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591878
  • 博文数量: 8065
  • 博客积分: 10002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9670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16 17:0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065)

文章存档

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9-11 13:08:55

    10G IP SAN

  万兆以太网有那么热吗?答案,是。

  万兆IP存储有那么热吗?答案,否。

  对于以太网技术,目前1G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但10G的普及尚需时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10G的期待。正如当初用户对于2G FC,对于4G FC的期待一般,10G,也值得用户期待。

  10G以太网早在2002年7月被IEEE所通过,但由于早期只解决了端口的连接与转发问题,在安全、MPLS、QoS、高可靠性等功能无法实现。随着ASIC与NP芯片的改进,此类功能也逐步得到完善,使得10G在占据局域网、园区网、城域网以及数据中心的竞争优势之后,将触手伸向了存储与视频监控领域。

  对于IP存储,业界专家都对其持肯定态度,并一再看好其前景,但事实却是,IP存储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少得可怜。但是基于IP的存储架构,却在可管理性、兼容性、成本等方面相比较于传统的FC架构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伴随着数据中心的统一与融合大势,IP也展现出其强大的竞争力。但对于目前的IP存储而言,其应用领域毕竟无法真正触及高端用户的中枢神经,哪怕10G时代真的到来,IP对于这类企业级高端用户,也仅仅是一个扩展,一个补充。至于未来发展如何,笔者记得两位专家在对FCoE评价时说过的话:一位认为,FCoE的出现,证明了IP将会赢得与FC的"战争";另一位则认为,2010年后,FC将不再是存储舞台的主演。

  这证明了什么?我只记得,某知名IP存储厂商讲过2010年10G普及……

  RAID6

  在传统上,企业往往使用RAID 5实现RAID组中单块硬盘损坏后数据的恢复,但这种方式随着硬盘在容量上的进步远超过接口速率的进步速度,当前存储系统中单块硬盘损坏而导致的故障恢复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当前SATA磁盘的高容量、低性能将这一问题搞得更加的恶化。

  对于更大的硬盘容量而言,创建RAID的潜在问题也在于当磁盘损坏后会造成更长的数据恢复时间,进而增加第二块硬盘在数据恢复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而RAID 6的出现,则从技术上消除了这一风险。

  RAID 6是直接从RAID 5发展来的, 全称是Independent Data Disks with Two Independent Distributed ParitySchemes( 带两个独立校验数据的独立硬盘阵列)。和RAID 5相似,RAID 6根据条带化的数据生成校验信息,条带化数据和校验数据一起分散存储到RAID组的每块硬盘上。为了确保在两块硬盘掉线时数据不会丢失,需要两种不同的校验算法。这样,在两块硬盘掉线时,根据两个不同的校验算法联解方程组,就可以推算出掉线硬盘上的数据,并恢复。

  只是由于性能的缺陷,RAID6一直都没有得到广泛采用。与RAID 5系统相比,RAID 6和RAID 5的读性能虽大体相当,但RAID 6控制器总体写性能下降30%.

  随着AMCC、LSI等厂商对于RAID6性能的不断改善,用户对于这一技术的顾虑已经越来越小,包括EMC、HDS等领导厂商也先后推出相应的支持RAID6技术的产品。由此也可看出,RAID6真的开始"火"了。

  广域网加速

  随着企业IT项目的进展,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因此,如何最讲成本效率地管理一个或多个数据中心就成了一个争论的焦点。

  数据中心的整合、统一自是大势所趋,但与之伴随着的,却是数据必须跨地理位置的大范围迁移,这也势必影响到执行效率、成本等诸多因素。

  如何能够在跨广域网范围内实现数据的快速集中处理,并尽可能地低成本运作,已成为企业为IT厂商所出的一道难题。然而,这道难题似乎也并不难以解答,广域网加速设备的出现便是应对这一问题的良好。

  大概在两三年前,业内便已开始炒作广域网加速概念。2005年前后,广域网优化受到了各大网络厂商的重视,如Cisco收购Actona公司,Juniper收购Peribit公司,F5吃掉Swan Labs,Citrix吞掉Orbital data,Brocade也于两年前涉足这一领域,并将其命名为WAFS(广域网文件服务)。

  所谓WAFS,其实现与"重复数据删除"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这处在于,后者实现的仅仅是将"非重复"数据进行保存, 而前者则是利用缓存机制, 通过仅发送" 非重复"数据而减少数据传输数量,进而提高带宽利用率以及而减少传输所需时间, 最终达到" 加速" 目的。换句话说, 所谓的WAFS,便是一个WAN版的"重复数据删除".

  基于数据大集中趋势,以及当前IT预算银根紧缩,用户对于加速广域网数据传输的需求使得这项技术越发受到关注。与前几年所不同的是,此前的WAFS是打雷不下雨,现在却是下雨不打雷。

阅读(55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