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转自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海南岛四面环海,且地处热带,纬度较低,冬季太阳高度全国最大,白昼全国最长,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加上海风的调剂,因此冬季气温较高,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南部的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更是暖热。虽然冬季风有时可达本岛,但势力已成强弩之末。在冬季风影响之时,全岛各地有一定程度的降温,降温幅度由北向南减小。偶遇寒潮南下,降幅有所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特别是有中部山地的阻挡,致使海南岛南部的气温变化不大,三亚市的月均温仍在20℃以上;夏季,由于太阳高度增大,白昼变长,太阳辐射增强,全岛普遍高温,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在25—29℃之间,中部山区比较凉爽。不过,由于受到来自海洋、风向偏南的夏季风影响,大部分地区仍是“夏无酷暑” 。又因夏季多云雨,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太阳辐射,天气阴凉,故有“一雨成秋”之说。有统计资料表明,海南岛暑热日(32℃以上)不多,酷热日(37℃以上)极少,极端最高温出现过40.3℃(1983年5月澄迈县)的记录,但属罕见。相比之下,新疆吐鲁番盆地却有49.6℃的记录,江西吉安也有47.2℃的记录。长江沿岸的南京、武汉和重庆,素有“三大火炉”之称,暑热日达50—70天之久,酷热日也有多次出现。海南岛在盛夏时节,除中午的太阳底下外,一般都可感觉到“快意和风海上来” 。
海南岛极端最高气温一般>38℃,曾有过40.3℃的最高记录,其中出现时间以4、5月居多,一般多为西南干热风的影响造成。6、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或台风前缘下沉气流影响,也会出现闷热天气。若以全岛南北两部分进行比较,则年平均气温是南部高于北部,但极端最高温却是北部高于南部。
降水丰富,分配不均 海南岛为热带海洋所包围,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年均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然而,又由于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降水时空差别甚大。首先是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歉年之别,具体表现在降水的季节差异和年际差异两大方面。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4—10月的雨量占全年的80—90%。进入4月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盛行,带来了大量的降水。降水类型以对流雨和台风雨为主,大雨、暴雨次数多,强度大。冬、春季降水较少。北风南侵时,海南岛北部常出现阴雨连绵的准静止锋天气。年际之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丰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二至三倍,西南部甚至超过五倍;其次是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明显表现在东部多西部少,向风坡多背风坡少。由于中部山区对东南季风的阻挡和抬升作用,处于迎风坡位置的琼中县东部和万宁县西部的地区、丘陵地区,成为海南岛的多雨中心,平均年降水量达2440毫米,最高年份可达5000毫米。而处于海南岛西部背风位置的东方市沿海地带,则是全岛的少雨地区,年降水量不足900毫米。西南季风虽然有时可达本岛,但多为受中南半岛山脉阻挡抬升后过来的下山风,焚风效应比较明显,受其影响的西南东方市、昌江县一带,干热现象更加突出。
风灾频繁,利弊兼有 海南岛每年5—11月都有热带风暴(风力8~9级) 、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和台风(风力12级极其以上)的影响,尤以8、9月为甚,对海南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比较突出的是1973年的14号台风,这场台风给海南带来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台风从东部登陆,风力猛烈,持续时间达10个小时。台风经过的嘉积镇被夷为一片废墟,波及10个县市,大面积的胶林被毁,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拒统计,平均每年在海南岛登陆的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计有2.7次,最多年份达6次;在附近登陆或影响海南岛的有5.8次。近几年,对海南岛的影响有所减少。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一般形成于菲律宾东部太平洋洋面和南海海面上,在外部气流作用下,不断向西北方向运动并加强,有不少直接从海南岛登陆。地处东部的文昌、琼海、万宁三市往往首当其冲,成为海南岛的重风害区。
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是海南岛头号灾害性天气,它影响次数多、时间长、强度大、破坏严重。但它给海南岛带来大量的降水,其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0-45%,是海南岛降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海南气候条件的优势与不足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是海南岛气候的突出特点,年均温与≥10℃的积温(≥8150℃)均高于全国,全年都是喜温作物的活跃生长期,农作物可一年三熟,特别是冬季温暖的条件最为难得。充足的热量资源使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的热带作物基地、南繁育种基地、冬季果菜基地和全国著名的冬泳、避寒度假旅游区。但是,海南岛风灾严重,洪涝和干旱也时有发生,必须提高人们的减灾意识,努力做好防风、防洪、和抗旱工作。此外,偶有的寒害对热带作物也有危害,必须提防。针对海南岛的气候特点,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化害为利。
阅读(2846)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