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曾说:有些人要到死后才真正出生。梵高的画,莫扎特的音乐,都不被当时的社会接受;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而被判死刑活活烧死在罗马。可是到了今天,那些艺术作品已经成了后人膜拜的对象;而日心说亦被证明是客观真理。
这些先人的智慧皆因超出了所处社会的认知范围而被埋没甚至遭到批判,可谓生不逢时。这个词对于三十年前的SSD固态硬盘可能也同样适用。固态硬盘成长之路颇为曲折,三十年前它昙花一现后便悄无声息了。
IBM朝花夕拾 SSD重回人们视线
固态硬盘,本名Solid State Disk,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30年前,StorageTek公司(现在是Sun StorageTek)开发了第一个固态驱动器。早期固态硬盘的缺陷如价格昂贵、性能不稳定等(某些现在仍然存在)以及当时高性能市场需求尚未崛起,致使它来去匆匆无声无息。
但是自从去年七月IBM在其刀片式服务器上部署SanDisk SSD,固态硬盘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线。2008年1月EMC在高端企业级存储产品 Symmetrix DMX-4 中添加容量分别为73GB和146GB的固态硬盘;2008年6月,Sun在服务器和存储产品中也开始支持SSD。
此外,还有很多涉足SSD领域的厂商,包括三星、创见、Mtron、Intel、美光、希捷、EMC、Pliant、Nimbus、Mtron、飞康、DataDirect、Dell、Sun、Sandisk、Super Talent、Emulex、TMS等等。这么多的开拓者,可见固态硬盘现在已是存储市场一个增长点,但是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说SSD的高价壁垒会阻碍它的发展。
SSD代价不菲,那么其他方案呢?
很多对固态硬盘的微词来源于它昂贵的身价。今年五月份,ESG分析师Mark Peters指出,固态硬盘每GB 大约15美元,比大部分硬盘驱动器(每GB 0.50美元)要贵10到30倍,确实价格不菲。
但是,如果比较I/O处理能力,以及要达到和SSD同样水准的IOPS、带宽、处理负荷或有效负荷,需要多少HDD、接口、控制器和机箱时,那么SSD就显得更经济。
Solid Data公司的销售与服务总经理Martuscelli说,“我们在一个用户那里看到,他们正在考虑将70个Sun服务器放在一起工作,每个服务器支持128GB 的高速缓存——这种情况下使用SSD就不算贵了。”另外,EMC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oe Tucci预计,到2010年底,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技术将与FC磁盘技术达到相同的价格水平。
“吃螃蟹的人”
IDC预计,在2007年到2012年之间,全球固态硬盘市场收入的平均年增长率将在70%左右,销量的平均年增长率在76%左右。现在还不清楚那些增长中有多少与企业存储设备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早期使用者将是那些比较有钱的公司。据我们所知,去年在企业级应用方面,“吃螃蟹的人”已经出现了。
这就是位于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电力公司Southern Company,这家电力公司已经部署了Solid Data公司的SSD技术,在运行测试中,这项技术已经帮助这家公司减少近50%的操作时间。因此,这家公司的计算机系统分析师Greg Sewell不认为SSD贵得无法接受。他说:“要通过传统磁盘获得相同水平的性能,需要花的费用可能更高。”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有胆子和充足的资金去先“吃螃蟹”,2004年底时,STORAGEsearch做了一项关于SSD的调查--《SSD市场的问卷调查》,有20%的人希望供货商能够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应用文章。而用过SSD的用户中,有65%表示应用体验大大超过预期 (会强烈推荐其他人用)。
来自分析机构的数据
IDC最近进行了一项名为《全球固态硬盘2007年-2012年预测与分析:进入不旋转磁盘领域》的研究。研究表明,全球固态硬盘市场在2007年几乎达到了4亿美元的规模。另外,IDC发布预测称,2007~2012年SSD(固态硬盘)全球销售额的将年均增长70%。07年的全球销售额约为4亿美元。SSD全球供货量预计2007~2012年将年均增长76%。
花旗集团分析师Paul Mansky认为这项技术仍非常适用于企业存储市场,“固态硬盘技术进入企业存储市场造成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在高端市场。在高端市场,FC硬盘是市场的主流技术”,“固态硬盘技术可能会替换现有的高端服务器存储技术。包括主存储与服务器存储在内,我们估计2007年的固态硬盘市场在7万TB左右,到2009年大约会增长到11.8万TB。”
虽然企业对固态硬盘技术的需求肯定在不断增长,但是这项技术仍如沧海一粟般渺小。据花旗集团称,到2009年,外部存储设备、直连存储设备以及基于服务器的存储设备的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5000PB,而固态硬盘仅仅有11.8万TB。
结语:尽管根据花旗集团分析师的预计,到明年固态硬盘市场较传统磁盘市场比起来仍然是微不足道,可是固态硬盘市场已经开始增长了。新生事物看似微弱,但并不代表它没有生命力,待到这一技术逐渐完善,企业级存储大规模采纳SSD之时,也许它就是今天的“《向日葵》”亦或“《小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