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60863
  • 博文数量: 81
  • 博客积分: 2510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96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1-31 21:31
文章存档

2009年(15)

2008年(66)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9-12 12:16:10

8层手机板的经验总结,回复给所有同行,欢迎交流讨论
 
关于分层我的建议是:元件层-地平面-电源平面-高速走线层-地平面-低速基带线和模拟信号线- 数据线和lcd线-地平面层
要求:1.模拟线要用模拟地隔开,
        2.元件层不适宜走太多长线,
        3.平面层和铺地要尽量避免断点,
        4.放置地孔间距为最高频率波长的四分之一,
        5.模拟地不要和数字地重叠,
        6.内层平面层采用分割混合层(1oz铜),以适宜分割地和电源,并防止工艺上的短路

你这个叠层设计太过于理想化了,8层电源和地就占了一半4层,通常情况两面都会有元器件,还要控制RF阻抗,BGA也要散出,呵呵,这不是给自己找 别扭吗。一般我都是用这样的叠层:TOP(RF device)-layer2-GND3-layer4(RF&High Speed&Audio)-Gnd5-layer6-layer7-Bottom,除了RF的PA电源会粗点,BB电源要求并不高。

另外你说的几点要求有一定价值,给你加分,我补充几点
1.晶镇下方不要走线,最好能铺地并用过孔和主地充分连接
2.RF器件下面尽量少走线,天线下面的地掏空
3.音频信号走线多注意,防止被串扰 干扰
4.屏蔽壳轨迹做到接地良好
5.板子四周能打孔的话多打一些通孔
铺地的话,射频部分多注意一下,BB一般问题不大。
手机的电源层没有单独一层,会有一些在走线层用粗线走,应该叫做电源、信号混合层更好些。

八层板厚度一般都是按照厂家推荐的厚度来,这样沟通起来方便,我用的是si8000算,计算方法很简单,需要厂家用的材料的介电常数、铜厚、阻抗线到参考层之间的介质厚度这些参数,填上希望得到的阻抗值计算线宽就好了


楼主这样的叠层都是通孔吗?还是用二级激光孔?
我们八层一般的叠层是:TOP(LCD)-SG-GND(混合地)-SG(RF带状 线)-VCC-GND(参考层)-SG-BOTTOM(RFdevice),一级激光孔,埋孔,两种通孔0.2mm有的地方需要直通到地平面和电源平面) 和0.3mm(板边接地)我加的几点:
1,确认布局与结构达成一致,是否已满足最佳的电性布局状态再进行走线,避免做到半拉推倒重来。
2,BGA 元件的PAD上尽量不打孔。
3,BGA元件走线尽量按十字架四个方向引线。
4,CPU下面尽量保留一小块地平面。
5。重要的信号一定要设好走规线则,和颜色标识(提醒作用)。
6,需要保护的信号先处理。
7,时钟信号要远离其他信号,最好满足3W原则。
8,LCD的址数据线并行,其间不插别的信号线。
9,SDRAM数据地址线并行而短,邻层有地参考层。
10,滤波电容接地脚最好直接到大地,或通过激光孔后就近打埋孔(孔的多少依其电流量定),接电源脚亦相同处理。
11,电源层与信号线到板边距离要大20H(H是电源层与参考地层的间距)
12,元件接地热焊盘要十字型或X型连接,不要全灌铜。
13,注意RF阻抗要求条件是否满足(微带线带状线),要挖地的相关层最好画出KEEPOUT区域。

阅读(90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