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SI技术
SCSI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的英文缩写。SCSI最早是一种并行连接使用SCISI命令的计算机硬件接口。
SCSI在单个接口上可增加多个设备,如
硬盘驱动器、Zip、Jaz、CD_RW、DVD驱动器及扫描器。其接口传输率可达40MB/s~80 MB/s,正在发展中的Ultra-160m(可达160MB/sec),并且在同时处理多个设备方面有很强的能力,适合于从高档台式机到最先进的高
性能服务器的每一种应用。因此被广泛用于网络服务器及高档桌面系统中。
SCSI几经变革,传输率、支持设备等功能都有大幅度的改进,而这些变化都以近似的名词来表示,例如SCSI、Fast SCSI、Ultra SCSI、Ultra Wide SCSI等。原来SCSI目前仅有"2.5代",而且名词简单易懂好记,分别是SCSI-1、SCSI-2、SCSI-3。除此之外,Ultra2、Ultra Wide、Ultra2 Wide、Ultra-160m(Ultra3)也都属于SCSI-3;其中Ultra2传输速率为40MB/sec,也称为"Fast-40 SCSI"。而Ultra Wide、Ultra2 Wide、Ultra3则是采用16bits
数据宽度,因此可串接的设备数为15部之外,传输率也提高为2倍,分别为40MB/sec、80MB/sec与160MB/sec。
由于有效电平的不同,S/E与DIFF的最大传送距离也不同。一般说来,S/E传送距离为3米或更短,LVD(Ultra2 SCSI)为12米,普通DIFF为20米左右。有效电平越高,信号衰减也越慢,所以传送距离也就越远。传统的SCSI排线在传输速度上会与串接设备数、串接距离产生牵制关系,通常速度愈高,设备愈多,可串接的距离愈短;因此从Ultra2之后,全部改用全新的LVD串接模块,LVD的特性为(Low Voltage Differential,低电压差动法)低电压、信号干扰少、并兼容于传统排线,可以有较长的串接距离、也可以兼顾传输速度与设备数。
SCSI接口的演变过程
发展过程 传输频率(MHz)数据频宽(bits)传输率(MB/sec)可接设备数 总线长度-米
SCSI-1 5 8 5 7 6
SCSI-2
Fast 10 8 10 7 3
Wide 10 16 20 15 3
SCSI-3
Ultra(Fast-20) 20 8 20 7 1.5
Ultra Wide 20 16 40 15 1.5
Ultra(Fast-40) 40 8 40 7 12
Ultra2 Wide 40 16 80 15 12
Ultra3 80 16 160 15 12
二、
RAID技术
RAID代表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or Independent) Drive。RAID是1988年由美国加州大学的Berkeley分校的David Patterson等几人提出来的。从那以后,
磁盘阵列技术发展很快,并逐渐走向成熟。
RAID的优点在于三个方面即可用性(Availability)、大容量(Capacity)及高性能(
Performance)。利用RAID技术于
存储系统的好处有:
Ø通过多个磁盘组织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卷提供磁盘跨越功能
Ø通过镜像或校验操作提供容错能力
Ø通过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并行写入/读出多个磁盘以提高访问磁盘的速度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RAID级别可以满足用户对
存储系统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常用的RAID级别有以下几种: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
RAID5等。为提高可靠性和性能,常使用RAID5和RAID(0+1)。 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自的原理及特点:
ØNRAID-即Non-RAID,所有磁盘的容量组合成一个逻辑盘,没有数据块分条(no block stripping)。NRAID不提供数据冗余。要求至少一个磁盘。
ØJBOD- 代表Just a Bunch of Drives,磁盘控制器把每个物理磁盘看作独立的磁盘,因此每个磁盘都是独立的逻辑盘。JBOD也不提供数据冗余。要求至少一个磁盘。
ØRAID0- 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整个逻辑盘的数据是被分条(stripped)分布在多个物理磁盘上,可以并行读/写,提供最快的速度,但没有冗余能力。要求至少两个磁盘。RAID0代表了RAID系统的高性能,成本最低的方案。由于没有容错功能,RAID0适用于低成本,低可靠性的台式系统,在这里,高速的数据吞吐比可靠性更重要。
ØRAID1- 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只能在两个磁盘上实施,具有最高的数据冗余能力, RAID1又称镜像(Mirror)盘,采用镜像容错来提高可靠性。即每一个工作盘都有一个镜像盘,每次写数据时必须同时写入镜像盘,读数据时只从工作盘读出。一旦工作盘发生故障立即转入镜像盘,从镜像盘中读出数据,然后由系统再
恢复工作盘正确数据。因此这种方式数据可以重构,但工作盘和镜像盘必须保持一一对应关系。这种盘阵列可靠性很高,但其有效容量减小到总容量一半以下。因此RAID1常用于对出错率要求极严的应用场合,如财政、金融等领域。
Ø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即Mirroring+Stripping。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要求至少4个硬盘才能作成RAID0+1。
ØRAID3- 带有一个专门的校验盘的分条技术。数据被分布在多个磁盘上以提高读/写速度,并用一个专门的校验盘来存储校验信息,当一个成员盘故障时,控制器可以从校验盘重新恢复/生成丢失的数据。RAID3要求至少3个盘,且其中一个为专职校验盘。它的优点是支持阵列中多硬盘的同步访问,整个阵列的带宽可以充分利用,在要求大块数据顺序传送时较理想,如:图形、图象、科学计算等应用。其缺点是每次读写要牵动整个组,每次只能完成一次I/O,所以作为文件服务器共享时性能不好。
ØRAID5- RAID5是一种循环偶校验独立存取的阵列。类似于RAID3,但校验数据不是存储在一个专职的校验盘上,而是分布在多个盘上。当一个磁盘故障时,控制器可以从其他尚存的磁盘上重新恢复/生成丢失的数据而不影响数据的可用性。RAID5要求至少3个磁盘,容量是(N-1)/N。这一改变解决了争用校验盘的
问题,因此DAID5内允许在同一组内并发进行多个写操作。所以RAID5即适于大数据量的操作,也适于各种事务处理。它是一种快速,大容量和容错分布合理的
磁盘阵列。
阅读(404)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