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2558
  • 博文数量: 8
  • 博客积分: 1559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9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6-13 20:0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09年(8)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09-08-07 15:22:40

前不久买了本《人间词话》,记忆里对王国维映像不多,中学里好像学过他的几首诗,现在都忘得差不多了,让我重读这位国学大师的原因是他和另一位国学大师陈寅恪之间的关系。在近代历史上,对于国学,这两位大师的学问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的。

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最为著名。) 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在”词“的方面他提出"境界"说: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不期工而自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在《人间词话》这本书中处处陈述这个观点,引古论今,不仅由勾起我对宋词的兴趣(遂决定购《宋词三百首》)。

只是可惜,在其人生学术的顶峰时期,他的生命嘎然而止,自沉颐和园昆明湖。因何而自沉,不得而知(版本太多)。

以下是观堂逝世一周年忌日,由陈寅恪为其撰写的碑文,足见陈寅恪对他的极高评价:

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 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失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 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 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我博文的副题即是观堂先生的《采桑子》,或许已经暗示了这位国学大师的某些思想,“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世事浮沉让他在彻底的绝望中放弃了对生命的坚守:人生就是谬误,人生就是苦痛……


阅读(45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