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465161
  • 博文数量: 864
  • 博客积分: 14125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063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7-27 16:53
个人简介

https://github.com/zytc2009/BigTeam_learning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64)

文章存档

2023年(1)

2021年(1)

2019年(3)

2018年(1)

2017年(10)

2015年(3)

2014年(8)

2013年(3)

2012年(69)

2011年(103)

2010年(357)

2009年(283)

2008年(22)

分类:

2009-12-01 10:43:16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世的变迁,我们经常会碰到欲言又止、不知道该说什么的窘境。朋友打电话告诉你,他失业了;同事的检查报告出炉,确定他罹患癌症;大学同学正经历婚变,准备离婚;好朋友的妈妈得了老年失智症;岳父突然死亡,而老婆为来不及见最后一面而抱憾......。
    面对这些伤痛或难堪,能帮什么忙?应该帮忙吗?怎样帮忙才有效?要帮到什么样的程度?而当朋友痛哭无语时,该如何按捺内心的不安与疑问,倾心聆听并安抚他的苦痛与焦虑?而当自己遭遇困难、濒临绝境时,该如何适时求援?我们具备坦然接受别人帮忙的能力吗?..........
    对许多人而言,目击别人的伤痛与不安,是件很痛苦的事,我们经常会想快速解决它、采取某些行动,或设法提供立即的解脱。有些人则为了避免说错话,宁愿选择什么都不说,而错失表达关心的时机。我们每天都与不同的人,进行许多不同的「对话」。我们可能事先在脑海中做练习,或只是顺口说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当别人需要支持,或是自己需要求援时,却往往言不由衷,或不着边际、拐弯抹角,绕一大圈而终究无法切入重点。该如何开启「发自内心」的深层对话?而不是仅止于「绞尽脑汁」的表面对话?该如何整合身、心、灵,以自然之姿来做最有效的对谈?
   《Healing Conversation》作者南丝.格尔马丁,针对如何弥补人际沟通的鸿沟、适时适度表达关心,提供了「疗效对话」的10项原则。所谓「疗效对话」,是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对谈,让求援者获得适度纾解,进而自然地达到「治疗的效果」。当你不确定「说什么?」和「如何说?」的时候,本书可以提供许多实用的参考。
疗效对话的10大原则:
1. 聆听
聆听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细听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真正的涵意。聆听也不是指说话或发问;通常我们会急于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询问对方问题,以为这样就是聆听该有的姿态。然而,所谓的聆听,应该是用我们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同时不急着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必须愿意把自己的「内在对话」暂抛一边。所谓的「内在对话」,是指聆听的同时,在脑海中不自觉进行的对话,包括动脑筋想着该说什么、如何响应对方的话,或盘算着接下来的话题。
2. 停顿
在对话之间,有时说,有时听;当听到自己心里响起「我不懂......」的声音时,就是该暂时停顿一下问对方:「我是否错过了什么情节?」我们还必须提醒自己,放慢不自觉产生的机械式反应,例如,想快速解决对方的不安,因而没有正面思考问题,便直接跳到采取行动的阶段——说些或做些我们认为对对方有益的事。
从容不迫地停顿与思考,可让我们停止下判断、停止反应,并且产生好奇心。如此,有助于在重要的刹那间,发挥同理心,如果没有做这样的停顿,我们可能会在刹那间,说出稍后会反悔的话。停顿就像开车时,变换排挡时所需使用的离合器:先减速到某种程度,扣上齿轮之后,才能进行加速。
安慰的艺术,在于「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以及「不在一时冲动下,说出不该说的话」。
3. 当朋友不当英雄
帮助别人度过艰难岁月,不等同于将他们从痛苦的处境中「拯救」出来。人们有权利和责任,去承受他们行为的后果,和其所带来的困境。我们应该认同他们的痛苦,让他们去感觉痛苦,并且不试着快速驱散痛苦。我们仅试着提供让他们越过「恐惧之河」的桥梁。
当朋友、家人陷于情绪或身体的痛苦之中时,支持他们的最基本方法是:允许对方哭泣。面对哭泣的人,人们最自然的反应,即是希望对方停止哭泣,并跟他说:「别哭了,事情一定可以安然解决的!」其实这并不是最适当的反应。当对方啜泣或掉泪时,我们通常会对自己的无助而感到坐立难安。然而,哭泣是人体尝试将情绪毒素排出体外的一种方式,而掉泪则是疗伤的一种过程。所以,请别急着拿面纸给对方,只要让他知道你支持他的心意。
4. 给予安慰
给予安慰并不是告诉别人:「你应该觉得......」或是「你不应该觉得......」。人们有权利保有其真正的感觉。安慰是指:不要对他们下判断,不要心想他们正在受苦、需要接受帮忙;安慰是指:给予他们空间去做自己、并认同自己的感觉。我们不需要透过「同意或反对」他们的选择或处理困境的方法,来表达关心。
5. 感同身受
当我们忙着试图帮助他人时,可能会忘记人们会察觉到我们内心的波动——没有说出来的想法和感觉。尽管人们无法确知我们的想法,但通常可以察觉到我们是否惊慌、对他们下判断,或是为他们感到难过。面对面安慰别人,和我们内心真正的状态,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我们不仅分担对方的痛苦,也需忍受自己内心的煎熬。不论面临的处境如何,善意的现身与安慰,即是给予对方的一项礼物。
6. 长期守候
改变会带来许多混乱。没有人可以迅速整顿那样的混乱。人们需要时间去调适、检讨、改变和询问:「假如......,会怎样?」的问题。在「疗效对话」中,我们学着接受以下事实:我们的家庭成员、同事或邻居,有时候仅需要我们当他们的「共鸣箱」,且能不厌其烦地供其反复使用。
7. 勇敢挺身而出
不论身处任何状况,对自己不知该说什么而感到困窘,是无妨的;让我们想帮助的人知道我们的感觉,也是无妨的。甚至可以老实地说:「我不知道你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但是我真的很关心你。」即使自己对这样的表达觉得可笑,还是可以让对方知道,你不急着「现在」和他交谈。你或许可以选择用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感觉和想法。除了言语的表达之外,「疗效对话」尚有许多不同的形式。
8. 提供实用资源
不需帮别人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可以尽力提供可用资源——别的朋友、专家、朋友的朋友,来帮忙他们找到答案。可以为对方打几通电话,连结人脉;也可以找相关的书籍给他们阅读;或是干脆提供一个躲避的空间,让他们得以平静地寻找自己的答案。
9. 设身处地、主动帮忙
当我们问:「有没有我可以帮忙的地方?」有时候有答案,有时候他们也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帮忙。然而,人们有时会对自己真正的需要开不了口。设身处地去考量人们可能需要的协助,是有效助人的第一步。
10. 善用同理心
即使我们遭遇过类似的经验,也无法百分之百了解别人的感受,但是我们可以善用同理心去关怀对方。切记需先耐心听完别人的故事,再考虑有没有必要分享自已的故事?而分享的结果是否对对方有益?
 
你会安慰别人吗?
一句话的温柔
   我们常对别人的不幸,不知所措。但适时的一句话或一个拥抱,却能给对方极大的安慰。
   我在波士顿念书时,曾认识一对公费留学的夫妻朋友,先生在通过博士论文口试的那个月,发现自己得到一种罕见的癌症,而且是末期。
   太太在电话那头哽咽:「他病了,为什么这么好的人会碰到这种事?」在美国和他们互相照顾,亲似家人的我,竟哑口无言,不知如何是好。........
   先生出殡那天,我在告别式上,看到太太和4岁与6岁的小女儿,站在台前木然迟缓地鞠躬答礼,想到「她们母女三人,以后要怎么走下去?」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悲伤与不舍,泪水也止不住地流,滴在黑色的衣襟上,我自己,都快哭到昏厥。
   直到晚上,哀恸的太太才喃喃自语说:「你看他做人多成功!」那时只剩下我,听她没头没脑地说,「来的人都舍不得他,好多人在哭,连你也哭成这样......」我是真的除了哭,什么也不会。
   后来,我才知道,好多人跟我一样,碰到这种情况,常不知所措。当朋友生病、面对亲人死亡、离婚或失业时,自己会突然「失能」,变得不会说话,也不会应对,甚至,连手脚都不会摆。
   但我对自己的无能,却有些愧疚与不安,直到读了一篇报导,心中才慢慢释然。
   美国杜克大学社区健康照护中心的社工师皮契尔解释,如果我们目睹别人的痛苦或不安,会变得无能无语,甚至想逃离,都是正常反应,因为,那表示我们对此也感到害怕或焦虑。
   但安慰陪伴,也是一种人际关系。许多研究发现,人在沮丧时,如有朋友相伴,即使是最笨拙的话,也有安慰效果。因此,每个人都该培养这种能力,才能与人互为支持,彼此帮助。于是,我开始我的学习之旅,去请教不同人,特别是有经验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人员,问他们怎么适切、有效地陪伴朋友?
当朋友生病了
   在马偕医院的协谈中心,和社工师曹淑华聊起上述遭遇。
   她劝我别太自责,别怪自己好像使不上力。其实,无声的陪伴与关心,已经给他们很大的力量。但她也提出许多建议,却是我从前不知道的。像是朋友罹患重病时,我们能做的,是先倾听及接纳他的感受,而不是用常识或医学知识与他辩驳,企图说服他别担心。生病的人多半既震惊又害怕,也可能忿忿不平,觉得为什么是他,或已坦然接受。但不管怎么样,都要先接受他复杂的情绪,让他安全无惧地说出来。接下来,再表达你对他的疼惜或不舍。像是「知道你病了,我心里也好难过」。如果已进入重大手术或化疗,不妨告诉他:「你好勇敢,听说这种手术或化疗很辛苦,你真的很不容易。」如果,他的情况愈来愈糟,甚至进入临终状态,更要仔细听他心里想说的话。因为他有可能想交代后事,也可能想感谢或叮咛朋友,别拒绝或压抑他,不要用「别想那么多,一切都会没事」的话来搪塞。反而要适时问他,「你还想做什么?」、「还有什么愿望?我们可以帮忙的?」
当朋友失去所爱的人
   至于那位太太的遭遇,曹淑华说,我和她一起同哭,是再好不过的安慰了。
   面对亲人的亡故,人会有很多情绪,像伤心、哭泣、自责或强烈的失落感,这时,还是先照顾他的情绪。当对方伤心哭泣时,就在旁边递上卫生纸,拍拍他或抱抱他。人在极度哀伤时,无形的肢体语言,比什么都有用。如果还是想说点话,不妨说:「我知道你很难过,我也是」、「我也很想念他」。但别说:「别再哭了,这样哭对你身体不好」或「你要节哀顺变」,因为这只反应出我们不知如何是好,希望赶快停止这窘境。但真正对他好的,是让他的悲伤有个出口,把情绪宣泄出来。有时候,做点什么会比说什么更好。但别只说:「要帮什么忙,告诉我」,而是更具体的:「我要去超市买菜,要不要顺便带点东西给你?」或「我要带小孩去看电影,你那个大的可能有兴趣,要不要让他一起来?」不着痕迹的邀约或帮忙,会给对方说不出的温暖。最后,失去亲人的朋友,需要长期陪伴和关注,而不是葬礼结束就好了。根据观察,失去亲人,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慢慢恢复,有人更长。所以做朋友的,别忘了继续关心他,隔一阵子打个电话、写个e-mail或卡片,问候一下。我很感谢曹淑华给我这么多宝贵的建议,如果能早点知道该多好。但陪伴安慰原来不止一种,还有别的,而我很快就碰到了。
当朋友丢脸难堪
    那天一大早,我被急促的电话声吵醒,「我的事,有人说要爆料,」一个女友慌张地说。
    「什么事?」
    「就是我和某人在一起的事。」原来,是前阵子和她有亲密关系的男子,身旁还有许多旧爱,其中一人威胁她离开,否则要把她抖出来。
    「这样会害死我,我还有先生和小孩,」她急得哭起来。我叹了一口气,心想「我不是都跟妳讲过了」,但看她如此惊慌,便不忍再苛责。
    后来,她吃了很长一段时间抗忧郁的药,医生诊断她是重度忧郁。她的事,又再一次让我觉得,自己实在不是好的安慰者,除了耿直的脾气和强烈的道德感,好像什么忙也帮不上。于是,我又带着疑惑,去找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关辅中心主任叶贞屏。在讨论过程中,她给我许多亮光,让我知道,做人,其实可以更柔软有弹性。
    从头讲起吧,如果朋友愿意跟你说他丢脸不光彩的事,表示你是他可信赖的对象。要珍惜这陪伴的机会,因为他可能除你以外,再也没有人可以讲。不过,如果你的价值观和他有所不同,基于安慰陪伴的立场,不妨先放下自己的价值观,倾听并接纳他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不等于赞同他的行为,所以不用太紧张。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不妨委婉告诉他:「我可能不适合陪你,因为我怕把情绪带给你,也许某某人比较适合。」但不管是否赞同对方,在倾听过程中,不要急着给建议,而是等他自己说。从他谈话内容,再增强可行的部份。因为,成年人多有自己的打算,做朋友的不见得全盘了解,如果冒然给建议,恐怕不够完善。如果事情发展不顺遂,当事人也许还会怪你,损及两人情谊。
    也有可能,是朋友的另一半发生状况,带给他难堪。此时,别过度追问或加油添醋,就是最好的陪伴。有些人会希望别人别再问,因为那像在伤口上撒盐。有些人会觉得很丢脸,好像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如果是这样,不妨安慰他:「那不是你的错,我们也不会这样看你。」站在他那边,给他情绪上的支持。[记住别再把自己打扮成传教士哈!没有人喜欢你训斥的口吻和他讲话!] 如果,是他受到八卦或攻击,不妨等候他的反应或需要。假如是他受到委曲,一定会想澄清,此时听就好了,但在他想报复或还击时,适时提醒一下:「这样做好吗?可能会对你更不好。」让他冷静下来。假如他根本不愿意提,就跟他一样,若无其事,一直到他想讲或需要协助,这就是沉默的陪伴。
如果他离婚了
    其实,我更常碰的问题是,身旁的朋友离婚了。我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我找了好多专家的意见,特别是美国人的,因为他们离婚率比我们高(美国是每两对有一对,台湾是每三对有一对),他们应该有更丰富的经验,教人如何陪伴离婚的朋友,整理如下:
    别随便说恭喜。虽然现在离婚愈来愈普遍,对有些人来说,离婚甚至是一种解脱,但《疗效对话》的作者南丝.格尔马丁仍提醒,真正离过婚的人都知道,那是很大的失落,实在说不上恭喜。先陪伴宽慰他们低落的心情。某些人离婚后会变得很沮丧,特别是因配偶外遇而离婚的人,会对自己有所贬抑,认为是自己留不住另一半。这时朋友能做的,是先听他说任何低潮沮丧的话。需要时,适时提醒一下:「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不是只有一个人的问题,别太自责。」
    别批评他过去的配偶。可陪伴、可倾听,但一定要勒住自己的舌头,别批评他过去的配偶与婚姻,因为那对于安慰他,一点帮助都没有,只会让他更沮丧,觉得自己的过去,好像做了一件很糟的事。康乃迪克大学健康中心的心理学教授茱莉亚.福特说,「做朋友最容易犯的错是,过度投入别人的婚姻,并告诉别人该怎么做。」谨守朋友的本份,就是让他知道,你愿意陪伴他,并相信他有能力处理。看他的支持系统够不够?有时候,还得问一下:「钱够用吗?」、「小孩有没有人照顾?」、「有其它亲友的支持吗?」把他拉回现实面。支持系统较强的人,适应得较好,也容易走出婚变的阴霾。若有需要,建议他寻求专业的婚姻辅导。有些人在离婚后,会想和对方复合,或者和其它人约会,也可能陷入混乱的情感纠葛,若有需要,不妨建议他去找婚姻辅导人员,给他较好的协助。
如果他被资遣失业
    还有一种情况,是这几年常发生的,那就是因组织的缩编或解散,朋友被资遣、优退或解雇了。
    最近发生在我身旁的,是个跑了十几年新闻的男记者。也是一大早,打电话到办公室找我,一开口就说:「我上个星期已经离开报社了。」
   「什么?你怎么没跟我说,这么重要的决定,」我大叫,虽然之前已略知一二,但还是令人吃惊。
   「我什么人都不想见,我已经躲起来好几天了,但今天状况实在太糟了,所以才打电话给你。」
    我想起来前面几位辅导人员所说的,当朋友主动找你时,表示你是他重要的支持系统。所以,我赶快放下手边写不完的稿,专心听他说。
   「那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我为这地方卖命十几年,这么热爱新闻工作,但现在,连战场都没了,」他打开心中的郁闷,一点一滴说了起来。
    和前面几位朋友一样,我也很同情他的遭遇。大环境的不景气,加上工作场所的人事纠纷,让他不得不离开战场。才四十出头,还不到退休年龄,这对有社会压力的男人来说,应该是很大的打击。所以,我跑去请教同是男性的张老师基金会执行长张德聪,问他怎么安慰这样的朋友?他说,中年失业的人,多是中阶主管或资深人员,所以会夹杂着许多情绪与不平,像是面子上过不去、不甘心,或即将而来的经济问题。因此,除了听他们倒垃圾,也可从这几方面安慰他。像是别急着问问题或给建议。刚失业的人,最怕别人问:「你接下来要干什么?」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当然不知如何回答。也别一直「指导」他该怎么做,好像我们比较能掌握人生,实际上,失业的人,自信心已经很低,别再让他们觉得自己很蠢。
    小心自己的言语,肯定他们过去的表现。失意受挫的人,很容易把事情放大或扭曲,所以,我们得留心自己的言行,也要同理对方的遭遇。告诉他:「你以前就很棒、很负责。」或是「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做的某件事,真是太好了。」这些都是肯定他的价值与表现。别让他太封闭自己,适时邀他吃饭、做喜欢的事。中年失业的人,很多是靠朋友才站起来的,因为,中年人多有丰沛的人脉与资源,可互相支持。邀他出来,让他知道,朋友一样支持他,情谊不受影响,这是给失业者正面的经验。
小孩考试升学不理想时
    中年时,还会碰到亲子升学与教养的问题,特别是中年的妈妈,很容易觉得挫折沮丧。
    像前阵子国中基本学力测验揭晓了,我有个朋友的朋友,为了小孩的成绩哭了三天三夜。我朋友问我,她的眼睛都哭肿了,怎么劝比较好?主修儿童心理和辅导的叶贞屏建议我,转告那个朋友,先肯定那个伤心妈妈所做的努力,包括每天照顾小孩的三餐作息,接送他上下学与补习,还有其它的。再提醒她,是不是对小孩有过高的期待,如果继续责备孩子,会不会让两个人更加疏远,关系更紧张?如果那个妈妈还是很伤心,不妨找她出去逛菜市场、爬山运动,把负面的能量释放出来。过了几天,我朋友告诉我,这几个建议还满管用的,那个伤心的妈妈,不再那么执着孩子的学测成绩,母女俩终于可以说话,也愿意和她出去逛街买菜。
    得着安慰的劝,有时真管用。
    经过这几次事件,我也比较懂得怎么安慰别人,但愿你也能从这些建议得着帮助,陪伴需要的人。因为,我们永远会记得并感谢,在我们最伤心失意时,曾拉我们一把,或说一句贴心话的人。
阅读(1105)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猎狗&兔子

下一篇:10招让你成为抢手人才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