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285543
  • 博文数量: 8065
  • 博客积分: 10002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9670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16 17:0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065)

文章存档

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5-09 12:36:20

7.2.2 同步数据容灾的性能分析

    利用同步传输方式建立异地数据容灾,可以保证在本地系统出现灾难时,异地存在一份与本地数据完全一致的数据备份(具有完整的一致性)。但利用同步传输方式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必须考虑“性能”这个因素。

    采用同步数据传输方式时,从前面的描述来看,本地系统必须等到数据成功的写到异地系统,才能进行下一个I/O 操作。一个I/O 通过远程链路写到异地系统,涉及到3 个技术参数:带宽、距离和中间设备及协议转换的时延。

      带宽

    本地I/O 的带宽是100MB/秒(SAN 网络中),在I/O 流量很大的情况下,如果与远程的I/O带宽相对“100MB/秒 == 800Mbit/秒”窄得多的话,如E1:2Mbit/秒;E3:45Mbit/秒,将会明显拖慢生产系统的I/O,从而影响系统性能。

       距离

    光和电波在线路上传输的速度是30 万公里/秒,当距离很长时,这种线路上的延时将会变得很明显。例如:一个异地容灾系统的距离是1000KM,其数据库写盘的数据块大小是10KB(一次I/O 的数据量),那么:

    本地I/O 时(100 米距离内):

    此数字远远超过光纤通道带宽本身,也就是说,光电在100 米距离的线路上的延时对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异地I/O 的(1000 公里):

    此数据表明,在1000 公里距离上,允许的最大I/O 量在不存在带宽限制时,已经远远低于本地I/O 的能力。(注:上面分析还未考虑中间设备及协议转换的延时)。

      中间链路设备和协议转换的时延

    中间链路设备和协议转换的方式的不同,时延不同,对性能的影响也不同。在对性能影响的分析中,这个因数也应计算在内。目前不同异地数据复制技术所依赖的介质和协议不同,存储工程师将介质、协议和大概时延例表如下,这里提供的数据只精确到数量级,仅供参考,实际数据应该向设备供应商索取。

表 7-1 数据线路处理时延估计

    下面是一个线路时延分析对照表,供参考。

表 7-2 数据传输距离时延

    在1000 公里和100 公里距离上,采用租用线路和ATM,允许的最大I/O 能力(假定带宽足够,数据块大小以10KB 为例):

表 7-3 线路系统考察

    在10 公里距离上,采用各种传输协议允许的最大I/O 能力,数据块大小以10KB 为例(假定带宽足够):

表7-4 等距离条件下的时间延时

阅读(110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