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287084
  • 博文数量: 8065
  • 博客积分: 10002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9670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16 17:0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065)

文章存档

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6-08 05:46:51

企业信息系统”(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EIS)不仅包括可运行的设备和软件,也包括相关的技术资源,其主体是直接用于企业各种事务的逻辑及物理实体,并可以延伸到诸如自动化生产加工、检测设备中去。从企业形态的角度,将全面基于企业信息系统运做的企业称为电脑化企业(cyber-enterprise)。未来的企业信息系统,需满足快速变化的、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对企业内部与外部关系的各项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具有通用平台/执行系统寄生结构,模型驱动,用户主导的系统生命周期,基于企业建模技术等新一代技术与标准。信息技术,是营造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工具,关乎未来中国国民经济的命脉,绝对不能被他人所垄断。应当以造原子弹的精神,以“三峡工程”的魄力去抓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工程。 企业信息系统和电脑化企业 未来企业中应用的信息技术,将是一个互相关联、有机结合的集成体系,如同硬件产品一样,可由多种不同来源的产品组合构成,覆盖企业所有业务领域,是企业运做的基础。在此简明地称其为“企业信息系统”(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EIS)。企业信息系统不仅包括可运行的设备和软件,也包括相关的技术资源,其主体是直接用于企业各种事务的逻辑及物理实体,并可以延伸(集成)到诸如自动化生产加工、检测设备中去。从企业形态的角度说,将全面基于企业信息系统运做的企业称为电脑化企业(cyber-enterprise)。 用户需求特征 可以从“一体化、个性化、可变性和开放性”四个方面概括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特征,这些特征与其说是未来的,不如说是处于经济发展前沿企业的现实要求。 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经营策略、架构、治理体系开发建设一体化:将信息技术作为为企业建设的基本要素和基础工具。 应用的功能、内容、方法个性化:不是将旧的运作方式加以保持/翻版的“自动化”,而是创造企业自身独特竞争优势,和适应企业不断变化要求导致的结果。

应用功能、内容、方法的可变性:企业形态、业务内容与规则,客户以及供需系统等,随时都可能进行迅速的改变,要求信息系统不但要能够辅助支持这种变化,自身也必须具备动态改变的能力。

应用系统对其他系统、不同的应用平台、技术及环境等的开放性。这包括对新的技术成分、新功能的开放性,对第三方维护、开发工作的开放性,和系统之间的互连、共享、互操作性等。 系统功能范围与特征 新一代企业信息技术系统在功能及覆盖范围上的基本特征归纳如下。这里着重叙述了与传统的或一些流行观念上有区别的要点,而没有提及诸如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等重要而“常规”的要求。 超脱特定的治理思想、方法的逻辑,将系统定位成一个治理思想和方法的容器和推进器;

对企业规划、构造到治理、维护、重规化与调整等全过程的支持;

对建立、维护、改变企业外部关系的支持,这里有两个基本层面:与外部机构间的信息沟通和跨企业/机构的战略关系(例如需求供给体系或虚拟企业等);

适应变化的能力:系统的动态定义与改变,动态维护与升级;对业务内容、规则、组织、外部关系等的动态定义、改变;

支持多种开放的通用标准,从而可以集成不同来源的功能模块、组件、工具等,扩充新的功能或改进原有的功能 基础业务数据全面集成,对诸如产品、零件、客户、作业中心实体,建立全面的结构化描述,并具有可扩展性,形成所有的现有与未来的系统成员共享的数据环境。 软件体系结构特征 未来的企业信息系统的软件,需要建立在诸如C/S或B/W/S架构,分布式对象技术等适当的技术基础之上。软件系统的结构特征,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特征,可归纳如下: 由“打包”软件向通用平台与可动态集成的资源、工具过渡;

由“通用企业应用平台”和“专用执行系统”两个基本成分构成,前者是后者的宿主,后者就是支持企业运做的核心;

模型驱动的执行系统动态定义。通过应用平台本身或集成的工具,对实体、信息环境、业务规则等进行动态建模,从而现场生成实际业务中应用的执行系统;

业务过程驱动的执行系统运行;

通用平台具开放性,支持各种集成或互连、信息交换与共享、互操作标准,以及功能可集成扩充甚至动态平滑升级。 在这方面,一个重要的,极具挑战性和战略意义的课题,就是未来企业信息系统与传统意义的
平台、开发平台的关系或分割。 供需体系特征 传统的通用治理软件开发供给商和用户间的简单供需关系,演变为复杂、多角色的供需体系。从集成策略等许多角度,企业的用户、用户的用户也可以成为相关的因素或直接加入到系统规划的行列中。在这一供给体系中,应用企业将处于中心和主导的位置。 从应用企业的“供方”来看,包括以下基本角色(他们不是绝对要分开):

企业建模标准等各应用、集成、数据标准的开发;

企业应用通用平台开发;

应用资源开发——通用工具、模块或组件开发,非凡应用开发;

企业信息技术伴侣——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企业应用系统规划、维护咨询或代理服务,资源、工具、平台的选择采购服务等;

企业建设与治理技术咨询服务——企业工程技术,治理思想与方法。


系统生命周期特征 按照传统软件开发的单纯生命周期模式运做的开发商,将退居后台,而企业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自始至终都将以应用企业为核心,它包括以下基本的活动,这些活动在不同的阶段,将被最大限度地同步进行: 企业战略规划,其中包含信息技术应用战略;

企业的业务过程、组织、资源规划与企业建模;

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策略与方案的制订;

信息系统构成资源的预备;

信息系统的建立,通用平台的安装调试、资源集成以及由企业规划的输出生成执行系统并验证其性能和规划要求执行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企业局部或整体、外部关系方面的重规划(如业务过程、组织、产品、客户与供给关系等等),以及相应的执行系统的改变;

信息系统本身的性能优化或动态升级。 在上述项目的前几个步骤中,同样有相应的软件支持,这些软件大部分,例如企业建模工具,最终也将被集成到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系统中去。 应用与维护的特征 在应用上,最大的特征是系统的伸缩性或柔性。虽然上述描述,显示出了超越传统的复杂的体系结构特征,但新一代的系统架构并不意味着对用户应用起点的拔高,而是降低(相对与既往的大型治理软件而言);对企业活动的全面支持能力也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从战略规划开始应用,相反,新的架构提供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使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应用策略、深度、步调,可以采取诸如由基础数据到专项控制、全面控制的各种应用,包括选择并集成适当的智能化引擎。 从系统的建立、实施和维护上,则需要一套全新的人员配置、组织原则与指导思想。这里需要两种基本类型的专业人员:主持使用相应的软件工具进行企业建模、系统实施和验证的企业工程师和主持制定实施方案,安装调试、维护、资源选择与集成等的信息系统工程师。 易用性将得到实质的提高。易用并不代表功能简单,而是功能易于被理解和操纵。我们应当小心区分易用性与业务本身的难度:易用是要让应用者无须学习与自身业务无直接关系的知识(也可以说是“免培训”的特征)。新一代企业信息系统架构,提供了技术的基础,将用户业务性操作更加完整地识别、分离出去,例如业务过程的规划,组织机构的调整,系统用户的业务项目和权利分配等几项要害的基础技术 在已经广泛被采用或关注的系统开发、集成技术之外,下列技术与上述特征的实现有着非凡重要的关系: 企业建模与软件建模标准与技术与相关工具,包括通用建模语言、建模标准等;

基于通用建模技术的新型软件开发体系;

适合前述通用平台和执行系统寄生结构的体系结构框架、标准,运行环境;

信息交换、互操作与集成方面的标准,例如在产品数据、电子数据交换、工作流系统、分布式对象等领域,已经应用并正在发展的一些标准。 标准化是上述各基本特征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之一,假如某些共享的要害标准没有形成或由一些大厂商各自为政、互相“污染”,将严重地阻碍新一代企业信息系统的进程。 继续与发展 本文只是将那些核心的、重要的新特征加以归纳描述,新一代系统的发展,将继续和综合以往系统的各种功能和特征。现有的各种类型的企业治理系统,比如ERP、WFMS(工作流治理系统)、EIS(执行信息系统),都各有其侧重面,留下许多“空白”,新一带系统提供完整的方案,具有填补这些空白的能力。 以现有的“MRP II/ERP”为例,其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应融入整体的企业信息环境中去,如关于产品的数据,就不仅仅是传统MRP II软件所包含的结构、加工路线、成本、工时等生产能力规划、物流控制与成本核算等所需的数据,而是对产品实体的完整的结构化描述,并遵循产品数据交换方面的通用标准。而诸如能力需求计划、生产进度规划,物料需求计划、各种成本核算等,可以作为可选择和替换的“引擎”,每一种引擎实现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算法或业务模式,适合于不同的应用对象和系统环境,根据需要集成于系统之中。近年发展起来的“工作流治理系统”,或许是未来信息系统的事务处理核心架构;ERP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都可以被覆盖或集成。而B/W/S的体系架构,数据仓库、分布式处理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分布对象技术,群件、中间件等等,则是实现上述功能

阅读(28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