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283283
  • 博文数量: 8065
  • 博客积分: 10002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9670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16 17:0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065)

文章存档

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7-30 14:31:01

漫长的的标准之路

  无论是ISO组织还是IEEE,或是ANSI,以及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世界存在着许多标准化组织,他们不停的为了某一领域或某一技术、产品的标准化而努力着。我们看到虽然这些组织都在为标准化付出努力,但是全球的标准化进程仍然有些步履缓慢。以SMI-S标准为例,SMI-S (Storage Management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存储管理接口标准)是SNIA开发的一种标准管理接口,旨在减轻多厂商SAN环境的管理负担。近年来,SNIA始终努力扩展着SMI-S的功能性进程,但是直到今年年初,SMI-S标准才获得ISO和IEC两大标准组织的认可,从事实标准名副其实地成为全球范围内存储厂商及IT用户们采用的国际标准,而此时距离EMC宣布支持SMI-S标准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距离SMI-S标准出炉已然近五年。

  即使是ISO在宣布批准SMI-S标准的时候,业界仍然对SMI-S标准的应用情况表示担忧,因为据ISO组织的披露,目前只有约来自24个厂商的将近450款产品已经遵守了这个规范,这个数字,也许远远不够让SMI-S成为全球的工业标准。

  对于一个如此“步履蹒跚”的标准此担琒NIA如何看待它的发展呢?当我们问起Wayne M.Adams先生的时候,他显然对SMI-S标准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也清楚这些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我们希望经过ISO的认证程序,让这些标准成熟起来。” Wayne M.Adams先生对ISO“认可”SMI-S所带来的推动作用充满希望。

  Wayne M.Adams先生对于SNIA为何在很多年前就前瞻性的推出SMI-S标准非常自豪,他表示,SNIA之所以总在市场成型之前就推出标准,是因为SNIA看到,标准化是一个过程,等标准成熟再用就晚了。

  CAS是个反面教材

  现在CAS产品铺天盖地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但CAS的标准仍然非常模糊,就像CDW Corp的企业存储专家Moosa Matariyeh说的一样,“CAS技术已经成熟,并且成为存储和分类数据及检验其完整性十分可靠的方法。但是阻碍CAS发展的一个因素是每个厂商都使用自有的方法存储数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技术标准。”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在谈起存储标准化的时候,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CAS,“您如何看待CAS标准化的问题?”成为了众多媒体记者向存储专家们抛出的关于存储标准化最常见的问题。

  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CAS在标准化之前各家厂商就已经推出了CAS产品,很多用也已经开始了应用,于是CAS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存储标准化之路上产品与标准的最大问题:如何保护用户在标准颁布前的投资?

  “很多产品在标准之前就出来了,有了标准之后,它可能不是标准化的。EMC如何解决用户的问题?”我们这样问道,产品是厂商生产出来的,而Wayne M.Adams先生的另一个身份--EMC的CTO办公室主任技师也许正好可以解答我们的这个问题。

  针对于此,Wayne M.Adams先生表示,产品出在标准之前,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因为有些技术总是先由一个厂商开始(CAS(Content Addressing Storage)就是由EMC创新出来的),其它厂商也有创新,行业协会就要重新定义这些技术,形成标准。而EMC会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对用户负责到底,如果标准化之后的产品有兼容问题,EMC的做法是,保留以前的技术,并根据新标准加以更新,使它符合标准。例如,EMC正在推出新的CAS解决方案,但以前的东西不用废掉。

  未来很多年后,也许我们会发现SMI-S拯救了存储管理市场的用户们,让他们不用面对五花八门的不同技术与产品,但是CAS的用户们也许就没这么幸运了。Wayne M.Adams先生为EMC的产品做了保证,那么其它厂商呢?也许其它厂商不一样,它们可能要求客户重新购买设备。也许他们也会像EMC一样以现有架构完成产品标准化,但是谁能给用户一个并保证呢?

  标准化需要合作共赢

  一个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一个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一个是Standards Institute一个是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在美国更多的是以一个协会的形式出现的,没有太深的政府背景,也不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于此截然不同的是,虽然中国也有中国标准化协会,但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可以说是中国标准化问题的绝对权威,仅仅从字面上来说就显示了两个国家对标准化问题的不同“路线”。

  在中国一般是以政府主导,协会主持,专家参与的形式进行标准化工作,而在国外则更多的是厂商、专家和协会共同制定,然后提请批准的办事模式,中国的政府氛围更重,国外的企业氛围更强。对于这两种模式,Wayne M.Adams先生表示,如果政府来制定标准,一定要具备相关的知识。至少要咨询行业专家和企业。他在跟CESI(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的人见面的时候,CESI就向他很坦白的表示,CESI在很多方面还不是很清楚,需要咨询专家。而在两年前,中国打算建立在南北分设施,理论方面的知识清华大学这样的机构掌握得不错,但是当涉及到技术和产品,以及具体到测试等一些工作,就需要找厂商。那个时候,各个厂商都说自己的技术好,但是谁的技术好,谁的技术可继承性好,都是需要考量的,而这个考量尺度就是标准,而由行业协会制定标准,就可以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

  正如Wayne M.Adams先生所说,标准化需要合作共赢,政府、协会、厂商甚至是用户都要参与进来,才能制定更好的标准,而SNIA就是其中的当初并不是为了制定标准,而只是教育市场,教育用户,告诉他们如何定义解决方案,为厂商提供公平的环境,但是后来,SNIA发现自己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Wayne M.Adams先生向我们谈起SNIA职能的转变,他表示在SNIA为市场、用户和厂商服务的过程中,试着寻找现成的行业标准,例如在FC方面,结果发现没有可利用的标准,于是SNIA着手制定这样的标准,以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实际上我们上面所说SMI-S,最早就是由EMC、IBM、HDS共同提出的,它不是协议,而主要是在归档方面的协作,后来几家厂商把这个标准贡献出来,SNIA就成了标准的拥有者并开始努力推动,虽然SMI-S标准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FC的成功事实证明,由厂商、协会多方携手的方式,让标准化得以走上正轨。

  中国应尽快参与标准化国际进程

  我们在谈话中,努力寻找着中国在存储标准化问题上的声音,但遗憾的是没有找到。

  当与Wayne M.Adams先生的谈话涉及到中国的时候,我们却迎来的是并不鼓舞人心的答案,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还没有跟SNIA谈到标准上的合作,更多的是SNIA向中国政府介绍相关的情况,表达今后中国政府如有这方面的需求时,SNIA愿意提供帮助的意愿。同时,Wayne M.Adams先生表示希望在中国推动SNIA的标准,所以SNIA跟清华大学有培训项目,帮助中国培养熟悉标准的人才。

  虽然Wayne M.Adams先生表示有些存储产品会在中国生产,中国和印度一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有延续国际标准的能力,可以按照国际标准生产产品,但是在业界一直流传的这样一句话: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靠专利,超一流企业靠标准。对于Wayne M.Adams来说,标准化也许意味着一种理想和使命,或只是一份工作,但是对于中美企业来说,标准化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互相合作的一种语言,而这种语言,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死。

  时下,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已经发现了产品和专利在标准面前的苍白无力,但是因为技术、资金和政策的原因,这些企业还难以在标准化问题上和国外厂商抗衡,针对于此我们希望,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不要全盘去接受国外的“标准”,而是应组织其中国的厂商和协会,参与到国际的标准化进程中去。否则,将受制于人,受制于“他人的”标准化。
阅读(88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