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285692
  • 博文数量: 8065
  • 博客积分: 10002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9670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16 17:0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065)

文章存档

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7-08 16:33:30

最近,我和EMC的高级副总裁兼CTO Jeff Nick、Illluminata的高级顾问John Webster,以及副总裁Phil Edholm在共同出席活动时,讨论到了虚拟化2.0这个话题。这个概念是今年2月,由IDC在其主办的论坛上提出的。今年10月,Gartner评选了2008年十大战略性技术(详见本报第82期C4版),虚拟化2.0位列其中。

        需要说明的是:IDC和Gartner所谈论的虚拟化其实都是虚拟化。虚拟化1.0是关于集中的,而虚拟化2.0则增强了虚拟机的移动性和业务连续性。

        尽管虚拟化的等级划分没有应用到虚拟化之中,但我认为,不同等级的存储虚拟化还是有显著的差异。

        存储虚拟化1.0是基于虚拟化应用的存储区域网络(SAN),7年前已经开始用于卷虚拟化。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提供了统一的SAN卷,而不需要在每个上分别管理。存储虚拟化1.0创建的卷,能够跨多个SAN可访问的存储阵列。

        和虚拟化2.0类似,存储虚拟化2.0也增强了卷移动性和业务连续性。我们今年9月推出的统一存储平台(USP)产品就是其代表。USP具有128个处理器,使用体系结构连接到一个巨大、可动态配置的全局缓存上。而且,作为存储阵列的控制单元,它还可得到物理缓存插槽和追踪表等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存储阵列之外的应用程序无法获取的。由于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信息优势,USP能够在不同存储等级之间进行卷移动,或者在技术更新时进行卷迁移,为满足业务持续性需要而进行卷复制。而且,这些都不会影响应用程序运行,也不会给SAN增加额外负担。存储虚拟化2.0的另一个特性是,它并不依赖于SAN。它能为使用标准存储协议(如ESCON、FICON、iSCSI和FC等)连接的任一提供虚拟化服务。

        那存储虚拟化3.0又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下一步是存储容量的虚拟化,或者称为自动精简配置(thin provisioning)。我们今年推出的USP V就能够动态分配顶级存储容量,以实现外部存储的虚拟化。动态配置是指,在真正需要使用的时候才分配物理存储,而不是提前分配。这样,就能削除分配而不使用的容量浪费—据估计,这部分容量通常占60%,甚至更多。同样,它也能解决周期性、业务连续性、数据挖掘、开发和测试及数据分发等各种情况下进行拷贝时的容量浪费。这种虚拟化还能使卷容量自动调节,以满足多种具有RAID保护磁盘的需要。这能够减小管理复杂度,并分散I/O负荷。

        如果让我来给各种存储虚拟化划分等级,那结果是这样:1.0是基于应用配置卷虚拟化的SAN,2.0是基于具有卷移动性和业务持续性能力存储虚拟化的控制单元,3.0是具有容量虚拟化或者动态配置能力存储虚拟化的控制单元。

        如果让我评选2008年的十大战略性技术,我会毫不犹豫地加上存储虚拟化3.0。目前,和EMC都已经宣布,将在明年推出具有自动精简配置能力的产品,也就是我所说的存储虚拟化3.0。


阅读(65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