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8-28 13:18:06
这里讲的虚拟化,仅仅限于虚拟化。想来虚拟化的好处已经被很多的用户所体验到,尤其是的虚拟化,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环保等等一系列的好处使得VMware这样的虚拟化专业公司的股票一涨再涨。然而,虚拟化呢?
至今为止,关于存储虚拟化的理解,依然令用户有些茫然。尽管我们每天都在讲存储虚拟化,无论是厂商,还是用户,又或者是媒体与第三方机构,但我们真的理解它吗?真的知道它能做些什么吗?
事实上,对于存储虚拟化,的确存在厂商将存储虚拟化与使用虚拟化后带来的辅助性性能提升混淆在一起,使得原本便有些云山雾罩的用户茫然不知所措。
尽管如此,虚拟化依然是一个非常值得业界关注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更好的管理、更高的资源利用率以及无中断的数据迁移等等,这让它在当前日益复杂的企业IT架构,以及对于数据无间断保护、IT预算缩减等一系列困难产生时成为许多用户的优先考虑。
虚拟磁带库
一年前,有厂商疾呼:磁带要完蛋了!但是磁带没有完蛋,还有滋有味地过生了自己的五十大寿。但不必讳言的是,磁带库确实已经风光不再,取代它原本"备份"设备地位的是——虚拟磁带库。
正如前文所述虚拟化技术一般,事实上虚拟磁带库也算是虚拟化的代表之作。
当用户对于备份的要求越来越多,比如备份速度要求越来越快,比如读取时间要越来越短,比如要越来越稳定与安全时,磁带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它无法突破传输的瓶颈,它无法避免倒带这样的读取过程,它也法保证在普通环境下的安全有效工作。
但磁盘做得到。
单位磁盘的价格越来越低,用户很喜欢;磁盘的随机读写速度很快,用户很喜欢;磁盘没有磁带对温度与湿度的严苛要求,用户更喜欢。于是,厂商们便也投用户之所好,纷纷推出虚拟磁带库来替换原有的磁带库。
但同时,用户原有的IT架构已然使用多年,骤然更换,会造成许多潜在的不可预知问题产生,因此,如何保证用户在现有架构下使用磁盘技术来实现磁带的功能,便是一个首要的问题。虚拟磁带库正是基于磁盘的备份系统,透过将磁盘柜仿真成磁带库的方式,让企业在无需更改现有架构和管理的状态下,就能提高备份效率。
但是,使用虚拟磁带库的用户,通常都有大量数据存储备份的需求,而备份非常占用空间,即使不断增加容量,随之而来的如数据中心的空间、电力、散热等一系列问题又会产生,更有随数据量增大而增大的备份窗口问题。
重复数据删除
重复数据删除技术事实上并非一项多么新颖的技术。早在一年前,便随着Microsoft的介入,使得业界与用户对这项技术份外看好。而在那之前,赛门铁克与ADIC(已被昆腾公司收购)等存储厂商也已开始在其虚拟磁带库、磁盘设备以及网关中提供数据重复删除功能,并把这个领域作为未来的一个重点技术加以投资。
由于重复数据删除意味着只备份经过更改的数据,这与传统的每周或每天备份所有数据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于那些希望降低带宽成本并改善备份性能的企业来说,重复数据删除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概念。
此外,最终用户对重复数据删除还抱有更多的期待。在今后的几年时间里,重复数据删除还将成为主存储系统最小化数据冗余的一种选择,以及不同广域网服务的引擎。因为在流量较小的广域网中复制操作更容易进行,因而重复数据删除也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这项技术,众多的第三方机构也表示了看好,企业策略集团(ESG)的资深分析师Tony Asaro就认为,利用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后,企业中实际存档的数据将会呈几何级别递减,大幅削减存储成本。
在如今IT成本以几何级别增长,国家相关能源政策先后出台并加大实施力度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手头的限的银子满足企业高成长中的种种信息化需求,已经成为CXO们的头等大事。重复数据删除也随之从大洋彼岸一路劲风吹进了中国,并且着实被用户所看好。只是……只是要能再便宜点就更好了……
SAS
SAS是Serial Attached SCSI的缩写,即串行连接SCSI.
SAS具备目前磁盘通道技术里面的最高接口速率,通过采用通道合并技术,SAS支持将多个phy合入一个port,可提供高达几十G的通道带宽,比如常用的4*SAS宽端口,带宽可达12Gbit/s(代表作品:H3C万兆以太网IP存储IX 3620);SAS的构架支持多个设备的扩展,一个SAS域理论上最多可接16128个设备,同时SAS设备支持24×7的多线程设计,可满足多任务的应用;SAS设备基于目前存储领域最成熟的SCSI技术,可兼容SATA,这使得SAS通道技术具备广泛的适用范围和良好兼容性。
从上述的技术分解来看,SAS可以算是企业级存储驱动器物美价廉的最佳选择。价格上比FC低廉,比SATA昂贵,但在性能上却也比SATA强大,却比FC稍差。看起来似乎有点高不成低不就,但也正因为此,对应用介于高端与低端之间的众多企业级应用而言,SAS便成了不折不扣的最佳方案。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EMC、IBM、HP等知名厂商都在纷纷推出相关的使用SAS驱动器的存储产品。
简单来说,使用SAS技术,用户可以花三块钱的价钱(SAS),买接近于四块钱的性能(FC),只比两块钱的贵了一点(SATA)。同时,它又可以实现对SATA的向下兼容。如此品学兼优又不挑食,被用户所追捧也是合情合理。
SATA
SAS很热,但毕竟应用还是有限,不如其小弟——SATA的表现来得实在。
同为串行时代的大势,SATA已然凭借其低廉的价格,横扫普通用户至SMB中小型企业。而随着单颗磁盘容量的不断增大,甚至有些令人怀疑是否还会有小型企业再去购买NAS这样的设备。
当时的ATA,即大家口中的IDE,早已成为陈年往事,几年前还在讨论着的SATA,如今已经成长为第二代,无论容量还是传输速度,均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今年下半年,几大硬盘厂商又都跟风一般发布单颗容量达1TB的磁盘,在某次会议中,笔者与业界专家讨论时,不经意间谈到SATA.专家不禁感言,或者小型机构将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考虑购买NAS这样的设备,SATA的高容量与高速率,完全可以支撑其简单的存储需求。
看来似乎如此。尽管用户的数据量在不断增长之中,但对于小型机构而言,拿个三五颗盘,挂在上做RAID,完全可以实现对于存储的性能、安全等的需求。
SATA果然够火,火得一塌糊涂,以致还要烧两把传统存储的屁股。
串行的力量是伟大的!
10G IP SAN
万兆以太网有那么热吗?答案,是。
万兆IP存储有那么热吗?答案,否。
对于以太网技术,目前1G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但10G的普及尚需时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10G的期待。正如当初用户对于2G FC,对于4G FC的期待一般,10G,也值得用户期待。
10G以太网早在2002年7月被IEEE所通过,但由于早期只解决了端口的连接与转发问题,在安全、MPLS、QoS、高可靠性等功能无法实现。随着ASIC与NP芯片的改进,此类功能也逐步得到完善,使得10G在占据局域网、园区网、城域网以及数据中心的竞争优势之后,将触手伸向了存储与视频监控领域。
对于IP存储,业界专家都对其持肯定态度,并一再看好其前景,但事实却是,IP存⑺?季莸氖谐》荻钌俚每闪?5?腔?贗P的存储架构,却在可管理性、兼容性、成本等方面相比较于传统的FC架构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伴随着数据中心的统一与融合大势,IP也展现出其强大的竞争力。但对于目前的IP存储而言,其应用领域毕竟无法真正触及高端用户的中枢神经,哪怕10G时代真的到来,IP对于这类企业级高端用户,也仅仅是一个扩展,一个补充。至于未来发展如何,笔者记得两位专家在对FCoE评价时说过的话:一位认为,FCoE的出现,证明了IP将会赢得与FC的"战争";另一位则认为,2010年后,FC将不再是存储舞台的主演。
这证明了什么?我只记得,某知名IP存储厂商讲过2010年10G普及……
RAID6
在传统上,企业往往使用RAID 5实现RAID组中单块硬盘损坏后数据的恢复,但这种方式随着硬盘在容量上的进步远超过接口速率的进步速度,当前存储系统中单块硬盘损坏而导致的故障恢复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当前SATA磁盘的高容量、低性能将这一问题搞得更加的恶化。
对于更大的硬盘容量而言,创建RAID的潜在问题也在于当磁盘损坏后会造成更长的数据恢复时间,进而增加第二块硬盘在数据恢复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而RAID 6的出现,则从技术上消除了这一风险。
RAID 6是直接从RAID 5发展来的, 全称是Independent Data Disks with Two Independent Distributed ParitySchemes( 带两个独立校验数据的独立硬盘阵列)。和RAID 5相似,RAID 6根据条带化的数据生成校验信息,条带化数据和校验数据一起分散存储到RAID组的每块硬盘上。为了确保在两块硬盘掉线时数据不会丢失,需要两种不同的校验算法。这样,在两块硬盘掉线时,根据两个不同的校验算法联解方程组,就可以推算出掉线硬盘上的数据,并恢复。
只是由于性能的缺陷,RAID6一直都没有得到广泛采用。与RAID 5系统相比,RAID 6和RAID 5的读性能虽大体相当,但RAID 6控制器总体写性能下降30%.
随着AMCC、LSI等厂商对于RAID6性能的不断改善,用户对于这一技术的顾虑已经越来越小,包括EMC、HDS等领导厂商也先后推出相应的支持RAID6技术的产品。由此也可看出,RAID6真的开始"火"了。
广域网加速
随着企业IT项目的进展,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因此,如何最讲成本效率地管理一个或多个数据中心就成了一个争论的焦点。
数据中心的整合、统一自是大势所趋,但与之伴随着的,却是数据必须跨地理位置的大范围迁移,这也势必影响到执行效率、成本等诸多因素。
如何能够在跨广域网范围内实现数据的快速集中处理,并尽可能地低成本运作,已成为企业为IT厂商所出的一道难题。然而,这道难题似乎也并不难以解答,广域网加速设备的出现便是应对这一问题的良好。
大概在两三年前,业内便已开始炒作广域网加速概念。2005年前后,广域网优化受到了各大网络厂商的重视,如收购Actona公司,Juniper收购Peribit公司,F5吃掉Swan Labs,Citrix吞掉Orbital data,Brocade也于两年前涉足这一领域,并将其命名为WAFS(广域网文件服务)。
所谓WAFS,其实现与"重复数据删除"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这处在于,后者实现的仅仅是将"非重复"数据进行保存, 而前者则是利用缓存机制, 通过仅发送" 非重复"数据而减少数据传输数量,进而提高带宽利用率以及而减少传输所需时间, 最终达到" 加速" 目的。换句话说, 所谓的WAFS,便是一个WAN版的"重复数据删除".
基于数据大集中趋势,以及当前IT预算银根紧缩,用户对于加速广域网数据传输的需求使得这项技术越发受到关注。与前几年所不同的是,此前的WAFS是打雷不下雨,现在却是下雨不打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