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283707
  • 博文数量: 8065
  • 博客积分: 10002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9670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16 17:0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065)

文章存档

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6-22 06:38:16

 目前业界推出的一些NAS和SAN 技术,重在克服总线和交换机的局限,但是否回走向“专用”道路,继而走向死亡呢?
  
    传统的基于Etherne t的NAS和基于光纤通道(FC)的SAN正面临新的挑战。采用传统技术与方法在提高性能和可测量性(scalability)方面碰到困难,进而成为NAS和SAN发展的瓶颈。目前,一些存储产品供给商开始采用一些非凡的硬件与软件,来克服NAS与SAN在这两方面的局限。不过,这是NAS与SAN的一大发展趋势,还是走向死亡的前奏,人们还不能确定。
   
    为什么要推出新技术?
    
    在NAS领域出手的供给商包括BlueArc和Exanet,在NAS和SAN两个领域同时冲击的供给商包括3Par 和XIOtech.。这四家企业的声名与传统供给商NetAPP、EMC以及IBM、HP等存储巨头可能无法相比,但这种大胆创新却得到了一片喝彩。
   
    与传统的NAS产品使用商品化的CPU不同,这些企业的NAS产品均使用自己设计的专用集成电路。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这些企业的NAS产品的技术创新主要是使用一个非凡设计的存储控制器,加速数据的传输速度,通过存储阵列提供可伸缩性、虚拟化和可扩展性。其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个连接各个控制器的背板,另一个是含有多种通道的专用总线。
    
    为了强化存储控制器的应用,这些企业在其控制器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技术,使其智能化接近于目前市场上Brocade、IBM 和Cisco 等公司提供的智能化的SAN光纤交换机。显然,存储控制器基于或者附属与这些光纤通道交换机技术,这些企业正是看清了包括交换结构在内的传统技术的局限性而推出新的技术与产品。
    
   
超越NAS
    
    BlueArc在NAS方面的创新均集中在其Titan Silicon服务器上,它将控制器的功能分解到三个不同的HW单元:网络接口模块、文件系统模块和存储接口模块。网络接口单元负责与外部世界的连接,它支持TCIP/IP和UDP 协议,可以说是一个TOE (TCP/IP复合引擎)。它负责接收和发送标准的和复杂的以太网数据帧,支持多种千兆以太网接口,这些接口可以 整合在一起。治理功能则通过以太网和RS-232接口控制与完成。
    
    这一超级NAS设备的文件系统包括两个模块:FSA 和 FSB。文件系统协议如CIFS、NFS、iSCSCI 和NDMP等都由硬件实现。事实上,文件系统的所有功能都由硬件来完成。据介绍,这就是Blue Arc一直认为自己的Silicon服务器系统性能出色的最主要的原因。它表现出了低延迟、反应速的快、吞吐率高等特性。
  
    存储接口模块提供RAID和标识功能。文件被分割成许多小块,并写入RAID中不同的磁盘。由于任务或者数据被分割成许多小块,并且并行操作,因此数据读与写的速度显著提高。 3Par 公司也采用了类似的原理。不过,BlueArc则认为,采用这种技术 在提高数据存取速度的同时,提高了磁盘的利用率,增加了存储的容量,实现“一举两得”。
   
    与3Par公司的技术思路类似, BlueArc的服务器带有一个大的缓存,该缓存被称为“大块头缓存”,加快数据的存取速度。Titans服务器可以采用集群技术连接在一起,并按单一文件系统操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集群存储。通过集群存储,系统的总存储容量可以扩展到256TB,数据的吞吐率达到20 Gbit/s。
   
    Titan服务器节点之间互由容错功能,也就是在不同的HW中,可以远程或者本地以很高的速度完成数据复制或者恢复,提供“持续的数据可用性”。系统还具有虚拟卷功能,可以动态扩展,提供强化的存储可用性。3Par 的NAS技术可以看作使 BlueArc扩展NAS功能的一个“镜像”。
   
   
超越SAN
   
    XIOtech积极倡导SAN计划与虚拟存储体系结构,来实现厂商系统之间互操作性以及真正的数据共享。实现这一承诺的具体产品是他们的Magnitude硬件平台。Magnitude 也采用集群设计,其控制器与存储系统是分开设计的,它也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 分布的控制器节点(DCNs):在集群内,每一个DCN均具有智能,每个DCN 通过集群可以访问所有的存储系统,而且具有为服务器智能地提供一个单一的、共享的和虚拟的存储池的功能。DCN有自己的存储资源,并长期驻留在内部节点。
  • 磁盘驱动器槽:每一个驱动器槽最多可以配置14个驱动器,在集群架构中,所有的驱动器槽均通过FC连接。在一个驱动器槽里,驱动器提供的存储能力和存取速度可以调整、优化。
  • 智能化的控制治理平台 (ICON)。通过高度友好的浏览器界面和独立的治理通道治理集群中所有硬件的使用。

    由于Magnitude硬件平台的虚拟化体系结构已经延伸到网络上的多个Magnitude硬件平台,因此实现了强大的可伸缩性、远程映射、远程备份和更有效的数据迁移过程。
    
    进步还是倒退?
    
    在讨论存储系统前,让我们先回到服务器不是采用Intel的CPU,就是Sun的SPARC或者IBM的PowerPC以前的日子。在服务器领域,有许多比现在所谓的工业标准服务器性能好的多的服务器,它们基于一些专用的CPU。天腾公司转为通信、证券交易所等行业推出了自己的NonStop系统,Sequent推出了并行服务器系统??????这样的清单还可以列出一长串。不过,现在这些产品有些已经在市场上销声匿迹,有些则改变了发展思路。它们的命运都难逃厄运,其根本原因是专用系统销量有限,系统成本增高,逐渐减少的用户越发不能支持新系统在技术更新方面的研发投入。
   
    天腾先并入Compaq ,后并入HP。Sequent则被IBM吞并。现在HP自己的64位RISC 架构的产品开始逐渐退出市场,取代者是Intel 的64位系统。现在,有人开始猜测,市场上仅有的几个系统如Sun的SPARC和IBM的PowerPC 什么时候回被Intel的处理器取代。
   
    在存储领域,两个市场均呈现上升趋势:一个是由上述四个供给商支持的磁盘驱动器集团,另一个是网络存储和以控制器为主的组成部件。在被上述四家企业所支持以太网和FC网络中,它们仅支持通过外部配置的以太网和FC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而不支持基于x86的控制器。
    
    这些企业的知识产权(IP)是包括自己设计的集成电路的硬件和非凡的包括在硬件中的互联单元、智能化的治理软件。显然,理论上他们不支持Intel CPU,否则其集成电路、互联设备和软件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东西就无法得到体现。很明显,拥有这些知识产权,它们在存储领域才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可靠性、可测量性等一系列新特性。
    
    不过,这种专用化设计的思路,回不会重蹈天腾和Sequent的老路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阅读(51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