因为备份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

  所谓的一次过恢复技术就是众多的技术之一。我们知道为了提高备份的效率,增量备份是常用的技术之一。增量备份以一次全备份为基础,在下一次(例如以一周为单位)全备份到来之前,只对新增的数据,也就是增量数据进行备份,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中就有很多的增量备份,例如同一个备份任务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增量备份,对于恢复而言,实际上就只有最新的增量备份是我们所需要的。

  在传统的恢复模式下,恢复的过程是逐个增量备份恢复+全备份的恢复方式,而一次过技术,则是最新增量备份+全备份的恢复方式,它减少了逐个增量备份恢复覆盖的过程,具有更高的效率。但是这种效率的提升是有前提的,据CommVault资深系统工程师宋勇刚介绍,一次过技术要占用备份服务器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对于一些旧的系统而言,如果计算的时间,超过了逐个恢复的时间,将得不偿失。

  任何一项技术都是有适用前提的,要把这个前提搞清楚,千万不要唯新技术轮,要辩证的看待新技术,这就是一次过恢复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38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