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禅师(1546——1623年),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另外三位分别是紫柏、蕅益、云梅),安徽和县绰庙人,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师幼结佛缘,十二岁时在金陵报恩寺学习经论教理等佛籍,并兼修儒家之学,通达佛学与黄帝、老子之学说。十九岁前往江苏南京栖霞山参加云谷法会,读<中锋广录>,复而决意修禅法。于是返回金陵(报恩寺)落发出家。万历元年(1573年)游历山西五台山,见憨山壮丽奇秀,就取此山为号。
大师终生学佛、拜佛、参禅,为佛教事业的振兴发展作了许多贡献。如在五台上与妙峰和尚一道主持千人盛大法会,在山东崂山同建海印寺,江西庐山同建法云寺,尤其是大师历经千万苦重修南华寺,影响更为深远,当时被誉为中兴祖庭宗师。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研究,著作累累,弟子万千。一生宣扬禅宗,倡导念佛与看话头(禅宗之古则公案)双修。大师一生业绩光辉,对佛学研究博大精深,在佛学界无愧为一位高僧、佛学大师。憨山大师在中国思想学术界也是一位杰出哲人,写了许多专著,如《大学中庸直角指》、《庄子内篇注》、《观老庄影响论》、《春秋左氏传四法》等。大师认为释、儒、道应该三教调和,共同发展,不应相互排斥。在学术思想以及宗教界门户之见很深的封建社会,憨山大师站得高,看的远,胸怀博大,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位伟大哲人的风范。
明天启三年(1623)十月十一日,禅师世缘已尽,圆寂于南华禅寺,享年七十八岁,后人为师立塔于广东曲江县南华寺天子岗。大师的肉身法像现供奉于广东南华寺内。
阅读(387) | 评论(0) | 转发(0) |